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都山石屋迷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2 10:13 1

摘要:《古崖悬疑:山崖密室主人是谁?》一文详细的内容描写,引来对军都山石室的众多疑惑。虽然考古人员、当地政府和相应部门投入许多力量,下了很大的功夫,仍然有些需要继续解开的问题。见下图:

军都山岩屋的迷惑

《古崖悬疑:山崖密室主人是谁?》一文详细的内容描写,引来对军都山石室的众多疑惑。虽然考古人员、当地政府和相应部门投入许多力量,下了很大的功夫,仍然有些需要继续解开的问题。见下图:

照片看出,这里山体连绵,属于军都山山脉,北连燕山山脉,南接太行山脉。东和南是华北平原北缘,西侧有官厅水库。北京老人称这里叫“北山”,自古是一个不绝人迹的地方。所以在这里建造众多的石室石屋,决不是游荡的外来人或游牧民族。

军都山,秦汉前是燕国重地,西汉时属上谷郡军都县。东汉时属广阳郡军都县,晋属燕国,北魏属东燕州,唐时归妫州,辽时归属幽州昌平县。军都山的历程,决定了这里的石屋产生于青铜器时代的可能性极小。可以说,这些石屋一定产生于盛世社会。文章中,对这些人工石屋,虽然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但是:

一、 这些石凿住室的建造时间,是应该进一步查清,查准确的重要课题。现代考查手段和测查技术都很先进,很完善,这种花岗岩石室的测定应该不是难题。另外,把周边环境适合牧业,还是适合农耕,或狩猎……,各种环境因素也都应该调查清楚。如果所有这些条件都适合石室居住条件,则这里是一个好住处。如果都不适合,则石室另有他用。如果适合单独条件,则可作为另行考查的基础之一。

可以设想,石屋的开凿应该有足够的资金、人员和充足的时间。是有计划、有组织,设计周密的大型施工的工程。具备这样的条件,应该是一种官方行为。凿制石屋,是为了定居的生活或长久使用,决不是游牧民族的自发本能。特别是石屋废后表层的覆盖(脱落之后才现出石屋面貌),是一种周密的有计划地开凿和废止行为。

二、 文中说前部石室用作守备力量,后面石室是居民住宅。既文中所说:“前防御、后生活,分工明确”。我们后人的论断依据是什么?是灶台和火炕的设计吗?石室的隐蔽性是为什么?是不是为了配合周边多处的长城建设?东南方向保持着原始山貎,他们的防御目标,应该主要在南侧。从这点说,他们应该是北方民族。西侧建筑及头向东方的墓葬群等,有没有崇拜东方或太阳,东方“不动土”的设想?中国大多地区属于西风带,是不是山体西侧岩石相对来说比其他方向岩石风化严重,可减少石室开凿工程的工程量,方便施工?如果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因素,那么这些石室的作用应该是军事屯兵用。

三、 石室内开凿精致的烟道或通风口,科学的炕道设计,以及规则的结构等,都说明石室开凿者决不是东北那些善于利用土、石、草、木修建房舍的东北逃亡人们的作品。而是有计划的周密设计,是非常进步、非常成熟的人们才能开凿出这样的石室石屋。火炕不是东北人的专利,西北、北方古人,特别是那些以狩猎为生的民族,都是善于利用火炕的民族。以火炕判断是东北人开凿的石屋,不全面。

四、文中说石屋的主人是奚族,倒底是不是?可以看一下奚族的史料,查找他们可能开凿石屋的历史阶段。查史料:

奚的基本情况表

公元前246年左右葛乌菟酋长秦汉时冒顿袭击葛乌菟后人奚先人退逃鲜卑山,析为宇文、契丹、库莫奚三部公元206——220东汉时归乌丸,屡犯汉境。公元202年左右蹋顿奚的先祖东汉献帝建安5年后官渡之战后,曹操斩蹋顿库莫奚一百多年无考公元333——库莫奚东晋末期慕容晃击败奚,逃松漠间公元388年库莫奚北魏道武帝登国3年北魏拓跋圭亲伐奚,后10年发展壮大很快。公元480年、库莫奚北魏孝文帝太和4年奚入北魏境公元498年库莫奚北魏孝文帝太和22年奚寇北魏安州公元534年库莫奚北魏宣武帝诏准于奚与北魏百姓交易公元645年苏支库莫(真)奚唐太宗贞观19年奚从唐军伐句丽有功公元650年可度者饶乐都督唐高宗永徽元年赐李姓,置饶乐都督府公元658年李匹帝唐高宗显庆间叛唐,被斩公元696年李大酺营州都督武则天万岁通天696年与契丹一起反叛。唐玄宗开元2年(714),以公主妻之。李鲁苏奉诚郡王唐高宗袭王,李诗都督唐玄宗袭王,归义州都督李延宠都督唐玄宗与契丹叛,后降,唐封饶乐都督、怀信王。唐以公主妻之,杀公主再叛。婆固都督唐玄宗非本部首领,唐立之为昭信王、饶乐都督。公元750年左右李日越奚王唐玄宗天宝年间被安禄山诛,迁奚俘云南公元756——779奚王唐肃宗、唐代宗至德至大历入唐朝圣12次780——806奚王德、顺宗时间公元806年梅落身奚归诚王唐宪宗元和元年入朝,封归诚郡王。暗结回鹘、室韦犯边。公元830年李茹羯将军(唐官职)唐文宗太和4年叛,被平,被俘。授右挠卫将军。公元835年匿舍朗奚王唐文宗太和9年入朝,公元847年李渠奚王唐宣宗大中元年叛,被擒公元881年突董苏奚王唐僖宗咸通9年派大都督萨葛入朝史料载:“是后契丹方强,奚不敢亢,而举部役属”,归入辽国,为辽国中央四大王府之一,有族有部。公元1122年(辽保大二年)奚王回离保等立辽秦晋王耶律淳为皇,是年6月,淳死,淳妻普贤摄政。公元1123年(辽保大三年)奚王回离保自立为皇,改元天復,号奚国。后败于辽国大将郭药师,军心离散,被部下杀死。奚国灭,只立八个月。

从前表内容看,奚或库莫奚期间,他们多数时间是被驱赶,参与战争或投靠某个大的群落,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建这样大规模的花岗石建筑群。

《北史·卷九十四·奚传》载:“奚本曰库莫奚,其先东部胡,宇文之别种也。初为慕容晃所破,遗落者窜匿松漠之间。俗甚不洁净,而善射猎,好为寇抄”。

奚,先称库莫奚。始于秦汉之间,始祖葛乌莬是炎帝后裔,基本与匈奴冒顿和汉高祖同时期的人。《辽史·卷六十三》载:“蓋炎帝之裔曰葛乌菟者,世雄塑陲,后为冒顿可汗所袭,保鲜卑山以居,号鲜卑氏,既而慕容燕破之,析其部曰宇文、曰库莫奚、曰契丹”。可见,奚与契丹同根同源。

奚的先祖塌顿因与袁绍联合,被曹操所杀。之后一段时间,奚人如鸟兽散,后来慢慢恢复原气。奚族人在北方一直不安分,不是生产与争战的优秀集团。有时独立,有时投靠更大的政治集团,如:匈奴、乌丸等。但到机遇成熟,便会毫不回头地离开。晋朝到北魏时期,对南方晋和北魏多次为寇,也多次被击败、逃窜。

唐太宗时,奚投靠唐朝。但之后的三四百年间,奚屡顺屡叛,多次骚扰边境。也多次与契丹人合伙侵扰唐境,合后则散。此时契丹人并未建国,所以两个部族谈不上谁主导谁。二者都曾受唐封,奚为饶乐郡王,契丹为松漠郡王。二者都生活在现西拉木仑河南北,并以此为基础,有合有叛。奚曾分为东西两部,与契丹互相攻击,契丹强大以后,奚依附于契丹,为契丹国的一个大部族。奚长期居于现北京地区的东侧,极少居于西侧。

如果此时有一部分奚人迁居妫州军都山一带,契丹也不可能去收复他们并把他们迁于东北。此时契丹自己尚在寻找并扩大地牌,哪里有多余的土地给奚人预备?几乎在唐灭亡的同时,契丹人开始建国。此时,奚被契丹收入自己的囊中,归入契丹的版图中。奚成为契丹国最主要的四大王府之一,有族有部,从原先的五部发展为六部。

《辽史·卷三十二·部族上》载:“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有族而部者,五院、六院之类是也,有部而族者,奚王、室韦之类是也;有部而不族者,特里特勉、稍瓦、曷朮之类是也;有族而不部者,遥辇九帐、皇族三父房是也。”

在辽国官僚体系中,最高等级的四大王府是:

1、五院部,也是北大王府,是辽国主要管军队和战争事宜的部门。

2、六院部,也是南大王府,是辽国主要管民事、经济及社会事宜的部门。

3、乙室部,既乙室府、乙室军,是皇家直系武装部门。

4、奚六部,在朝曰奚王府,有大王、二常衮,有二宰相,又有吐里太尉,有奚六部和汉军详稳,有奚拽剌详稳,有先离达览官等全套官僚体系。

辽国的中央以下,还有两个等级的大王和王级别的附属国、部族等。说明奚在辽国的地位远不是一般附属国待遇。所以,在辽国近二百年的时间中,奚是比较平和而稳定的。虽然奚王回离保在公元1122开始叛辽,并于1123年建立自己的奚国,但仅存在八个月时间,回离保就被自己的部下杀死,奚国也寿终就寝。此时辽皇已经无立锥之地,于1125年被金兵活捉,彻底灭亡了辽国。辽国已经无能力过问新建立的奚国问题,更无寻找奚人时间和能力。可以说,军都山石屋的开凿,基本与奚人无关。如果是奚人所为,也应该是从西部奚的时代,经长期开凿而成。

奚,这个民族从历史上看,就没有开凿石屋的意识,更没有开凿石屋的能力和习惯。尤其是奚归契丹后,他们很长时间是在东北中部地区活动。如果是奚人迁移而来军都山,那么他根本没有在花岗岩的山体上建石屋的必要和需求。既便是他们居住,仅仅30年的生活,走后又覆盖了山体山貎,更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一支奚军按辽皇的指令,来到军都山专门开凿石屋石室。真是这样,也不能看作是奚族人的行为,而是辽国的国家行为。这种屯兵行为,只可能是在两国交界处。查史料知,此处作为两国交界处,只可能是辽国与北宋之间。

从军都山行政区划所属的情况看,军都山石屋的作用及建造特征看,应该是辽时辽国军队所建,用作向南方守备的屯兵点之一。契丹辽国十分善于加工和利用石材,有些佛经就是用石材加工刻制的,石塔、石桥、石碑、石匾……更是多处留存。所以他们开凿这样高档次的石屋不是不可能。从当时的情况看,军都山石屋所在地,不适合任何渔猎、农牧、副业生产,所以不是百姓居住的好条件。石屋之地,北属辽国中京,东属大辽南京和中京属地,东南属辽国南京,西属辽国西京属地,只有南方是大敌宋朝所在地。这里不是防御宋朝的最前哨,却属于前方阵地。在这里藏部分兵卒,并安置部分家属,适合戒备南方宋国,也适应游牧民族的特征。

来源:阿三爱旅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