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的真相,满清真的输了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2 10:01 1

摘要:其中鲜卑、契丹与女真的共同点是逐渐被汉人同化最终迷失了自己成为历史,而蒙古虽然没有被同化并全身而退,但也只统治了中国89年!如何在保持自己国家独立性不被汉化的前提下长期统治中国就成为清国侵略者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

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其实是自1683年,中国输掉了澎湖海战亡国后的再正常不过的表现!所谓的近代落后西方根本原因在于明顺当时抗清的失败导致中国亡了国!所以这个责任应该让李顺及朱明来承担!今天的讨论的重点在于清国是如何让自己统治下的中国落后于西方的!

满清并不是起源于中国内部的一个政权!在1636年到1683年跟中国对峙的另外一个对华不友好的外国!厘清了这个基本前提才能明白清据时期,清国统治者对中国人施加的种种政策!

关于满清是不是中国(正统)的讨论

清国于1644年在汉奸吴三桂带领下占领了中国两京之一的北京!如何占领并长期统治中国这个难题就摆在了清国侵略者面前!之前进入中国在中国建立统治秩序统治中国的先后有鲜卑、契丹、女真与蒙古!

其中鲜卑、契丹与女真的共同点是逐渐被汉人同化最终迷失了自己成为历史,而蒙古虽然没有被同化并全身而退,但也只统治了中国89年!如何在保持自己国家独立性不被汉化的前提下长期统治中国就成为清国侵略者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

蒙古在占领征服中国过程主要靠屠城!大量不服从的中国人战败被杀掉,靠屠一座又一座城震慑其他想反抗的中国人,自1279年崖山海战占领中国全境后,把占领区的人分为蒙古、色目、汉人与南人四等的维持自己的统治!蒙古在中国统治主要以武力压制震慑为主!其统治比较粗放对基层影响不大!所以在元据时期中国虽然亡了国但其文明传承因为蒙古人没有过多插手而保留下来!其中就包括反抗意识!所以鉴于蒙古松垮的管理,89年就被中国人赶了出去!

这一点满洲侵略者是心知肚明的!屠城这种武力压制只能压制一时无法消除中国人内心那份反抗意识,屠城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满洲侵略者一方面借鉴了蒙古人屠城基础上,想办法让中国人从心理上放弃抵抗接受满洲人的统治就成为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要的就是那些从屠城中活下来的中国人连反抗满清的想法都不要有!

由于明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当时中国的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灯塔,其朝贡体系影响力遍及欧亚非三洲!在靠屠城暂时压制中国人反清复明运动后!一方面着手消灭中国人的反抗意识,另一方面阻止海外其他大明属国唤醒中国人的反抗意识!

根据目前搜集到的证据,清国消灭中国人的反抗复国意识做了四件事。

一、前期执着强行推行以剃发易服,修筑满城为标志的去中国化政策。

“凡汉人官民男女穿戴,俱照满洲式样。男人不许穿大领大袖、戴绒帽,勿要束腰;女人不许梳头、缠脚。僧道照旧衣帽,其道士妇女亦不许梳头、缠脚。该管牛录章京稽查,若有违者,本身及该管牛录、拨什库俱有罪。——《清太宗实录》

“我不想像鲜卑契丹女真那样被中国人同化,那就从当地化一块区域出来修城墙跟其他中国人住的地方隔开!另外我对这群中国人不放心,我得监视他们但我们清国人少不可能全国每个地方都去!”然后各大城市及重要交通要道处的满城出现了!

二、中期大量将中国古籍从民间骗过来然后或销毁或篡改让把中国人对自己祖先的记忆抹去然后做大清国的“良民”!

雍正的“大义觉迷录”在这方面最为典型,通过对韩愈、孟子的原话断章取义告诉中国人!中国自古以来有接受蛮夷为正统的传统!要中国人心安理得接受他这位“入承中国大统的外国之君”

从《大义觉迷录》看“元清是中国”的危害

而清国编纂的“明史”是在大量销毁篡改明朝原始记录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明朝”通过“明史”公之于众!为了让中国人知道,中国人不行,最后还是得靠满洲人的“有德之君”“拯救”中国人于水火!然后大家看看越南明乡人是怎么回击雍正对于儒家思想的断章取义

夷辨

你以为清国只是对明朝形象动了手脚吗?太天真了!明朝之前的所有文字记录通通按照清国意志或销毁或篡改!最后将自己认为对中国历史通过“四库全书”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你们中国人以后读书只能读这些我让你们看的!其他的一概不准。然后清据时期中国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境地!

三、乾隆时期近乎极端变态的文字狱!

即使是这样仍然有漏网之鱼不信怎么办?万一这些漏网之鱼著书立说怎么办?接下来乾隆版的文字狱登场了!

“你不是有想法吗?你不是会写东西吗?那好,你写的东西我总能挑出毛病来!”

乾隆又召集诸臣,指出胡中藻的《坚磨生诗钞》中诗句“一把心肠论浊清”有辱蔑大清之意,斥其为“实非人类中所应有”拖出去砍了

“夺朱非正色,异姓尽称王。”什么人已经没了,来人,给我开棺戮尸!

“风吹竹叶休还动,雨点荷心暗复明。”朕觉得这首诗你引用的恰到好处,令尊令堂真的是劳苦功高能为大清培养出这样不可多得的人才,你们家的教育朕十分欣赏,这样吧,明日午时我打算宴请你全家!你的亲戚、老师、朋友、都可以来,重重有赏!”

—“现在我大清是不是盛世?”

—“是是是,陛下英明”

国内对大清统治中国不利的书籍清理干净了,但之前中国影响力实在太大怎么办,我的手又伸不了那么长,怎么办?好办呐,直接把国门一关,沿海地区的人通通内迁50里,擅自越界者杀无赦!千万别让中国人出去,只留广州一个口岸准许外国人进来,另外也别让进来的外国人到处乱跑跟中国人接触!免得那些外国人在偷偷告诉中国人被我们藏起来的真相!警惕境外洋鬼子打“复明牌”

四、后期国门洞开后自己力不从心逐渐失去对中国的控制后借西方列强之手直接屠戮中国人

让我们把历史镜头拉近一点审视“首崇满洲”在近代以来不同时期的表现。

首先是驻守镇江海陵在鸦片战争中害怕镇江的汉人伙同英国人来一起反清,在英国人来之前直接对镇江屠城,从源头断绝了当地人“勾结”英国人清算满清。

自满清入关后承平日久,关内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让之前吃了上顿没下顿没见过世面的满洲人大开眼界迅速腐化堕落,而清政府更是在各大城市兴建满城搜刮中国人民脂民膏满足满洲铁杆庄稼的骄奢淫逸。到了19世纪大清国的倚重满洲八旗沦为提笼遛鸟抽大烟一样的存在。

随着鸦片战争结束后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激化了社会上本来就被强力压制的民族阶级矛盾,自金田起义以来,起义农民军迅速壮大,各路百姓云集响应,太平天国迅速席卷了南中国在南京定都后,开始一系列西征与北伐,北伐军甚至一路进军到山西、山东与直隶(今天的河北)过去满清最为倚重的八旗已经沦为摆设。清国财赋重地江南被太平天国占领,清国税源告急中央国库空虚。不得不放权地方汉臣自谋粮饷招兵买马帮满清镇压太平天国。期间一度喊来了英国人的洋枪队。最终结果就是清廷上下付出了惨重代价后终于镇压了太平天国。这个代价就是清廷这期间放出去的权力,太平天国所到之处摧毁了所有的满城,清国在南方的中坚力量被连根拔起。之后虽说又重新派八旗驻防但今夕不同往日,太平天国曾经活动范围已经是“效忠”于满清汉臣的势力范围了。其中包括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等一众在镇压太平军期间功勋卓著的淮军、湘军等地方团练。至此以后清国只是在名义上保留着对南中国的统治权(东南互保只是后话了),跟安史之乱后唐朝面对河北三镇的情况极其相似。清国开始出现裂痕并有逐步碎片化的趋势。

甲午战争中负责抵抗日本的是李鸿章的北洋军,北洋军前身就是在太平天国中成长起来的淮军。跟其他在镇压太平天国中成长起来的地方团练一样,淮军掌舵人李鸿章借鉴西方工业革命成果通过购买、引进自产等方式兴建了一大批军用“企业”,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唐山开滦煤矿都是这个期间建起来的。后来这场近代化被我们称为“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期间被武装起来的不管是淮军、湘军虽然名义上都是清军,但军队实际只效忠于曾、李、左个人,而且这些地方团练成员除了个别满洲人,基本清一色的汉人。这些汉人跟之前满洲权贵一样分享帝国的权力,成为满洲权贵不得不倚重但又十分忌惮的存在,满洲权贵们在借助汉臣镇压了太平天国后时刻不忘当初被迫交出去的权力,日思夜想的都想把这些被迫交出去的权力重新收回来(这群尼堪看着实在是不老实),而且一直想办法,听说朝鲜那边出了点状况日本还介入了,机会这不就来了。不要觉得满清的担忧是多余的,如果不是日本人帮忙解决了北洋军,谁又能保证东南互保、辛亥革命不会在十九世纪末提前发生呢?

所以说这就是甲午海战北洋海军的失败是必然的。在镇压太平天国期间成长起来的汉人地方势力逐步膨胀成为满清一块心病,让满清彻夜难眠。于是乎在朝鲜通过中间人跟同为天照大神子孙的日本策划共同压制汉人反抗复国运动,然后戏剧性一幕出现了。在甲午年间打了场海战(与其说是海战还不如说是一场表演),故意战败(害怕占据优势的北洋海军打死蹒跚学步的日本海军索性临时征用北洋海军军费卖劣质煤让北洋海军成为一个残废好借日本人之手送李鸿章北洋海军去海底喂鱼除掉这个心腹大患,李鸿章不是黄海海战后感觉被算计了躲进威海卫避战保船么?最后还不是被清日联合绞杀?)既削弱了日益做大的汉臣地方势力(没错,说的就是李鸿章、张之洞这些人)然后跟日本媾和通过对日两亿两白银天价赔款

一来表示慰问日军作为清理门户(以李鸿章的北洋海军为首的汉臣势力)的报酬挽救了日本濒临破产的财政,

二来眼看自己江河日下朝不保夕对汉人控制越来越力不从心斥巨资(这笔钱反正也是中国人出)扶持日本完成近代工业化为以后可能的清日合作共同反扑侵华做准备(后来日本帮大清从沙俄那里抢回了东北,再后来的日满亲善,爱新觉罗溥仪登基成为“满洲国”的“皇帝”,年号“康德”并拜天照大神,在东北大力推广“五族协和”)

第三秘密搜刮转移中国境内的资产(临走前再搜刮一笔准备随时跑路)暂存 作为日后清日联合反扑侵华的启动资金。接着清日双方拿着清日马关条约名正言顺搜刮中国人,一个加税一个开埠(哪怕有一天清国统治崩盘了也能让日本拿着条约继续搜刮中国)。真是配合的够有默契。

不仅是北洋海军,从吴三桂被撤三藩、乾隆强迫汉军出旗、鸦片战争中镇江人民的遭遇、清法战争清国赢了的战争但还是主动跟法国媾和赔款割地、喊出扶清灭洋的义和团最后被当成递给洋大人的投名状,到最后连装都不装的皇族内阁。

北洋海军不是第一个炮灰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满清权贵们的中心任务就是“安全的退出中国,避免被汉人报复屠杀”或者“在中国之后政权更迭中避免被清算”。

慈禧主动向八国宣战,想利用洋人军队大量杀死汉人,然后由一群老实巴交的农民组成的义和团喊着“扶清灭洋”口号冲上去了结果很快倒在了清洋联合绞杀的血泊中跟太平军、北洋海军一样的下场(义和团那句“扶清灭洋”在清庭绞杀完义和团对列强百般谄媚下那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映衬下显得格外的讽刺)。反倒是李鸿章张之洞等一批久经官场的“人精”看穿清室的小心思(甲午海战中李鸿章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李鸿章连避战保船都做不到,一定会是全军覆没)选择“东南互保”,不做满人的替死鬼

大家不要觉得满清请日本人清理门户很不可思议,教科书对近代史中国社会性质定义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直接原因就是满清随着自己衰落对继续压制汉人愈发力不从心,不得不加重对西方列强的依赖,这边满清对西方列强依赖加重一分,那边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也就更深入一分,直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清国彻底沦为西方列强在华利益代言人,而中国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所以没有沦为完全的殖民地,完全是西方列强忌惮侵华期间,义和团因愤怒爆发出来的战斗力使得西方列强被迫放弃直接统治中国而去接受清国继续在远东给他们打工赚钱。

这一切仅仅只是因为“首崇满洲”不可动摇,而汉人恰好又是“首崇满洲”最大的威胁,为了“首崇满洲”即便沦为西方列强半殖民地半封建也绝不放弃。

所以你还认为中国近代的落后是因为两千年的封建制度吗?

来源:并州晉陽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