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神仙记:董上仙,紫云观女道士,一个御风而行,一个三度升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5 16:48 2

摘要:据《集仙录》记载:董上仙是遂州方义县的女子。她年仅十七岁,神态姿容艳丽妖冶,饮食很少,喜好宁静修养身心,没有脱离世俗生活,只是一个在家女子。

董上仙

据《集仙录》记载:董上仙是遂州方义县的女子。她年仅十七岁,神态姿容艳丽妖冶,饮食很少,喜好宁静修养身心,没有脱离世俗生活,只是一个在家女子。

同乡的人因为她的容貌品德,都认为她是仙女一般的人物,所以称她为“上仙”。

忽然有一天,紫色的云彩垂布天空,伴随着天界的音乐降落在她的庭院中,有两个身着青绿色衣服的童子,接引她升向天上。

她的父母向来愚昧无知,不停地号啕痛哭呼唤她下来。董上仙离地几十丈后,又降回到家中,而紫色的云彩和青衣童子,很快就不见了。

又过了几个月,她又像当初一样升天。她的父母再次哭泣起来,过了很久她又才降落回家里。

开元年间,天子喜好崇尚神仙之事,听闻了她的事迹,下诏派使者征召她进入长安。一个多月后,她请求返回故乡,天子答应了她的请求,便让宫中的使者送她回家。

一百多天后,她第三次升天,父母又为此痛哭。这次她把自己的皮蜕落在地上,然后飞走了。

留下的那张皮就像她的身形一样,衣服系结着没有解开,就如同蝉蜕皮一般。于是人们就将这张皮用漆处理后留存下来,皇帝还下诏在她居住的地方设置了上仙观和唐兴观。

这两个道在遂州北面十多里的涪江岸边。

紫云观女道士

据《纪闻》记载:唐朝开元二十四年春天的二月,皇帝在东都洛阳,任命李适之为河南尹(洛阳)。

当天刮起大风,有个女道士乘风来到玉真观--这是唐朝玉真公主的道观--这个女道士落在在钟楼那里,观看的人如潮水,围得像一堵墙一样密不透风。

有人把这件事禀告了河南尹李适之。李适之是个粗鲁率直的人,对女道士聚众的行为感到愤怒,认为这绝对是个妖人。

他跑到玉真观,光着膀子用竹板猛打女道士。接连打了十下,然而这个乘风而来的女道士既不向他哀求,身体也丝毫没有受伤,神色也无一丝改变。

李适之非常震惊,知道这不是常人,这才以礼相待,并马上奏报朝廷。

皇帝下令把女道士召入内殿,询问她其中的缘故,原来她是蒲州(陕西渭南)紫云观的女道士,已经辟谷很久,因为身体轻盈,借着大风就飞到了这里。

唐玄宗非常敬畏她,赏赐给她金银布帛,送她返回蒲州。几年之后,又因为刮大风,她一下子就飞走了,此后再也没有回来。

附:董上仙

按《集仙录》:董上仙,遂州方义女也。年十七,神姿艳冶,寡于饮膳,好静守和,不离于世。乡里以其容德,皆谓之上仙之人,故号曰上仙。忽一旦紫云垂布,并天乐下于其庭,青衣童子二人,引之升天。父母素愚,号哭呼之不已。去地数十丈,复下还家,紫云青童,旋不复见。居数月,又升天如初。父母又号泣,良久复下。唐开元中,天子好尚神仙,闻其事,诏使徵入长安。月馀,乞还乡里,许之。中使送还家。百馀日复升天,父母又哭之。因蜕其皮于地,乃飞去。皮如其形,衣结不解,若蝉蜕耳。遂漆而留之,诏置上仙、唐兴两观于其居处。今在州北十馀里,涪江之滨焉。

紫云观女道士

按《纪闻》:唐开元二十四年春二月,驾在东都,以李适之为河南尹。其日大风,有女冠乘风而至玉真观,集于钟楼,人观者如堵。以闻于尹。尹率略人也,怒其聚众,袒而笞之。至十,而乘风者既不哀祈,亦不伤损,颜色不变。于是适之大骇,方礼请奏闻。敕召入内殿,访其故,乃蒲州紫云观女道士也,辟谷久,轻身,因风遂飞至此。元宗大加敬畏,锡金帛,送还蒲州。数年后,又因大风,遂飞去不返。

来源:金城风水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