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日本政府此前设定的目标,计划在核事故发生40年后的2051年前,彻底完成报废工作,但报废工作中的“最大难关”——核残渣取出工作,进展却非常不理想。
据央视新闻10日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当天开始第12轮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本次排海量为7800吨。
自2023年8月日本正式启动核污染水排海以来,已有8.61万吨核污染水分11次进入太平洋。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核电站的报废工作——“废炉”计划依然推进艰难,这意味着核污染水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
根据日本政府此前设定的目标,计划在核事故发生40年后的2051年前,彻底完成报废工作,但报废工作中的“最大难关”——核残渣取出工作,进展却非常不理想。
据推算,福岛核电站1号机到3号机内熔化掉的核残渣多达880吨,原本计划在2021年就要开始的核残渣取出工作,已多次推迟。
日本广播协会(NHK)在此前指出,要想在2051年完成报废计划,不确定性越来越大。30年内排完核污染水的目标,已越来越不现实。
图源:央视新闻
4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经向有关部门了解,中方科研机构已完成对今年2月赴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海域独立采集的海水、海洋生物等样本的检测、分析,样本中氚、铯-134、铯-137、锶-90等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林剑说,后续,中方相关检测数据将提交国际原子能机构,由其统一汇总发布。
“中方多次指出,单次检测结果没有异常不能保证今后检测都没有问题。”林剑说。
林剑表示,在日前举行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日方重申接受对排海的长期国际监测和中方独立取样监测,确认持续开展上述监测活动。
“中方反对日方排放核污染水的立场从未变化,我们将继续会同国际社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等相关专业组织,敦促日方切实履行承诺,确保排海处于国际监督之下。”他说。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