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乡:非遗彝绣焕新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2 16:30 2

摘要:村民李秀凤是祥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她的绣坊里,这位62岁的彝绣传人正在穿针走线,一朵朵鲜活的花在她的手上绽放。作为家族第四代绣娘,李秀凤从事刺绣33年,先后获得手工绣二级职业证书和“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等称号,其作品多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在东山乡,每个妇女闲暇时都爱拿起针线,用代代相传的彝绣,把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落在一块块颜色各异的布上。

村民李秀凤是祥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她的绣坊里,这位62岁的彝绣传人正在穿针走线,一朵朵鲜活的花在她的手上绽放。作为家族第四代绣娘,李秀凤从事刺绣33年,先后获得手工绣二级职业证书和“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等称号,其作品多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李秀凤说:“我从小就喜欢刺绣,后来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各级组织的培训,技艺不断精进,也到永平等地给其他绣娘上课。现在楚雄、永平等地方很多人找我定做彝族刺绣的手工艺品,在家门口就能增收。”

东山彝绣作品色彩绚丽,纹样繁多,图案多以花草为主,具有浓厚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展示。

近年来,东山乡以传承非遗、促进群众增收为目标,积极探索彝族刺绣产业发展新路径。通过“政府引领+绣娘带头+团队赋能”模式,成功组建152人的刺绣队伍,有12人被认定为彝绣非遗传承人,并与楚雄彝绣企业合作搭建销售平台,推动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东山乡在借鉴楚雄彝绣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回引本土人才、组织技能培训、拓展销售渠道等举措,逐步形成产业发展合力。组织两期县级彝绣培训班,累计培训绣娘100余人,并促成部分学员在培训后签订绣品订单。同时,组建考察团赴楚雄市、南华县等地学习先进经验,邀请楚雄彝族研究院专家及企业负责人到乡指导,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为适应市场需求,东山彝绣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推出兼具民族特色与时尚审美的刺绣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当地绣品不仅亮相“星落人间·梅岭狂欢”火把节等民俗活动,还借助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扩大销售范围。目前,该乡已与楚雄彝绣企业建立稳定合作机制,“订单式销售”模式初见成效。

据东山乡宣传委员周云奇介绍,东山乡选址在“中国古梅第一村”朝阳自然村,申报筹建东山乡民族刺绣馆项目,将民族刺绣文化与古梅文化有机融合,把民族刺绣产品变为旅游商品,把文旅资源变成文旅产业,让群众在飞针走线中绣出致富前程。

图文作者 记者杨家振 罗荣熠 秦敏 通讯员罗涛

责任编辑 杨家振

讲好祥云故事 传播祥云声音

投稿邮箱 3109820189@qq.com

媒体地址 祥城镇龙溪小区308号

法律顾问 自学礼 杨富海

来源:祥云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