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具体到每一个具体的行业公司,也基本上是按照这四个时期来的,当然,每个行业根据行业本身的特性,周期的长短不一样,有的行业可能五年就完成了周期的切换,有的行业可能一百年才完成切换。
A股还会不会有牛市,我想没有人会觉得A股永远都是这样了3000点附近,牛市或早或晚,只会迟到,不会缺席,一定会来。
问题是,如果将来再有牛市来,会不会还像过去一样几乎所有公司都大涨?
几乎不可能了,过去的A股都是一千多家公司,总市值也不高,都炒一遍需要的资金也不算多。
而注册制以后,IPO加速,如今A股公司超过五千家,市值也接近一百万亿了,没有那么多资金能把公司炒个遍。
未来的格局大概率是行情集中在一千家公司以内,其他的只是陪跑了,股价跑不过指数。
这其中对于行业和公司的选择就比较重要了。
一个行业的发展,通常有四个时期,分别是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具体到每一个具体的行业公司,也基本上是按照这四个时期来的,当然,每个行业根据行业本身的特性,周期的长短不一样,有的行业可能五年就完成了周期的切换,有的行业可能一百年才完成切换。
当一个行业处于萌芽期时,不被多数人注意到,往往只有少数人在做,想接触到行业是比较难的,需要有灵敏的嗅觉和很好的信息获取通道,这时候其实风险也是比较大的,大多数萌芽期的行业,可能见不到进入成长期就夭折了。
没有前瞻性的眼光,做不了这样的行业,大部分人也接触不到,在生活中你找不到这些行业的门在哪,在投资市场里这些行业也在一级市场里,只有机构能参与其中。
当然,如果萌芽期的行业能够进入下一阶段甚至进入成熟期,那往往意味着千倍以上的回报。
第二阶段就是行业进入成长期,度过了第一阶段,行业逐渐站稳脚跟,开始被关注到,产品也逐渐放量,渗透率快速提升,业绩增长也比较快,利润从亏损开始转为盈利,行业也会出现一些龙头公司,这个期间行业的增长率在30%以上,能够在成长期较早的时候发现行业,也能取得十倍以上的收益。
成长期其实本身也可以分几个阶段,有早中晚三个时期,但对散户来说,很难判断,因为你没有足够的信息和知识做出判断,找不到谁才是行业的真命天子,这时候行业淘汰率其实还是极高的,如果选不好标的,也容易吃亏,只有到了中后期,行业的老大老二老三才逐渐明确,但价格已经不低了。
第三阶段就是成熟期,这个时候行业已经逐渐饱和,市场渗透率逐渐见顶,业绩增长只有个位数甚至负增长,一些规模小的公司可能已经关门了,行业开始内卷起来,因为大家业绩还要增长,只能互相抢对方的市场份额。处于这个阶段的行业不太有投资价值了,最多就是拿一些分红。
第四个阶段是衰退期,行业需求出现下滑,大量中小公司破产倒闭,连龙头也出现亏损了,产能过剩,行业陷入到极端内卷的环境,搞价格战,利用舆论攻击对手,为了业绩什么手段都用。
还有一个阶段就是长尾期,中小公司倒闭的差不多了,行业内只剩几个龙头了,库存也去的差不多了,这时候需求出现了拐点,龙头公司又开始盈利了,产能开始扩张,但这种和之前的增长期不一样了,很难持续,现在的业绩增长只是因为库存少,一旦产量上去需求下降,又得新一轮去库存。
这个周期中间,其实还会夹杂着一些小的周期,比如有些行业在成长期突然遇到了天灾人祸,增长终止,但只要把这个因素给去除掉,行业又进入了成长期,这通常叫做困境反转周期。
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一家连锁超市,只有一两家的时候处于萌芽期,老板刚刚创业,零售市场也刚刚兴起,这时候企业也是在风雨飘摇中前进,到了十家以上三百家以下,处于成长期,企业开始迅速扩充门店,一年新开五六十家,业绩也高速增长,一切都是欣欣向荣。
如果成长期遇到了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风波,这时候业绩会受到严重影响,但事故过去以后继续恢复增长。
到了三百家以上,处于成熟期,这时候一年新增十家以下,业绩也基本不增长了,再遇上社区团购和电商,进入衰退期,中小超市纷纷倒闭,慢慢的大家又喜欢逛超市了,需求又上涨了,业绩也开始回暖。
在选择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时,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公司处于周期的哪个阶段。
不同阶段的企业,对应着不同的投资方法,萌芽期的企业一般都在一级市场里,散户接触不到,只有专业的投资机构才能参与,更多其实博的也是一个概率。
衰退期的公司也不适合散户参与,因为这其中的行情都是反弹行情,对投资者专业水平要求较高,要能及时获取信息,能判断出行业变化。
通常散户能参与的就是成长期与成熟期,在成长期早期,对于散户来说也比较难,这时候你既要了解公司的产品,又要对行业有一定认知,你要判断行业的未来空间,还要认识到公司相比竞争对手有什么优势。
在成长期中后期,这时候行业格局渐渐明朗,但缺点是龙头公司往往价格也不低了,回报没有早期那么高了,这时候就看有没有下注的勇气了。
如果你看好的一个行业遇到了困境,这就是最好的投资机会了,因为这时候行业格局明朗了,已经知道了谁是龙一谁是龙二,同时因为危机,行业的价格又被打回成长期早期了,这就是捡便宜的机会了,行业格局通常不会因为一个困难就产生大的改变。
比如2008年的乳业,2012年的白酒行业,都遇到了灾难性的事件,但这些行业的龙头谁都知道是伊利蒙牛茅台五粮液了,事实上如果那时候你有勇气买入,后面五六年至少能拿到十倍的回报。
成熟期的行业和公司,更适合熊市的时候做防守策略,因为这些公司往往有不错的分红,而且业绩比较稳定,在熊市中下跌幅度往往也比较小。
这只是企业端的基本面变化周期,巴菲特说过股市短期看是投票机,长期看是称重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股市短期价格就看大家是不是看好它,买入的多了就涨,买的少了就跌,长期看它还是衡量企业到底是不是好。
可能有人会说,一家公司业绩今年这么好,怎么还跌了,因为股市有一个贴现的概念,大家本质上炒的不是一家公司的今天,因为今天的一切都是明牌,没什么可炒的,投资本质上比拼的是对未来三年的预期。
同样一家公司,今天公司的业绩,各种基本面已经明牌了,大家就这些基本面会产生一些分析,有的人看好未来高速增长,有的人觉得公司要不行了,大家基于这些判断进行交易,觉得不行的人看空,会卖出股票,觉得好的看多,会买入股票,看好的人多了,股价就会涨,反之就跌。
如果市场都认为一家公司未来三年能保持50%的增速,就会把这个预期贴现到今天的股价里,提前把这个预期给涨了,股票价格就会比较高,如果大家不看好一家公司,同样会贴现到今天,股价先下跌。
比如比亚迪,股价最高点是两年前,当时比亚迪业绩并不好,但当时市场预期到比亚迪未来三年会有高增长,所以给了极高的估值。
今天比亚迪逐渐兑现了业绩,大家又会基于基本面去判断未来三年比亚迪的增速,如果觉得不那么好,就会出现比亚迪业绩猛增但股价不涨的情况。
市场真正的赚钱空间,其实也来自于预期差,当市场普遍不看好一个行业或者公司的时候,很多人会卖掉公司股票,导致公司股价严重低估,你经过分析得出结论。
公司未来会比市场预期的好很多,到了几年后,公司实现了你的预期,业绩增长很好,这时候多数人又会看好公司的未来,买入的人多了导致公司股价泡沫较大,你要做的就是把公司卖给这些看多的人。
这就导致了如果你只能看到别人的预期,那么你还是很难在股市里赚到钱,因为一旦大家预期达成一致,就会贴现到股价里,股价就已经过高了,只有大家分歧很大,甚至大部分人预期不好的时候,才有真正超出平均回报的机会。
因为有分歧,卖的可能比买的还多,股价就不会涨,直到随着公司的发展,大部分人和你有了一样的预期,买的越来越多了,这时候股价也高高在上了。
股市真正喜欢的是朦胧美,因为未来还没有到,大家一起去预期去畅想的时候,这种状态就是最好的,真的到预期兑现的时候,反而就失去了这种朦胧美,如果业绩达到预期,股价跌的少点,如果有不理想的地方,那就是70%跌幅了。
当然,贴现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容易被市场情绪左右,就是大家根据一些政策或者消息,对于公司给予了过于乐观的看法,然后导致股价大涨,由于市场中有很多机会主义者,比如游资之类的。
它们最擅长的就是在市场情绪上再加一把火,它们看到机会了,就会加入其中进一步推升这个预期,导致这个预期被越炒越热,大家都相信将来就是这么好,结果就是股价被炒到高的离谱。
最终的结果就是炒到炒不动了,开始崩盘,公司的股价走势彻底被破坏,需要几年时间来消化这个涨幅。
公司在这其中,基本面没有任何变化,之后的几年中,公司的业绩也确实增长了,但股价就是一直在跌,原因就是消化之前的泡沫。
对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市场的预期也不一样,成长期的行业和公司因为市场预期将来会有高增长,往往会给予50倍以上甚至更高的估值,而成熟期的企业估值往往在二十倍左右。
衰退期的公司,市场往往会给十倍甚至个位数的估值。
美国说我们的A股是诈骗市场,理由就是a股很多公司上涨以后套了很多人,但在这一点上,美股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美股也是有无数公司在上涨了几十倍以后,又跌了95%。
这本身也符合大部分公司的自然周期,成长期进入股市,业绩高速增长,然后股价翻了几十倍,进入衰退期被市场抛弃,股价跌回解放前。
绝大部分公司在来到二级市场以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波绚烂的行情,然后就彻底归于沉寂,逐渐被市场忘记,你只能陪它走一段路,能够不断攀高峰的公司,不足1%。
这种公司是可遇而不求的,外国的lv,爱马仕,苹果等公司一直在稳定的保持增长,甚至连微软英伟达这些科技类公司也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地位,这些公司的特点是护城河比较高,要么有强大的品牌,要么凭借行业垄断优势把持,国内的茅台腾讯也是常青树。
判断一个公司是不是到了成熟期,首先看行业是不是小众,小众的行业天花板会比较低,巨头可能到了千亿市值就见顶了,如果是比较大众的产品,从市值就可以看一家公司是不是处于成长期。
一家公司市值超过一万亿,就肯定不属于成长期了,事实上每当一家公司市值过万亿,大家都会用比较挑剔的眼光看它,拿它和茅台腾讯比。
最重要的是,在国内这种环境中,当一家企业市值过万亿时,衡量它的不仅仅是经济指标了,更多要看它是不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们的国策共同富裕有没有冲突。
选择买入一家公司时,从周期,贴现,护城河三个角度去衡量,最好的公司其实就是处于成长期,业绩即将高速增长,同时又没有被市场关注到,公司又有一定的护城河,这样生意好了也不会轻易的被别人抢走。
如果你能发现这样的公司,那不用关心牛市什么时候来。
当然了,发现这样的公司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深入的行业研究以及丰富的投资经验。在投资的世界里,没有一劳永逸的秘诀,也没有绝对确定的选择,有的只是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深入挖掘成长期公司的潜力
成长期的公司,就像一颗蓄势待发的种子,它们蕴含着巨大的成长潜力,只待合适的土壤、阳光和雨露。
对于投资者而言,找到这样的公司,就如同找到了投资的宝藏。但如何挖掘这些公司的潜力呢?
首先,我们要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个行业如果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那么其中的公司很可能也会受益匪浅。
比如,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这些都是当前和未来发展的热点领域。在这些行业中,总有一些公司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其次,我们要关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其能够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这可能是技术优势、品牌优势、渠道优势,或者是管理优势。
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持续增长。
再者,我们还要关注公司的财务状况。
虽然成长期的公司可能暂时还没有实现盈利,但它们的财务状况应该保持健康,有稳定的现金流和合理的负债结构。
这样,当公司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时,才能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其扩张和发展。
贴现:评估公司价值的钥匙
贴现,是投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将未来的现金流折算到现在的价值,从而评估公司的内在价值。对于成长期的公司来说,贴现率的选择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公司未来价值的判断。
一般来说,贴现率越高,我们对公司未来价值的评估就越低;贴现率越低,我们对公司未来价值的评估就越高。但贴现率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它应该反映出我们对公司风险、行业前景以及市场整体情况的判断。
对于成长期的公司,由于它们未来的增长潜力巨大,我们可能会选择较低的贴现率来评估其价值。
但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比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等。因此,贴现率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得出相对准确的评估结果。
护城河:守护公司成长的屏障
护城河,是巴菲特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公司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特质或能力。对于成长期的公司来说,护城河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保护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免受侵害,保持持续增长。
一家公司的护城河可能来自于其技术优势、品牌优势、渠道优势或管理优势等。
比如,苹果公司凭借其强大的品牌优势和创新能力,在智能手机市场中保持了长期的领先地位;腾讯则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强大的社交网络效应,在互联网领域中屹立不倒。
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具有强大护城河的公司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样的公司更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持续增长。
而当我们发现一家具有强大护城河的公司时,我们也就找到了一个长期投资的宝藏。
牛市与公司的成长路径
牛市,是股市中的一种现象,它指的是市场整体上涨的趋势。在牛市中,很多公司的股价都会上涨,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公司都值得投资。事实上,真正能够带来长期回报的公司,往往是那些具有成长潜力的公司。
在牛市中,我们可能会看到很多公司的股价翻倍甚至更高。但其中很多公司只是昙花一现,它们的股价上涨只是暂时的,当牛市结束时,它们的股价也会随之下跌。而真正能够持续增长的公司,则是那些具有强大护城河、处于成长期且业绩即将高速增长的公司。
因此,在牛市中,我们不要被市场的热闹所迷惑,而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入挖掘那些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牛市中捕捉到真正的机会,实现长期的投资回报。
投资的艺术与科学
投资,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说它是艺术,是因为投资需要我们对市场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说它是科学,是因为投资需要我们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比如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等。
在投资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总结。我们要学习市场的规律、行业的趋势和公司的基本面;我们要实践自己的投资策略和理念;我们要总结自己的投资经验和教训。做到这些,我们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投资水平,实现长期的投资回报。
当然了,我们也要保持谦逊和敬畏的心态。市场是复杂多变的,我们永远无法完全掌握它的规律。
因此,我们要保持谦逊的态度,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我们要保持敬畏的心态,尊重市场的力量和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与投资共成长
投资,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在这场旅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机遇。有时,我们会因为市场的波动而焦虑不安;有时,我们会因为公司的业绩不佳而失望沮丧。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要坚持下去,因为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场短跑。
在投资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我们要学会面对自己的恐惧和贪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我们要学会深入思考和独立判断,不被市场的噪音所干扰;我们要学会耐心和坚持,等待机会的到来。
当我们与投资共成长时,我们就会发现,投资不仅仅是一种赚钱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哲学的思考。
通过投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性;通过投资,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成长自己。因此,让我们珍惜这段投资的旅程,与投资共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在投资的道路上,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只有不断的试错和修正。让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和进取的精神,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投资之道,实现财富的自由和人生的价值。
来源:小韭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