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家史子涵东京个展《临时住所》将于4月19日开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2 16:16 3

摘要:位于日本东京的实验性替代空间ARTiX³,将于2025年4月19日~27日举办X⁵|留日青年艺术家助力计划之——史子涵个展《临时住所》。

临时住所|仮住まい

展期

2025年4月19日(六)~4月27日(日)

开馆时间

12:00-19:00(日本时间)

4月21日(一)休馆

4月27日(日)开放至17:00

地点

东京都台东区根岸3-13-1

ARTiX³ 1F·2F

位于日本东京的实验性替代空间ARTiX³,将于2025年4月19日~27日举办 X⁵|留日青年艺术家助力计划之——史子涵个展《临时住所》。

由艺术家史子涵主导的本次展览,以日本画为载体,从自身在日本求学期间多次搬迁的经验出发,围绕“临时住所”深入探讨当代流动生活中个体如何在秩序化的城市结构与不断变换的空间中寻找归属。

史子涵的创作中大量出现重复的相似图像,映射出人在迁徙与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经历的无意识行为和情感波动。这不仅是对个体经验的记录,更是对当代都市生存状态的敏锐回应。那些在重复与遮蔽中生成的图像,仿佛低声诉说着我们在漂泊中持续编织“家”的幻象与面对现实的勇气。

《平日》 SHIZIHAN

《隙间》 SHIZIHAN

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住所逐渐被功能化,人们常在不同的城市和住所之间流转,临时住所成为承载其生活需求的基础,却难以为个体提供真正的归属感。

在我居住的日本,公共空间、建筑布局、交通系统乃至日常交互的模式,都遵循着一套严密的、标准化的逻辑,对我这样异乡人而言,这种标准化一方面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个体化的、独特的存在体验,而这种体验往往与归属感相连。

在这里居住的八年间,我更换过七次住所,因此我深刻体验到居住地的 “秩序”和“流动”对个体的影响。频繁搬家意味着不断经历“布置-适应-拆除-离开”这一反复搭建又拆解的过程,日本租赁手续和流程的标准化则进一步加深了“反复”的感受。每换一次新的住处,我都会再一次地通过家具摆放、光影变化、生活轨迹的积累,与曾经承载个体化经验的生活重新建立联系、投射出“家”的幻影。这一切又将在下一次搬迁中被打破——个人化的“家”消失,只留下“待出租或出售的房间”。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渴望重拾安全感,但又清楚地知道这里只是过渡之地,随时可能会离开。在这种矛盾的心境下,每一次适应,都是对自身认同的调整,也是一种对环境的妥协。

于是,我以生活中体验到的“秩序和反复”作为核心表现方式。通过相同或相似图像的大量重复、并在共性中掺杂微小特性的方式,使画面积累出时间痕迹和记忆层次。这种图像的重复,回应了人在经验与思考中所表现出的某些“无意识”或“强迫性”的重复行为——如同在流动式居住中不断重复的“布置—适应—拆除—离开”的过程。

通过在画布上不断调整、覆盖、叠加的动作,我试图在这种无意识反复中寻求确定性、与自我和环境对话。这也是我对这种在焦虑与希望、限制与自由之间的摆荡的临时性生活的回应:即使这不是恒久的归属,它依然承载着“生活过程”,见证着个体经验的探索。

——史子涵

《ある日403号室》系列 ©️SHIZIHAN

(来源:ARTiX3)

艺术家简介

史子涵,来自山东。本科毕业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硕士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日本画专业,博士毕业于爱知县立艺术大学日本画专业。

主要展览

2024年 博士后期课程学位论文·作品展,SA KURA AUA Gellery,爱知

2024年 爱知县立艺术大学毕业展,爱知县立艺术大学美术资料馆,爱知

2023年 正弦波-新浪潮青年当代水墨邀请展,ZHI ART SPACE,山东

2023年 HI21-10周年新锐艺术家集市,798艺术工厂,北京

2022年 片刻生活-史子涵个展,Gellery May,多伦多

2022年 博士后期研究成果发表展,爱知县立艺术大学美术资料馆,爱知

2020年 第六回锯山美术馆选拔展,锯山美术馆,东京

2020年 东京五美术大学联合制作展,国立新美术馆,东京

2020年 多摩美术大学毕业展,多摩美术大学美术馆,东京

2019年 Gellery Binosha选拔展,Gellery Binosha,东京

2019年 #DocuMENT#联合制作展,佐藤美术馆,东京

2019年 第69回学展,国立新美术馆,东京

2019年 Heart Art KOBE 2019第22回公益美术展,兵库县立美术馆,神户

2017年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毕业展,上海大学美术馆,上海

2015年 高花阁书画展,上海云间美术馆,上海

来源:文化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