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于2025年3月26-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以“多元合作·创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迹”为主题,聚焦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肝癌、肝硬化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临床诊疗策略及全球防控趋势,吸引了来自全球
本文经牛俊奇教授授权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导读
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于2025年3月26-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以“多元合作·创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迹”为主题,聚焦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肝癌、肝硬化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临床诊疗策略及全球防控趋势,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肝病学家、基础研究者、临床医生及公共卫生专家,通过专题报告、圆桌讨论、病例分享及创新技术展示等形式,推动肝病领域的跨学科合作与临床转化。
在本次大会上,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因其日益增长的疾病负担与诊疗挑战成为热点议题之一。为此,医脉通特邀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牛俊奇教授,从临床实践到科研转化,深入解析MASH诊疗的现状与未来方向。
医脉通:近年来
MASH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能否请您结合当前的临床现状,谈谈MASH的主要管理策略?牛俊奇 教授
近年来,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曾称NASH)发病率逐年快速攀升,这一现象反映出我国居民在营养状况显著改善的同时,存在着饮食能量摄入过剩的问题,加之体力活动减少、户内工作时长增加,共同导致MASH发病率上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目前由MASH进展至肝硬化、肝癌的病例尚不多见,这也导致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加强公众健康教育至关重要,使大众充分认识到MASH不仅是一种肝脏疾病,更会对全身代谢功能产生广泛影响。
在临床管理方面,鉴于目前国内尚未批准针对MASH的特异性治疗药物,生活方式干预成为最核心的管理策略。饮食管理上,合理安排三餐,控制总热量摄入至关重要。但很多患者在这方面仍存在误区,比如常出现早餐摄入不足而晚餐进食过量的问题,这种不均衡的饮食模式会加重代谢负担,可能加速MASH进展。此外,患者还需留意,水果中富含单糖与果糖,过量食用会加速脂肪酸合成、引发肥胖。晚餐应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进食过晚,且餐后不要吃水果、坚果,睡前不喝牛奶和酸奶,以防热量超标,增加脂肪肝发病风险。运动方面,相比早餐后运动,晚餐后运动既能及时消耗热量,又能提升基础代谢率,减肥与控制疾病进展的效果更佳。
医脉通:去年全球首款
MASH新药获批,填补了MASH治疗药物的空白,但整体来看,MASH治疗药物仍匮乏。您认为当前MASH新药研发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在未来的药物研发中,哪些方向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牛俊奇 教授
在MASH新药研发进程中,主要面临两大挑战。其一,MASH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由于基础理论研究的欠缺,科学家难以确定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靶点,药物研发过程极易受阻。需要探寻综合治疗靶点,并针对疾病不同阶段开展对症治疗。其二,药物疗效评估难度大。新药研发需通过临床结局验证,如观察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肝功能衰竭及肝癌的发生率变化,但这往往需要长期随访。而且,对于常用的疗效评估替代指标,如肝活检,患者接受度较低,其病理评价标准不统一。即便顶尖病理学家,对同一病理结果的多次评估也存在较大误差。
尽管存在以上挑战,但部分靶点与药物已展现出研发潜力。全球首款获批的MASH新药属于甲状腺素β受体激动剂,它通过激活甲状腺素β受体以提升体内代谢活性,且因作用于单一受体,副作用较轻。此外GLP-1受体激动剂能有效减少患者食物摄入量、加快机体新陈代谢、降低体重,对肥胖早期阶段干预成效显著,但对于其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目前尚未定论,但在相关临床试验中已展现出积极趋势;PPAR激动剂已在降糖降脂领域得到应用,但针对单一亚型的PPAR激动剂在治疗脂肪肝时存在局限性,多采用泛PPAR激动剂。部分泛PPAR激动剂正处于MASH三期临床试验阶段,有望早日获批。
医脉通:根据您多年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请您谈谈未来进一步推动
MASH个性化治疗的关键是什么?对于MASH的精准治疗您有哪些期待和展望?牛俊奇 教授
在推动MASH个性化、精准治疗的进程中,疾病诊断是首要攻克的难题。目前,肝组织活检虽为判断MASH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但仍存在精度不足的问题,难以准确判断患者疾病所处阶段,这对个性化治疗带来困难。
实现MASH个性化治疗,需综合考量患者发病诱因及疾病阶段,如疾病早期是否伴随炎症或肝硬化。然而,当前对这些信息的判断仍高度依赖肝活检结果。所以,突破现有诊断技术的局限,建立更精准、全面的诊断体系,将是推动 MASH 个性化和精准治疗的关键。
牛俊奇 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病科主任
吉林省肝病研究所所长
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
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曾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国家临床药理机构主任、吉大一院一期临床药理研究病房创始人和主任、《临床肝胆病杂志》主编等职
关于本刊 About us
■ 中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
■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中文领军期刊
■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百佳高校科技期刊
■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收录期刊
■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规范期刊
■ 国际管理与技术编辑学会(ISMTE)会员期刊
■Embase、Scopus等13种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
■金色开放获取期刊(Golden OA)
官方网站:lcgdbzz.org
官方邮箱:lcgdb@vip.163.com
投稿咨询:0431-88782044
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