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前,给后人留下8字遗言,现今仍振聋发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6 22:55 1

摘要:从那起,他写作的路子就铺开了。小学毕业后,家境更难,1935年父母先后没了,他靠抄写公文混饭吃,手上墨汁没干过,可闲下来还是写小说,中篇《狂飙里底游丝》和长篇《神三鬼四集》就那时候投出去的,还主编了报纸的文学副刊。

魏巍1920年3月6日出生在河南郑州一个普通家庭,那时候郑州还是个小地方,家里穷得叮当响,他从小就帮着父母卖烟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七岁上学,进了郑州市平民小学,老师教他认字念书,他很快就迷上了文学,鲁迅的文章让他看懂了底层老百姓的苦。

1931年,转到县立第七小学,继续啃书本,课余时间就琢磨怎么写东西表达心里的不平。

1932年,他开始往郑州报纸的副刊投诗和散文,那时候才12岁,稿子寄出去就盼着回音。编辑看中了他的笔触,很快就登了几篇。

从那起,他写作的路子就铺开了。小学毕业后,家境更难,1935年父母先后没了,他靠抄写公文混饭吃,手上墨汁没干过,可闲下来还是写小说,中篇《狂飙里底游丝》和长篇《神三鬼四集》就那时候投出去的,还主编了报纸的文学副刊。

抗日战争一打响,1937年夏他从简易乡村师范毕业,9月就投身八路军,背着包袱去山西赵城县报道,进了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8年4月,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延安出来后分配到晋察冀边区政治部宣传部,当编辑,管《抗敌副刊》,每天剪纸粘页,分发传单。

1939年5月,日军扫荡根据地,他下到部队一线,任文化干事,跟着战士打雁宿崖和黄土岭的仗,亲眼见识了战斗的惨烈,那经历直接进了他的报告文学。

1941年,他写出诗歌《杏花盛开的时节》,1942年又完成长诗《黎明风景》,两千多行,描绘根据地人民的劳作和抗战,得了晋察冀边区鲁迅文艺奖金。那时候条件苦,他边打仗边写,笔就是他的枪。

抗日后期,他调到冀中平原,继续搞宣传,化整为零在村里张贴标语。解放战争打起来,1946年3月19日他和刘秋华在战地结婚,很快就当上晋察冀野战军骑兵第六师第十六骑兵团政委。

部队成分杂,他得管思想工作,挺进东北,参加辽沈、平津战役,骑马指挥,淮海战役穿插敌后,攻克锦州天津那些仗都经历了。

新中国成立,他继续在部队干文化。1950年5月,调到总政治部,任学校教育科副科长和创作室副主任,从那开始专职写东西。

朝鲜战争一爆发,1950年10月他三次请缨上前线,12月过鸭绿江,和志愿军一起吃住。采访了无数战士,堵枪眼的黄继光、卧雪不动的邱少云那些故事,都是他亲耳听的。

1951年2月回国,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毛主席看了批示印发全军,全国传阅,从此这篇文章成了经典,进了语文课本。

1950年女儿魏平出生,1951年他出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和《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还有《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1952年和白艾合写中篇小说《长空怒风》,讲飞行员的事。

1953年起,他开始为长篇小说《东方》做准备,那时候去北京长辛店机车车辆厂体验生活,结识了不少文艺工作者。

1956年,他和钱小惠合作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9月出散文集《我的老师》和《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1957年参加编写《华北解放战争史》。1958年出散文集《依依惜别的深情》,1959年《春天漫笔》。

1963年参与《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的解说词。整个60年代,他笔没停过,但重点是酝酿《东方》,从1959年到1978年,足足19年,采访了上千老战士,重走东北战场雪地,写出三册六部,描绘解放战争中普通战士的形象,嘎子、杨雪盖那些人物活灵活现。

1978年完成,得了第一届茅盾文学奖,1982年正式颁奖,那时候他任北京军区文化部长,后来转政治部顾问,还当聂荣臻元帅传记组组长。

80年代,他考察长征路,1983年动笔《地球的红飘带》,1988年出版,聂荣臻作序,讲红军长征的苦难和胜利,重走雪山草地,采访老红军。1980年出散文集《壮行集》,1982年《魏巍散文选》,1985年诗选《魏巍诗选》。

1994年杂文选《魏巍杂文选》。1997年完成长篇小说《火凤凰》,写抗日根据地女战士的故事,凤凰是原型。2007年出诗集《红叶集》,2008年《四行日记》和《新语丝》。

魏巍不光写历史,还关注当下。

晚年他报道社会问题,2007年去山西黑砖窑现场,记录童工和劳工的遭遇,呼吁正义。还有退伍兵崔英杰的案子,他走访当事人,推动解决。农民工欠薪,他写文章曝光那些拖欠工资的乱象。魏巍的笔从来不偏向权贵,总站在老百姓一边,这点让他在作家里脱颖而出。

毛主席说他像鲁迅,一根笔杆子顶起硬骨头,眼睛盯着大众,写现实反思和理想追求。

2008年,魏巍身体不行了,肝癌缠身,从2007年夏查出开始,就在医院折腾。8月9日,他清醒最后一次,拉着孙子手,交代了八个字:继续革命,永不投降。让孙子重复三遍,才闭眼。

8月24日下午7点18分,他在北京走了,享年88岁。

遗言简短,却重如千钧,这八字不是空话,是他一辈子经历的总结。

纪念军旅作家魏巍逝世17周年活动在河南福寿园举行 搜狐网

来源:烟寒若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