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狠的是小额包裹的“死亡税率”:5月2日起,价值800美元以下的中国包裹关税暴涨至120%或100美元;6月1日再上调至200美元/件。
近日,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出了惊天巨响——
美国对中国商品的综合税率大幅飙升,部分品类甚至高达145%,创下历史新高。
这145%的关税到底怎么来的?
125%“对等关税”:特朗普以“贸易公平”为幌子,强征的“基础款”关税;
+20%芬太尼附加税:美国甩锅中国“芬太尼危机”,硬扣的“罪名税”。
更狠的是小额包裹的“死亡税率”:5月2日起,价值800美元以下的中国包裹关税暴涨至120%或100美元;6月1日再上调至200美元/件。
这也导致跨境电商成本激增。
消息一出,全球股市崩塌。纳斯达克暴跌、特斯拉、英伟达股价跳水,苹果两天内从暴涨15%到跌超4%,华尔街一片哀嚎。
但最惨的,还是那些被关税“卡脖子”的美国品牌——
从科技巨头到快餐连锁,从特斯拉到麦当劳,这些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美国品牌,全被逼得焦头烂额、内外交困...
600吨iPhone包机逃命!
苹果被关税大棒砸得最疼
苹果,成了这场关税战中第一个“流血”的巨头。
为了躲避关税,为了应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苹果可谓煞费苦心,早早开启了供应链转移计划。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地,都被纳入了其 “避风港” 版图。
但此次关税大棒的无差别“攻击”,显然打了库克一个措手不及:让印度工厂生产的iPhone原本想避开中美摩擦,却因印度对美关税高达34%,成本不降反升。
4月10日传出消息,苹果紧急包机从印度向美国狂运600吨iPhone(约150万部),旨在增加库存,以保持价格稳定。内部人士透露,苹果“希望击败关税”。
报道称,自3月以来,大约有6架载重量为100吨的货机飞离印度,其中一架是在本周新关税开始实施之际起飞的。
根据罗森布拉特证券的预测,按照54%的关税税率,高端iPhone 16 Pro Max在美国的售价将从1599美元飙升至2300美元。
最难顶的,还是苹果生产供应链的“死亡螺旋”:AirPods和MacBook转移到越南工厂生产,但当地关税税率46%,利润空间被极致压缩!
于是,库克面对着“涨价找死,不涨价等死”的局面。
若自行消化关税成本,iPhone价格需大幅涨价,但全球消费电子需求疲软,涨价等于把市场拱手让给华为、小米。
苹果就不能实现美国本土化?
美国本土工人短缺、成本高昂,建设新工厂不仅成本高昂,而且耗时漫长,远水解不了近渴,况且苹果连颗螺丝钉都要从外国进口。
全球范围内,像中国这样拥有完备产业链、高素质劳动力以及庞大消费市场的国家,实在是凤毛麟角。
最终,苹果股价两天内上演“过山车”,供应链高管急得连夜飞往亚洲救火。
库克曾经的印度梦,碎得比iPhone屏幕还快。
科技巨头集体塌房
特斯拉成本暴增8000美元!
苹果只是冰山一角,美国科技圈的“灾难片”才刚刚开场——
特斯拉,这个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头羊,也未能逃脱关税的 “魔掌”。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产能占全球 40%,大量零部件从中国采购。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3,出口美国关税成本占售价15%,单车成本或暴增8000-12000美元。
特斯拉中国停供ModelS及X新车
更致命的是,若中国对美产特斯拉加征对等关税,其在华销量可能遭受暴击——毕竟2023年特斯拉30%的全球销量靠中国市场,而比亚迪和蔚来早已虎视眈眈。
黄仁勋的AI芯片帝国,也正被关税一点点啃食。
英伟达芯片设计虽在美国,但制造严重依赖台积电(中国台湾地区占产能的 90%)。
美国对中国台湾地区加征 32% 关税,可能导致芯片成本上升 10%-15%。虽然亚利桑那州的4纳米工厂2025年投产,但封装技术还得靠台湾的CoWoS工艺。
万亿巨头亚马逊同样不好受,亚马逊平台约30%的商品来自中国,关税加征后,低价商品利润空间被压缩。
为规避关税,亚马逊或会增加海外仓投入,但美国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包裹免税政策取消,导致物流成本激增,这无疑会迫使中小卖家集体出逃。
微软和谷歌看似“躲过一劫”,但Surface和Pixel手机的利润,早晚也会被夸张的关税榨干。
餐饮巨头深受其害
麦门信徒的天要塌了?
关税战的冲击波,连最坚挺的餐饮与快消领域也深受其害。
法国消费者抵制麦当劳、可口可乐
麦当劳和肯德基,这两大快餐巨头,其原材料如鸡肉、土豆、牛肉等,部分会从美国进口。关税增加使得食材采购成本上涨约 8%-10%。为了维持利润,涨价在所难免。
麦当劳和肯德基近年来在中国的扩张速度明显放缓,若再涨价,恐怕让广大“麦门信徒”吃不消。
咖啡巨头星巴克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从美国进口的咖啡豆,关税增加导致采购成本上升;同时纸杯、糖浆全被关税波及,本就不便宜的星咖啡一旦涨价,一线城市的白领们还会为它买单吗?
并且,这些快餐巨头们中国本土供应链早已成熟,要短时间找替代供应商?难如登天。
精致女孩破防!
美妆自由成奢望
关税的镰刀,还是砍向了女人的钱包——时尚与美妆行业,也未能在这场关税风暴中幸免。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美妆产品进口金额为144.27亿美元,其中美国的进口金额排名第四,超过15亿美元。
美宝莲,作为美国知名的化妆品品牌,中国是其重要的市场之一;
雅诗兰黛,旗下拥有 MAC、倩碧、海蓝之谜等多个知名品牌;
中国对美国进口化妆品加征关税,使得这些品牌的进口成本大幅增加,精致女孩们转身拥抱完美日记、花西子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美妆产品均价逐年上涨
而耐克和阿迪达斯,这两大运动品牌巨头,在中国和越南等地拥有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大量产品在中、越生产后销往全球,包括美国市场。
美国加征关税后,生产成本将大幅增加。
有分析指出,耐克在越南生产的鞋类,平均成本约为18美元,关税飙升后,综合供应链和物流的影响,总成本约增加10-20元。
相比之下,国产的李宁、安踏可就香多了...
特朗普一通乱拳
美国民众成了“人质”
特朗普一通毫无章法的关税操作,让美国品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品牌们为了应对关税,要么无奈涨价,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要么苦苦寻找新的供应链,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所以关税战不会有赢家,但最惨的永远是普通人,尤其是美国的平民。
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大幅增加,原本能轻松购买的商品,如今变得昂贵起来。
在经济形势本就不明朗的情况下,美国民众的消费能力受到极大抑制,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
据报道,美国人在疯狂地囤中国的电视、洗衣机以及韩国的三星手机等“进口货”。
特朗普的“145%关税炸弹”,看似砸向中国,实则让所有普通民众成为了受害者。
当全球化已成定局,强推“脱钩”不过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而对美国品牌而言,这场闹剧的结局早已注定——中国供应链,不是你想逃就能逃。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