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冰消雪融,万物复苏,广袤田野上响起犁铧破土的声音,正是一年春耕时,近日,道外区法院走进乡间田野,以系统化、精准化的司法服务,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筑牢法治屏障。
冰消雪融,万物复苏,广袤田野上响起犁铧破土的声音,正是一年春耕时,近日,道外区法院走进乡间田野,以系统化、精准化的司法服务,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筑牢法治屏障。
织密春耕“防护网”
春耕时节,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易发,如何快速化解矛盾纠纷、保障生产秩序,道外区法院联合辖区村委会召开“护航春耕生产”专题座谈会,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共商共议解纷方案,为春耕生产注入法治动能。
针对春耕时期发现的倾向性问题,以近期审理的几起典型的侵权纠纷案件,道外区法院对村委会提出建议:与人民法庭共同深入村屯开展普法宣传,针对易发的抢种“一根垄”、争抢灌溉用水、烧荒引起火灾等典型矛盾,结合法律规定进行充分的释法说理,引导村民合理使用土地资源;选拔“法律明白人”参加人民法庭组织的业务培训,通过学习调解“三字诀”提高调解能力,使矛盾较小的纠纷吸附在当地,解决在萌芽,促进村民维护良好的邻里关系;定期了解摸排辖区内纠纷,发现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可依托“四所一庭一中心”机制开展联动调解工作,变“单兵作战”为“合力共治”,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会后,道外区法院向村委会赠送了“龙法和”小程序展示牌,以“龙法和”小程序为媒介,助推矛盾纠纷就地解决。
护航产业
拧紧春耕“安全阀”
正值春耕关键期,农资市场迎来销售旺季。种子、化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民一年的收成,为规范辖区农资产品经营秩序,防范涉农法律纠纷,道外区法院走访辖区各种子化肥商店,开展专项普法宣传活动,通过“面对面”走访、“点对点”答疑,为农资经营者送上法律“护身符”。
“进货是否留存质量检测报告?”“产品标签是否合规?”针对商家经营时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道外区法院工作人员现场向经营者讲解了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虚假宣传、未履行告知义务等行为的法律后果,提醒商家严把进货关、留存证据凭证、规范宣传语。
“法官,你说的这些我以后一定注意,我还想问问别人欠我货款一直不给我该怎么办?”面对商家提出的实际问题,干警逐一解答,并建议商家在今后开展经营活动时,完善书面购销合同,明确约定品种、数量、还款期限等条款,避免出现类似的风险。商户感慨道:“以前只知道卖货,没想到还有这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法官上门普法宣传,真是帮我们打了‘预防针’!”
扎根黑土
播撒法治“金种子”
为更好保障春耕生产有序开展,道外区法院走进田间地垄,聚焦农民春耕生产中的法律需求,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通过与农户面对面交流,了解了春耕期间玉米种植、粮种采购、农产品销售等情况,并重点询问农民在购买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时是否遭遇过虚假宣传、合同违约等情况。一位村民问道:“去年我买了一些玉米种,结果种出来的玉米特别小该怎么维权?”针对农民反映的情况,道外区法院工作人员现场答疑,指引农民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结合相关典型案例建议农民今年购买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商家、正规产品,签订书面买卖合同,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
从与村委会的解纷座谈,到农资市场上的普法课堂,再到田梗上的法律服务,道外区法院始终以“如我在诉”的情怀扎根乡土,把司法服务精准滴灌至春耕生产的每个环节,不仅是守护一粒种、一株苗的生长,更培育了乡村治理的法治土壤,当法治的阳光洒满田野,不止可以看到金黄的玉米,更有农民安心耕耘的笑容,这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诠释。
来源:成小成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