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漠“锁边”3046公里!农民沙漠里种出500公斤稻米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2 11:21 1

摘要:去年11月,和田于田县最后一株玫瑰苗种下,这条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防护带终于“锁边”成功。从高空看,绿色林带像一条巨龙,死死缠住流动的沙丘。最难的285公里防线段落在沙漠南缘,这里常年刮大风,种十棵树活不了一棵。

黄沙漫天,埋庄稼、堵公路——这是十多年前南疆人最怕的天气。新疆64%的土地被沙漠“啃”着,光塔克拉玛干沙漠就占了全国沙化面积的41%。

可谁能想到,就在这片“死亡之海”边缘,中国人硬是干了件大事:给沙漠织了一条3046公里的“绿围脖”,还在沙子里种出了金灿灿的水稻!

去年11月,和田于田县最后一株玫瑰苗种下,这条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防护带终于“锁边”成功。从高空看,绿色林带像一条巨龙,死死缠住流动的沙丘。最难的285公里防线段落在沙漠南缘,这里常年刮大风,种十棵树活不了一棵。

治沙人想出绝招:先铺草方格压住流沙,再种耐旱的梭梭和红柳,最后引滴灌技术精准浇水。如今站在林带边,一半是翻滚的黄沙,一半是扎进沙地10米深的植物根,连风都“钻”不过去。

更绝的是沙漠里长出了水稻。昆玉市农民老张蹲在田埂上,抓起一把沙子:“以前这地方种啥死啥,现在一亩地能打500公斤稻子!”秘密藏在黑科技里——水稻旱直播。

不用灌水田、不用育秧苗,种子裹着“防旱衣”直接插进沙地,专用播种机一天能种300亩。老张家4000亩沙地,去年试种就收了200万斤稻谷,隔壁村的人都说他“把沙子盘成了金子”。

沙子里种稻靠的不是蛮干。农民们算过账:一亩沙地先灌5方羊粪、撒200公斤油渣,成本比普通农田高,但沙漠日照长、虫子少,反而省了农药钱。

农技站小王翻出数据:“旱直播比老法子省水10%,出苗率95%,沙地透气性好,稻子根系长得比泥地里还壮。”现在连外地老板都跑来包地,撂下一句话:“沙漠都能种粮,还有啥地不能种?”

这条“绿围脖”背后藏着大智慧。防护林不是光种树,沙拐枣、红枣、玫瑰花混着种,既能固沙又能赚钱。策勒县的老马家种了20亩玫瑰,亩产500公斤花瓣,香料厂直接地头收,一年进账8万元。他指着林带笑:“以前怕沙埋房子,现在靠着沙子发财。”

治沙人最懂“沙脾气”。年过60的李大爷在林场干了30年,他总结的经验就一条:“沙里种树得顺着它,挑耐旱的、能赚钱的,人才有劲头干。”如今防护林每年挡住上千万吨流沙,南疆300万亩农田再不怕一夜变沙丘。公路养护站的小刘说:“以前一个月清三次沙子,现在半年都不用铲一回。”

站在林带高处往下看,画面让人眼眶发热:60后、70沙人满脸褶子,手上全是老茧;90后农机手开着播种机,GPS定位比老把式还准;10后娃娃们在林带边上跑,再没见过沙尘暴遮天的样子。一棵梭梭苗20年才能长成,但李大爷说:“人一辈子能干成一件压住沙子的事,值了!”

如今,这片绿墙还在延伸。农民盘算着扩大水稻面积,护林员计划种更多经济林。塔克拉玛干的边缘,正从“沙魔”手里抢回土地,一寸寸变绿,一寸寸生金。

来源:游十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