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互联网大佬系着围裙站在煤气灶前,一手颠勺炒着“黄狗猪头肉”,一手拿着锅铲调侃同行时,你以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直播秀?9月16日,刘强东这场看似充满烟火气的直播,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商业宣言——它撕开了企业家“网红化”的伪装,暴露了互联网巨头跨界竞争的残酷真相,
当互联网大佬系着围裙站在煤气灶前,一手颠勺炒着“黄狗猪头肉”,一手拿着锅铲调侃同行时,你以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直播秀?9月16日,刘强东这场看似充满烟火气的直播,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商业宣言——它撕开了企业家“网红化”的伪装,暴露了互联网巨头跨界竞争的残酷真相,更预示着中国商业生态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变革。
一、从“东哥炒菜”到“七鲜出征”:一场直播背后的商业阳谋
直播间里,刘强东的操作堪称教科书级营销:炒宿迁名菜拉近距离,调侃贾国龙“炒菜紧张”、罗永浩“说脱口秀”制造话题,借马云“煤气灶”玩笑活跃气氛,最后用“七鲜小厨”围裙和酒旅计划引爆业务焦点。这哪里是直播做菜?分明是把商业发布会搬进了厨房,用锅铲当指挥棒,给京东新业务来了场“全球首秀”。
但比营销更值得关注的,是京东的战略野心。今年618杀入外卖赛道,如今进军酒旅业务,再加上即将上线的“七鲜小厨”,京东的边界正在无限扩张。很多人质疑:京东放着好好的电商不做,非要跨界抢美团、携程的饭碗,是不是步子太大了?刘强东的回答藏在618那场分享会里:“一切为了供应链。”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京东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外卖平台或酒店运营商,而是用自身最擅长的供应链能力,重构整个服务业的底层逻辑。就像外卖业务靠“211限时达”的物流优势撕开缺口,酒旅业务要解决的正是行业痛点——酒店从业者陷入价格战、利润被平台压榨。刘强东喊出“不再让利润空间受挤压”,本质上是想用供应链优势帮商家降本增效,从而在美团、携程的地盘里抢食。
这招“以供应链为矛,以生态为盾”的打法,像极了当年淘宝用支付宝重构电商支付体系。不同的是,刘强东这次直接把战场摆在了直播间,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告诉消费者:京东不只是卖货的,以后吃饭、住酒店,也能享受到“京东式”的效率和服务。
二、从王兴“拒酒”到刘强东“喊话”:互联网大佬的“江湖恩怨”还是商业清醒?
直播中最耐人寻味的片段,是刘强东回应与王兴的会面问题:“约过,但他忙;后来想约美团高管,人家说‘老板不去不敢去’。”这话听着像调侃,实则暗藏机锋——既暗示了美团的“戒备心”,又给自己立住了“开放合作”的人设。
但熟悉互联网江湖的人都知道,刘强东和王兴的“恩怨”早有伏笔。今年京东外卖上线前,刘强东曾邀王兴喝酒,被外界解读为“战前谈判”。结果呢?京东外卖直接以低价策略冲击市场,美团、饿了么被迫跟进,消费者迎来“外卖最便宜的时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本质上是两种商业逻辑的碰撞:美团靠流量和地推建立壁垒,京东则用供应链和物流打差异化。
刘强东在直播中强调“竞争不该变成仇人,要靠价值创造赢消费者”,这话听着冠冕堂皇,却精准戳中了行业痛点。这些年,互联网行业的“内卷”有多严重?外卖平台抽成高、骑手权益难保障,酒店OTA平台佣金压得商家喘不过气,消费者看似享受低价,实则在为“恶性竞争”买单。刘强东此时跳出来喊“良性竞争”,与其说是道德说教,不如说是商业清醒——他知道,靠烧钱和价格战抢来的市场,迟早会因为利润崩塌而失守。
更妙的是,刘强东把“喊话王兴”和“反对价格战”绑定在一起,既赢得了公众好感,又为京东新业务铺路。试想:当消费者觉得“京东是来打破垄断、维护商家利益”的,会不会更愿意选择京东的外卖和酒店服务?这步棋,比单纯的广告投放高明多了。
三、“网红企业家”扎堆直播间:是真性情还是流量焦虑?
刘强东不是第一个下场直播的大佬。贾国龙炒西贝菜、董明珠卖空调、俞敏洪带农产品……曾经高高在上的企业家,如今纷纷拿起手机当“网红”。有人说这是“接地气”,有人吐槽“不务正业”,但背后藏着一个残酷现实: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企业家的个人IP就是企业最好的流量入口。
罗永浩的经历最具代表性:从锤子科技创始人到“抖音一哥”,靠个人IP实现债务翻身;东方甄选能在直播带货中异军突起,俞敏洪的“老师”人设功不可没。刘强东显然深谙此道——他在直播间故意暴露“紧张”,用方言讲段子,甚至自黑“炒菜不如贾国龙”,都是为了塑造“真实、亲切”的人设,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但比人设更重要的,是企业家对流量的焦虑。当传统广告效果递减,当电商平台流量见顶,直播间成了最后的“流量洼地”。刘强东这场直播开播十分钟吸引百万粉丝,带来的曝光量相当于千万级广告投放,还顺带把“七鲜小厨”和酒旅计划送上热搜。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模式,哪个老板能拒绝?
不过,“网红企业家”这条路也不好走。贾国龙炒菜直播状况百出,被网友吐槽“不如请厨师”;董明珠过于强势的风格,反而引发观众反感。相比之下,刘强东的分寸感拿捏得恰到好处:调侃不低俗,带货不生硬,既展示了“东哥”的江湖气,又不失企业家的格局。
四、从“价格战”到“价值战”:中国商业正在经历一场“良心革命”
刘强东在直播中反复强调“反对价格战”,这话放在十年前可能没人信——毕竟京东就是靠低价干掉当当、苏宁的。但现在,他的立场变了,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而是商业逻辑变了。
过去互联网行业的增长靠“增量市场”,大家抢的是新用户,靠低价就能快速扩张;现在进入“存量竞争”,用户越来越挑剔,单纯靠烧钱已经留不住人。就像外卖行业,消费者早就厌倦了“满20减15”的套路,更在意配送速度、餐品质量和商家服务。这时候,谁能提供“价值”,谁才能笑到最后。
京东的优势恰恰在这里。物流、仓储、供应链,这些别人难以复制的“硬实力”,正是价值战的武器。比如“七鲜小厨”,依托京东的生鲜供应链,能保证食材新鲜、价格透明;酒旅业务则可以通过整合酒店资源,提供“低价不低质”的服务。刘强东喊出“不让利润空间受挤压”,本质上是想告诉商家:跟京东合作,你不用靠低价赔本赚吆喝,我们一起把服务做好,让消费者愿意为价值买单。
这种转变不是孤例。从华为“不做低端机”到小米“冲击高端市场”,从美团“优选”转向“明日达超市”,中国企业正在集体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这背后是消费者的觉醒——我们不再只看价格标签,更在意产品品质、企业责任和社会价值。
刘强东的这场直播,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商业的新趋势:未来的竞争,不再是谁比谁更便宜,而是谁能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企业家的人设,也不再是“霸道总裁”或“营销天才”,而是能解决行业痛点、推动社会进步的“实干家”。
五、当大佬们都走进直播间:我们该警惕什么?
当然,热闹背后也有隐忧。当企业家过度沉迷直播间的流量,会不会忽视企业的核心业务?当商业竞争变成“网红PK”,会不会让真正的创新被娱乐化掩盖?更重要的是,直播中的“反对价格战”“开放合作”,能落实到行动中吗?
比如京东外卖,虽然初期靠低价赢得市场,但长期来看,物流成本、骑手薪资都是绕不开的坎。如果为了盈利而提高佣金,会不会重蹈美团的覆辙?酒旅业务喊出“打破价格战”,但携程、美团深耕多年,京东拿什么保证商家真的能“利润不受挤压”?这些问题,比直播间的段子更值得关注。
但无论如何,刘强东这场直播已经留下了太多信号:互联网巨头的边界正在消失,供应链成了跨界竞争的通行证,企业家的“网红化”将成常态,而“价值战”会取代“价格战”,成为商业竞争的新主旋律。
最后,不妨用直播间里网友的一句调侃收尾:“西贝炒不了的菜,东贝来炒。”这话虽是玩笑,却道破了商业的本质——没有永远的巨头,只有不断适应变化的强者。刘强东的锅铲已经扬起,接下来就看谁能接得住这盘“商业大菜”了。
来源:我为机狂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