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日,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落下帷幕。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朝阳区获悉,目前朝阳区集聚了263家中医医疗机构,全区5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18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开设中医药服务,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转自:千龙网
4日,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落下帷幕。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朝阳区获悉,目前朝阳区集聚了263家中医医疗机构,全区5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18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开设中医药服务,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开设中医药服务
作为北京唯一一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单位,朝阳区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
目前,朝阳区有860家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了中医科(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科),集聚了263家中医医疗机构,占全市19.6%,实现了中医药服务在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全区5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18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开设中医药服务,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
朝阳区卫生健康委主任张瑞介绍,2023年,朝阳区中医药门诊就诊人次为860万人次,占总门诊的26.5%。家庭医生团队通过中医调理和治疗,服务居民440万人次,占总服务人次数量的28.1%。
三个中医医联体“串联”优质诊疗
小病社区医院看,大病可直接转诊到大医院。目前,朝阳区已建立了北部、中部、南部中医医联体,分别以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中医医院为牵头单位,成员单位涵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属医院,充分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区属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中医药健康服务。
张瑞介绍,为了推进中医优质资源的均衡布局,朝阳区还将在北部和南部地区推动国家中西结合中心、北京市中医院的新址落地,进一步丰富全区中医药优质资源的供给。同时,推进建设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养老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为百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方面,朝阳区在双桥燕京中药饮片厂建立“燕京炮制技术传承基地”,传承京派中药饮片炮制技术。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数智中医药谷”,推动中医药科研和成果转化。此外,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大屯院区成为“北京市传统中医药技能转化实践基地”。
2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外文诊疗服务
“朝阳区集聚了绝大部分的外国驻华使馆,我们开办了多家涉外中医类医疗机构,并与58家外国驻华使馆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家庭医生服务。”张瑞介绍,目前朝阳区已有20余家医疗机构可以使用外文提供中医诊疗服务,建成15个中医药文化场景、6个中医药文化体验馆以及7家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让更多中外友人了解中医药文化。
朝阳区还广泛开展“治未病”科室建设,目前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部设有“治未病”科,基层医疗机构还推出小儿中医全身调理服务包、老年人中医治未病服务包等特色服务。
张瑞介绍,今后朝阳区将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供给,将优质中医资源进一步下沉到居民身边。同时,将支持数字医疗方向的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到中医数字化建设,推动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大力培养中医药双语人才队伍,提升中医药国际化诊疗服务能力。 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现场
中医馆秀国际范儿 洋患者迷针灸治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感受到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昨天上午,在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里,一位来自比利时的患者前来就诊,望闻问切之后,他欣然接受了医生给出的针灸治疗方案,并对中医诊疗赞不绝口。
中心古色古香的中医馆里,处处充满“国际范儿”。地上贴着5种语言的引导标识,墙上悬挂着精致的中医通络图,图上每一条经络、每一个穴位,都有中英文对照的详细讲解。“草药长廊”两侧错落有致地陈列着各色中草药标本,每个标本下还标注着清晰的中英文说明,详细介绍药材的名称、性味及疗效。
门诊室内,一位头发花白的“洋患者”端坐桌前,伸出左手请医生为他号脉。这位来自比利时的患者名叫莫劳,今年77岁的他已经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多年,不仅娶了中国媳妇,还爱上了中医诊疗,“我之前一直有睡眠问题,后来到这儿看了中医,效果一次比一次好。”莫劳这次来看中医,是因为腰疼的老毛病又犯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科长徐静建议莫劳接受针灸治疗,他欣然同意。“外国患者对针灸、中药的接受度都挺高的。”徐静说,中医馆不仅给周边提供了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还专门设有涉外诊室,引来不少国际“中医粉”。2023年,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门诊就诊人次为6.98万人次,占总门诊人次的33%。
三里屯是使馆区,一批涉外宾馆、外交人员公寓、外国驻华商社等均分布于此,外籍人士比较集中,日常健康保健和就医需求较为明显。“三里屯地区国际化程度高,外籍人士多,我们希望通过周到细致的医疗服务,让更多的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医药文化魅力。”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书记、主任杨静介绍,中心专门设有双语标识、外籍诊室,医生团队接受过专业培训,可与就诊外宾使用英语进行无障碍交流。
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朝阳区中医药国际服务基地试点之一,为了给辖区国际友人提供便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推动中医药国际化传播,今年朝阳区启动了中医药国际服务基地试点,目前一共有7家试点单位。朝阳是本市唯一一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单位,5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去年中医药门诊有860万人次就诊。
全国基本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期间,设有9场平行论坛,邀请了中外传统医药国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和观点分享,围绕草药质量与安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传统医药教育论坛、传统医药产品与监管论坛等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专家建议,在推动我国传统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要用疗效说话,要培养更多既掌握中医实用技术又掌握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论坛,来自英国、德国、美国等多国专家学者分享了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融合的理念、经验和实践。近年来,我国传统中医药在不断出海,服务于全球健康事业。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主任仝小林表示,中医被国际认可,关键是疗效。“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关键要培养更多既掌握中医实用技术又掌握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在世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角落,通过一个专业中医医生就能发挥其影响力。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国际传播的重要窗口,中医药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
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论坛中,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要加强国家疫病防控体系网底建设,关键在于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水平,加强基层机构能力建设。
目前,我国已建立覆盖约8.4万家医疗机构和2.8万个发热门诊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基层医疗机构在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监测、预警、报告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刘清泉说,基层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水平的提升,对于相关疾病早发现、早诊疗能力的整体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已基本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刘清泉表示,自2021年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作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截至目前,北京中医医院已为北京及周边地区培训千余名“村医”,大幅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
在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传统医药教育论坛上,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唐志书介绍,近年来,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显著加强,目前,全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试点联考已覆盖全国5.8万余人。
唐志书还表示,高等中医院校的发展要从以扩大办学规模为主,转向以更加重视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推进以中医药学为主干的多学科交叉融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构建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
来源:新浪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