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天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高二的李小雨趴在课桌上,肚子一阵阵地疼。她偷偷给前排的张阳传纸条:"我肚子疼得厉害,能陪我出去吗?"张阳回头看她脸色发白,点了点头。
那天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高二的李小雨趴在课桌上,肚子一阵阵地疼。她偷偷给前排的张阳传纸条:"我肚子疼得厉害,能陪我出去吗?"张阳回头看她脸色发白,点了点头。
两个人跟班主任请了病假,出了校门。冷风一吹,小雨疼得直冒冷汗,双腿发软。张阳慌了神:"去医院吧?"小雨摇摇头,她不敢让爸妈知道——上个月月考没考好,回家肯定要挨骂。
街上的路灯亮起来时,他们走进一家小旅店。老板娘打量了他们两眼,嘟囔着"现在的小年轻",还是给开了房。房间里有股潮味,小雨蜷缩在床上,疼得直打滚。张阳急得在屋里转圈圈,想给她倒杯热水,发现暖壶里是空的。
"要不还是去医院吧?"张阳又说了一遍。小雨咬着嘴唇摇头,突然感觉下身湿漉漉的。她掀开被子一看,床单上全是血,吓得尖叫起来。张阳脸色煞白,手忙脚乱地拿起电话,手抖得差点按错号码。
120来的时候,小雨已经疼得说不出话。急救车的鸣笛声划破夜空,她被推进了产房。张阳蹲在医院走廊里,攥着小雨的手机,不知道该怎么跟她爸妈说。手机屏幕亮了又灭,最后他还是拨通了那个备注"妈妈"的号码。
小雨妈赶到医院时,头发乱蓬蓬的,棉袄扣子都扣错了。她冲进产房,看见女儿虚弱地躺在那儿,旁边小床上躺着个皱巴巴的婴儿。"你才17岁啊!"她捂着脸哭起来,护士在旁边轻声安慰。
原来小雨月经一直不准,她也没在意。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她以为是吃胖了,校服又宽松,谁都没发现。直到这天突然发作,她还以为是普通的肚子疼。
小雨爸赶来的时候,手里攥着给女儿买的降压药——他以为女儿是血压高犯了。看到外孙的那一刻,他蹲在墙角,一根接一根地抽烟。烟灰掉在新买的棉鞋上,他都没察觉。
张阳的父母也来了。他妈妈抹着眼泪说:"孩子不懂事,我们家一定负责。"可他爸爸黑着脸,把张阳拽到一边:"你才高二,以后还考不考大学了?"
医院的走廊里,两家人都乱成了一团。小雨躺在病床上,听着隔壁婴儿的哭声,脑子还是懵的。她想起上个月,张阳在操场给她送的烤红薯,热乎乎的香气混着冷风。现在一切都变了。
医生说孩子早产,要送进保温箱。小雨妈交押金时,手在包里摸了半天,掏出个皱巴巴的手绢,里头包着准备给小雨交补课费的钱。张阳爸爸阴沉着脸,也掏了五千块。
消息很快在学校传开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小雨"不自爱",有的说张阳"没担当"。班主任来医院看小雨时,叹了口气:"这学,怕是暂时上不成了。"
小雨出院那天,裹着厚厚的棉袄,帽子压得很低。她不敢看路人的眼光,低着头钻进爸爸骑来的电动车。后座上原本放书包的位置,现在放着个小摇篮。
家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小雨妈天天熬鸡汤,可小雨喝两口就想吐。她看着镜子里自己浮肿的脸,摸着肚子上的妊娠纹,常常半夜惊醒。张阳偶尔来看她,两个人相对无言,不知道该说什么。
转眼到了春节,别人家都热热闹闹的,小雨家却静悄悄的。年夜饭桌上多了个婴儿床,孩子时不时地哭闹。小雨爸把筷子一放:"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年后,张阳的父母提出给两个孩子办婚礼。小雨妈抹着眼泪说:"他们还是孩子啊!"可现实摆在眼前,孩子需要户口,两个家庭也得有个说法。
婚礼办得很简单,在张阳家的小院里。小雨穿着红色的棉袄,怀里抱着孩子。鞭炮响起来的时候,孩子吓得直哭。小雨轻轻拍着,突然想起以前在学校,她和张阳偷偷传纸条的日子。
现在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喂奶、换尿布,抽空看两眼课本。张阳复学了,放学后会帮着带孩子。有时候他们坐在床上,看着熟睡的孩子,会突然笑起来——笑这荒唐又措手不及的人生。
隔壁的小雯考上了重点高中,发朋友圈晒录取通知书。小雨看着手机屏幕,摸了摸身边的孩子。窗外的梧桐又抽出新芽,她知道,自己的人生再也回不到从前那个捧着课本的下午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会笑了,会牙牙学语了。小雨和张阳偶尔也会拌嘴,但更多时候,他们会一起给孩子读故事书。夜深人静时,小雨会翻开日记本,在最后一页写:"希望我的孩子,以后能好好长大。"
春天来的时候,小雨把孩子交给婆婆,重新回到了课堂。她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课间休息时会偷偷给孩子喂奶。老师讲的课有些生疏了,但她记笔记格外认真。窗外的阳光照进来,照在她的课本上,也照在她怀里那个渐渐长大的小生命上。
来源:如意讲民间故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