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水还是矿?水至清,源头活水是真好;矿多炼,百炼成钢才是真。水,性本纯;矿,性本杂。水是保持清澈防止污染,矿要经过提炼去污存精。无论性恶还是性善,教育的作用都是很大,或炼或防,只为清爽。现在想来,还是要客观一点:有善有恶,性无善而无不善。人性本善只是美好愿望,
——读梁启超的《孔子与儒家哲学》(三)
是水还是矿?水至清,源头活水是真好;矿多炼,百炼成钢才是真。水,性本纯;矿,性本杂。水是保持清澈防止污染,矿要经过提炼去污存精。无论性恶还是性善,教育的作用都是很大,或炼或防,只为清爽。现在想来,还是要客观一点:有善有恶,性无善而无不善。人性本善只是美好愿望,是希望之光。
性,从造字可知“生之心”,人之心理。今人将性之义偏面化了,古人不明科学,当然也不知生理学之性爱。传统之性,就是本性,天性,就是人之意识与心理。最常见的词汇是“人性”,最经常讨论的问题的是人性是善还是恶。又是《本性篇》,又是《复性论》。日常性命联用,性与命都很重要,如果失去就是死亡,其中“无性有命”,在现代医学中是脑死亡。
义,繁体的义就是美我,是内在的道德自觉,就是应该之为,就是责任所在。利,字型上就是用刀“割韭菜”的感觉,要取利,得到外物。见利思义是对的,见利忘义就不对了。义与利可以一致,可以调和,从义取利也是可取。只是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很多人已经逐利而忘义,应该提倡远功利而近道义。“义”可以提醒我们警惕唯利是图的倾向,保持道德底线。
汉儒、宋儒,皆有大儒。汉儒是独尊,宋儒是三教融通。其间魏晋南北朝,是佛道儒相互影响,道佛初显;唐朝是佛家发达,而儒者不显。北宋有五子,南宋有四子,程朱是一派,前后有师承。朱陆有分歧,影响元明清。南北洛蜀有对峙,苏东坡真的是杂家。阳明致良知,主张知行合一。王学朱学互不亲,汉儒宋儒多纷争。
伪,人为也。其含义古今变化很大,今天伪就是假,多贬义。其实古之伪,与“性”相对,只表明不是天生,不是自然,而是后天养成之习惯或品性。如果本性不善,人为陶冶,人为修炼,逐渐变善,此当然是“伪”,却也是应该点赞才是。天然与自然,当然是好的;但人造与人为,也不一定就是恶。
命受于天。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安命,就是不怨天尤人;立命,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们经常一面高喊“我命由我不由天”,一面又低吟“安之若命”。人就是这样矛盾,命就是这样的捉弄人,这也算是客观地视角。
来源:水水水还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