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照片中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刘平平和二女儿刘亭亭,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纪,刘平平11岁,刘亭亭8岁,她们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60年,王光美与两个女儿在北戴河度假时,母女三人拍下了一张罕见的留影,这张照片,记录下了母女三人的幸福时刻。
照片中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刘平平和二女儿刘亭亭,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纪,刘平平11岁,刘亭亭8岁,她们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而王光美,尽管已经生育了4个子女,但39岁的她身材依旧纤细,气质优雅,母女三人穿着时髦的泳衣,一起在海滩游玩,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王光美身着一件连体泳衣,简约而不失优雅,展现出她良好的身材和时尚品味,两个女儿也穿着可爱的泳衣,紧紧依偎在母亲身边,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
在这张留影中的王光美,不仅是一位母亲,更是一位时尚的女性,她的穿着打扮在当时堪称潮流,即便放到现在,也依然不过时。
王光美是刘少奇的第六任妻子,和刘少奇共同生活了近20年,两个人经历了风风雨雨,相濡以沫,王光美还给刘少奇生了四个孩子。
虽然她比刘少奇小了整整23岁,但是两人的感情却是非常好,刘少奇对待妻子也十分的贴心,有次王光美生病了,整个人手脚都冰凉凉的。
刘少奇心疼妻子,但是已经大半夜了,他也不想把医务人员都折腾起来,所以那天夜里,他就一直守在王光美的床边,紧紧握着她的手,一刻都没松开。
刘少奇一直都有夜间工作的习惯,王光美心疼丈夫,就陪着他在夜里一起忙工作,晚上办公的时候,肚子饿了得吃点夜宵,王光美不想麻烦已经休息的厨师,就自己动手做。
每次夫妻俩一起去参加舞会,到了最后一支舞曲的时候,刘少奇总会主动邀请王光美一起跳。
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十分的默契,就说刘少奇吧,他只要轻轻咳嗽一声,王光美就能立马明白他想要啥。
光听刘少奇把茶杯盖放到杯子上的声音轻重,王光美就能知道丈夫这是想喝茶,还是想干别的。
刘少奇对孩子们的教育也很值得学习,就算平日里工作忙得脚不沾地,他也总会想尽办法,抓住各种时机来教导子女。
有时候,他会专门召开家庭会议,把孩子们都召集到一起,语重心长地给他们讲道理、做教育。
有时候,要是发现哪个孩子身上有缺点或者犯了错,他就会单独把那个孩子叫到跟前,耐心细致地跟他谈心交流。
还有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他就借着这个温馨的氛围,在饭桌旁了解孩子们的学习进展、生活状况以及工作情况。
要是赶上他出差在外地,没办法当面跟孩子们交流,他就会给孩子们写信,信里的内容可丰富了,有对孩子们进步的表扬和鼓励,也有对他们不足之处的批评和帮助。
刘少奇这样不厌其烦地教导,对孩子们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对子女的教育一向要求严格,从来不会搞什么特殊化,孩子们在学校里面,同学们都不知道她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所有的档案父母一栏都填的是化名。
刘少奇和王光美不许孩子们讲,他们也就不敢讲,有一次音乐课发生了个小插曲,刘源这孩子出门时太着急,结果把音乐课本落家里了。
音乐老师知道后,也没着急上火,而是不慌不忙地拿起电话,拨通了王光美的号码,电话一接通,老师就直截了当地说:“把课本给送过来。”
王光美一听,那是一点儿都没含糊,也没多问啥情况,立马放下手头的事儿,骑上自行车就从中南海出发了,一路上风风火火,生怕耽误了孩子上课。
王光美这人性格随和得很,特别好相处,平时只要她手头的事儿不忙,学校里一通知开家长会,她准保第一个到场,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认真听老师讲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学校和班级有啥活动、有啥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她也是二话不说,积极响应,全力支持,就想着为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出一份力。
在那三年自然灾害的艰难时期,国家真是碰上了大难题,粮食变得特别紧张,城市里给每个人定的粮食量低得可怜,副食品更是少得像稀罕宝贝一样,根本不够吃。
全国上上下下的人都勒紧了裤腰带,饿着肚子过日子,王光美家的孩子们呢,也都住在学校里,学校里吃饭的情况也不乐观,孩子们根本吃不饱。
她女儿刘亭亭在学校里,饿得实在受不了了,一下子就晕倒了,而且还不止一次,足足晕倒了两次呢。
有个同学的妈妈看到这情况,心里特别着急,就赶紧给王光美打了个电话,电话一接通,这位妈妈就带着点儿埋怨的语气说你这心也太狠了,你女儿在学校里都晕倒过两次了,你还不把她接回家去好好照顾照顾。
王光美正准备要接刘亭亭回家时,刘少奇却说:现在,整个人民都在受苦,我希望他们从小知道要跟人民同甘苦,将来长大了,为人民做事的时候,他就不会让人民再受苦。’于是,孩子们就继续住在学校里。”
她生的4个孩子都很争气,没有做出任何对不起祖国和人民的事,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在最困苦的条件下,他们都没有放弃自学,而且非常刻苦。
当国家恢复高考时,他们全凭自己的实力取得优异成绩,刘平平当上了翻译,后又留学美国,在以后4年里共取得一个学士、两个硕士学位,并获得博士学位,创下该校历史奇迹。
刘亭亭考入人民大学,后又成为新中国第二个考入美国哈佛商学院并获得硕士学位的人。
刘潇潇以当年总分第二考入北京大学,后又保送德国攻读生物学硕士,作为少奇和光美同志唯一的儿子,刘源不打算出国留学,而是要遵从父亲的遗愿到最艰苦的基层工作,立志做人民的好儿子、多为人民办好事。
他不肯去条件较好的东南沿海地区,而是选择父亲生前工作过、视察过、最后在那里去世的河南省,在父亲生前视察过的公社担任副主任,要替父母和家人报答河南人民的恩情。
其实,王光美能把孩子们教育得那么出色,这和她自己母亲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她母亲董洁如,出身于天津的一个富商家庭,还在北洋女子师范大学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这张照片就是王光美和母亲,一非常罕见的留影,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母女俩的长相太相似了,都是高颜值。
在家里,王光美十分受宠,也许就是因为这份宠爱,王光美从小就和母亲特别亲,那时候,家里有五个女孩子,都挤在五张小床上睡。
后来王光美上了大学,工作也忙起来了,母亲就做了个特别的安排,她让四个妹妹住在一起,给王光美单独弄了个套间。
这个套间,原本是个过道,母亲特意把它封起来,就是为了给王光美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因为她知道王光美晚上读书读得很晚,夏天又起得早,会在院子里念书,这样的照顾,在当时可是挺少见的。
在那个时代,大多数家庭都秉持着比较传统的观念,觉得女孩子不用读太多书,早早结婚成家才是正事,所以,很少有母亲会鼓励、支持自己的女儿一直读到硕士这么高的学历。
王光美却十分幸运,她有一位非常开明、有远见的母亲,王光美的母亲打心眼里希望她和姐妹们都能好好读书,用知识充实自己。
在母亲心里,读书学习才是改变命运、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而不是像别人家那样,整天催着女儿们赶紧找个对象结婚。
正是因为有了母亲这样坚定的支持,王光美才能心无旁骛地追求自己的学业。
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一路过关斩将,先后收到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原子物理系的录取通知书,而且,她还成功拿到了这两所学校提供的全额奖学金博士名额。
可以说,王光美能够取得后来那些辉煌的成就,和母亲在她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无私支持是分不开的。
如果没有母亲当年的鼓励和引导,或许王光美的人生道路就会是另一番模样了。
到了晚年,王光美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公益事业当中,1995年的时候,在王光美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下,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幸福工程”正式启动了。
这个工程的初衷就是去救助那些生活贫困的母亲们,给她们带去希望和帮助,在接下来的11年时间里,王光美不辞辛劳地四处奔走,积极倡导大家关注“幸福工程”。
在她的努力下,“幸福工程”就像星星之火,逐渐在全国各地燎原起来,一共设立了389个项目点,而且,这个工程累计投入的资金达到了3.1亿元。
这么多钱投进去,可不是白花的,它实实在在地帮助了15.4万户贫困母亲以及她们的家庭,让69.5万人口都从中受益,生活得到了改善。
为了能更好地支持“幸福工程”,王光美那可是下了大决心,在1996年秋季的一次拍卖会上,她把自己家里收藏的6件珍贵物品拿了出来进行拍卖。
最后,这些物品一共拍出了56.6万元,王光美一分钱都没留,把这56.6万元全部都捐献给了“幸福工程”,就想着能让这个工程帮助到更多的人。
时间过得很快,王光美也渐渐上了年纪,在她人生的晚年时光里,有一天,她把子女们都叫到了自己跟前。
她拉着子女们的手,神情十分郑重,把自己的事业交代给了自己的孩子,晚年的王光美,生活过得特别低调。
很多人听说了她传奇的一生后,都想给她写传记,把她的事迹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
可是,王光美一再谢绝了这些请求,她觉得,自己做的这些事儿都是应该的,没必要搞得那么张扬。
王光美的女儿刘亭说起母亲的时候,满脸都是敬佩,她说:“母亲的一生,是我们全家人学习的榜样。”
新闻午报——刘少奇女儿刘亭亭忆旧:一家4人惨死6人坐牢2008年11月25日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教子有方的刘少奇2018年09月04日
来源:平观千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