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楼道堆满杂物,现在大伙儿抢着当‘文明户’;以前投诉没人管,如今手机一点,社区立马来解决。”5月14日,在洛阳市涧西区重庆路街道二社区,提起家门口的变化,社区老住户陈女士笑得合不拢嘴。
“过去楼道堆满杂物,现在大伙儿抢着当‘文明户’;以前投诉没人管,如今手机一点,社区立马来解决。”5月14日,在洛阳市涧西区重庆路街道二社区,提起家门口的变化,社区老住户陈女士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以来,这条承载着“一五”时期工业记忆的老街道,以“五基四化”为抓手,打出基层治理“连环招”,让“老社区”蹚出“新路子”,老街坊过上了“新生活”。
“邻长制”织密治理网格:15 分钟响应机制暖民心
沿着二号街坊的林荫道走,每栋楼转角处的“邻长公示牌”格外醒目,退休党员赵冬花的电话下方,画着一个小小的“闪电”标识——这是她给自己定的“15分钟响应承诺”。
去年冬天某个深夜,街道一小区突发水管爆裂,居民拨打公示牌电话后,赵冬花不仅10分钟内赶到现场,还通过网格微信群联动物业、城管,天亮前就完成了管道抢修。
翻开赵冬花写满家长里短的“民情日记本”,上面记录着半年来解决的127件小事:帮独居老人代购药品、协调楼上楼下漏水纠纷…… 居民陈淑霞告诉记者:“现在居民有事,第一个念头不是打12345,而是敲开邻长家的门。”
这种“家门口的治理”源于涧西区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体系。重庆路街道党工委围绕网格化治理,进一步细化“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基础网格(小区党支部)-邻里微网格-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将辖区划分为28个基础网格、15个专属网格和121个邻里微网格,并整合公安、消防、物业等专业力量并入网格,推动“多网合一”,实现90%的诉求在网格内化解。
同时,街道党工委通过“一支部一特色”“一书记一项目”,开展了“红色管家”“邻里智囊团”等特色服务项目,并推选出“星级邻长”等身边榜样53名,让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传递到基层末梢。
“智慧管家”上线,"最强大脑"托起银发幸福
“点开小程序,说话就能问政策,不用来回跑社区!”在重一社区邻里中心,社区网格员高亚丽正在教居民华德凤使用“重AI管家”。 “以前得跑到社区问工作人员,然后再回去准备,来来回回要跑几次,现在用手机点点手指头就知道要带什么,对我们老年人太友好了。” 华德凤的话道出AI技术给老社区带来的新改变。
据了解,该街道打造的“重AI管家”平台成为“最强大脑”,这个接入9个领域42项惠民业务知识库的人工智能网格员,不仅能实时解答养老、社保、医保、户籍、工商注册及税务等相关业务问题,还能根据网格数据生成“民生热力图”,既能精准识别居民的高频诉求,也是网格员随身携带的“工具书”。
“以前居民问起来工商、税务这些专业问题,我们经常答不上来,只能给他们电话或让他们去窗口咨询,现在有了‘重AI管家’,所有问题都能轻松应对了,也让我们有更多精力去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更好地为居民服务。”高亚丽对此深感满意。
“小巷能人”当家,居民从“旁观者”变“治理主角”
在重三社区“三自”组织培育孵化中心里,“共享奶奶”梁正展示着公益积分:“上个月服务20小时,换了社区食堂餐券,还能给小区换健身器材!”这支20人的银发队伍,是街道81支“三自”组织的缩影。
街道党工委通过“选能人、建苗圃、集资源、强项目”的“七彩四步”工作法,培育出1740名自治骨干,形成“60+服务70+,70+服务80+”的互助链。“共享奶奶”们还被河北卫视邀请录制《最暖的夜——2025跨年爱心盛典》,成了全国“银发互助”典范。
这种“双向奔赴”的治理生态,源于街道对社会力量的深度激活。街道还联动国网西城供电、新里程医院等 55 家单位结对共建,通过 “居民点单 - 社区分单 - 单位领单” 模式,打造 “植物的新生”“洗楼”“百家宴” 等特色服务品牌,落地 280 件民生实事,实现资源在网格集聚、需求在网格满足、矛盾在网格化解。
“基层治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多方协作。”重庆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郭佳佳表示,下一步,该街道将推动 “五基四化” 与基层实际深度融合,把群众的 “问题清单” 转化为 “幸福账单”,让老街道持续焕发新活力。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