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说到底只有两种,一种是你动他也动,一种是你动他不动。前者叫双向奔赴,后者叫自我消耗。
真正属于你的东西,得来的过程,肯定不费力。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说到底只有两种,一种是你动他也动,一种是你动他不动。前者叫双向奔赴,后者叫自我消耗。
人际关系里,光有主动,付出,坚持,感动,是远远不够的。
现实一点看,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维系不下去的关系,问题不是出在你不够好,而是对方根本没意愿回应你。
你一个人演得再努力,也撑不起一段关系的完整剧本。
在销售界,如果客户没有意愿和主观性,你天天追着打电话发信息,对方要么已读不回,要么说再考虑一下。
如果你不甘心,以为多聊两句就成交了,结果过几天,你发现对方早就在别的渠道买了,不是没需求,只是不想跟你买。
追得越紧,对方越反感,到头来连尊严和客户关系,都一起赔进去了。
反过来看,那些能真正成交的单子,往往都是客户自己找上门来。
他们会说,我之前看过你发的内容,最近刚好有需求,咱们聊聊。
这才是销售里的真相,主动成交的20%,靠技巧,靠努力,靠话术。而剩下80%,靠的是你在前期,有没有埋下足够多的信任和价值。
客户本质上不是被你说服的,而是自己想清楚了,你刚好也在。
感情里也一样,你越是死磕一个人,如果对方对你无意,他就会觉得你廉价。
杨绛先生:好的感情一定是双向奔赴。一个人再好,他不心疼你,什么用也没有。誓言可以制造,浪漫可以伪装,唯有心疼是来自内心的情感,他欺骗不了别人,也欺骗不了自己。能大半夜从被窝里爬起来,给你做饭倒水的人,除了妈妈之外,也就剩下爱你入骨的人了。
你天天找他聊天,他回一句你得高兴半天,你主动约他十次,他敷衍九次,其实人家心里清楚得很,只是不想理你。
真正的喜欢,是忍不住会回应,你一靠近,他就往你这边挪一点,而不是你都贴脸了,他还没反应。
关系是讲究能量流动的,人和人的关系,本质是一个能量交换系统。
你给对方时间、注意力、情绪、资源,本质上就是在输出,让渡自己的精力、空间、机会成本。
如果对方没有等值回应,比如回馈情绪、给你尊重、反馈价值、建立信任,这个回路没闭合,系统就是失衡的。
失衡的系统,不可能长期稳定,迟早一个人耗尽,一个人麻木,或者两个人都炸了。
双向奔赴,是让这个关系,成为一个闭合循环系统。能量互补,互相滋养。
真正的双向奔赴,不是你说一句他必须秒回,也不是你主动一次、他就要回请,而是你能感觉到你的存在,对他来说,是有意义的。
你的主动是安心的,表达是自然的,不用刻意小心翼翼。
发消息不用猜对方会不会烦你,也不用赌对方会不会已读不回。你知道他会回应你,因为他也在乎你。
反过来看,那些一边冷处理你、一边享受陪伴,一边不愿意靠近、一边又不放你走的人;
说白了不是没时间,不是不善表达,而是不够重视,没把你当回事。再努力,也唤不醒装睡的人。
不管是合作还是感情、朋友还是客户,一个人一直单向奔赴,再多的热情,也迟早会被耗光。
最好的关系,一定是双向奔赴的,不需要委屈求全,不需要反复试探,而是胸有成竹的笃定:对方就是你的朋友。
其实大多数关系是靠“对频”,不是靠“对冲”。如果你费尽心力去讨好一个人,而他不回应,说明你们频率,本来就不在一个频道;
你越努力销售一个产品,客户越抗拒,是因为你们需求错位了,或者时机不对,或者信任没建立。
你会发现,真正的成交、真正的情感、真正的合作,往往是那种,你没怎么用力,它自己就来了。
不是你努不努力,而是之前积累的那些“能量场”,到了那个时间点,自然就对上了。
这就像播种,春天种了种子,到了秋天自然成熟,不用拔苗助长,反而更顺。
你会发现一段真正舒服的关系,一定是自然的、流动的、双向的、松弛的。
所有那种必须靠推着跑的关系,哪怕一时赢了,长期来看还是会崩,这就是“道”的体现。
“道”不是神秘主义,它是自然规律,是系统运行的最小阻力路径,低耗、高效、长期、平衡、内外一致的“轨道”。
双向奔赴,是最符合这个轨道的关系形式。
不用靠讨好,不靠压迫,不用算计防备,任何关系都可以自然而然建立,也能自然而然延续。
所以,好的东西得来时,都不用特别费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到的,大概率在手里,也没法完全长久留住。
而且,但凡好东西,都有一个特点:它不会让你上瘾到无法自拔,但却可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长久滋养你。
来源:柳絮莹631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