姓氏起源:孙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起源有:源于子姓: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因直谏被杀,其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源于姬姓:公元前 1055 年,周公姬旦封康叔于卫,建立卫国。春秋时,卫武公儿子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源于妫姓和姚姓: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封舜帝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国。公元前 672 年,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奔齐国,改陈氏为田氏。齐景公时,陈完四世孙须无的孙子田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田书于乐安,并赐姓孙氏。源于芈姓: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孙蒍贾,蒍贾之子蒍艾腊,也称孙叔敖,孙叔为其字,出任楚庄王的令尹,其子孙以其字为氏。其他:汉朝时荀姓避讳改姓孙;三国时东吴赐姓;轩辕氏避祸改姓;满清八旗孙佳氏改姓等。历史典故:围魏救赵: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孙膑没有直接去救赵国,而是引兵去围攻魏国的都城大梁。魏军不得不回师自救,在桂陵遭到齐军的截击,大败而归,赵国之围遂解。迁徙与扩散:商末周初,孙姓主要活动在河南、山东附近。历史名人:孙武:春秋著名军事家,撰写《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被誉为 “兵学圣典”。孙膑:战国军事家,孙武后裔,创造了 “围魏救赵” 等著名战术。孙思邈:唐朝医药学家,被尊称为 “药王”,著有《千金方》,对我国医药学发展有重大贡献孙中山:清末民国初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曾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现今发展:截至 2020 年,孙姓在中国姓氏按人口排序中,排名第 12 位,名义约占中国总人口的 1.5%。现代孙姓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广东、山东、河南五省,大约占孙姓总人口 52%。其次分布于湖南、湖北、安徽、河北、江西五省,又集中了 25%。江苏居住了孙姓总人口的 16%,为孙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华东、华南两大孙姓分布地区。摘要:姓氏起源:孙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起源有:源于子姓: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因直谏被杀,其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源于姬姓:公元前 1055 年,周公姬旦封康叔于卫,建立卫国。春秋时,卫武公儿子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把祖父惠
来源:紫电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