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谢浩男母亲许建华的一句“带货就能给妹妹买衣服”,让无数网友破防,却也暴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这个全民带货的时代,连最朴素的母爱,都被迫成为变现的工具。
当“苦难”成为流量密码,我们究竟是在同情弱者,还是在消费悲剧?
谢浩男母亲许建华的一句“带货就能给妹妹买衣服”,让无数网友破防,却也暴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这个全民带货的时代,连最朴素的母爱,都被迫成为变现的工具。
4月11日,许建华的抖音视频在短短几分钟内点赞破万,播放量突破百万。镜头前的她面带微笑,回应网友关于“是否带货”的提问,却对另一个更敏感的问题——前夫谢父与现任妻子郑琴的过往——只字不提。这一沉默,反而激起更大的舆论浪潮。
事实上,这场风波早在谢浩男认亲时就埋下伏笔。当时,谢父因“抛妻弃子”的负面形象被全网讨伐,带货事业彻底崩盘。而许建华,这位曾被婚姻伤害的女人,却因“送快递养家”“独自抚养女儿”的坚韧形象,意外成为网友心中的“完美母亲”。
2023年,谢浩男认亲事件引爆网络,谢父的商业价值一落千丈,而许建华的生活却因网友的关注悄然改变。此前,有自称“浩男小姨”的账号爆料,称谢父离婚时仅给许建华留下一套仍有贷款的房子,迫使她不得不靠送快递维持生计。
这一说法在许建华的视频中得到间接印证——她常在凌晨更新分拣快递的动态,甚至自嘲“送快递一年瘦了30斤”。更耐人寻味的是,许建华在镜头前始终保持着一种克制的体面。
她会在送快递时戴上唯一的金项链(疑似离婚时的财产),却默默摘下了曾经的银手镯;她从不主动提及谢父与郑琴的纠葛,却在网友追问时以“泡泡糖粘喉”般的沉默回避。
这种隐忍,反而让她的形象更加立体——她不是“受害者”,而是一个在现实压力下依然努力维持尊严的母亲。
与谢父高调秀恩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建华的抖音评论区呈现出两极分化。一部分网友心疼她的遭遇,呼吁“妈妈应该过上好日子”;另一部分则质疑她“利用同情心为带货铺路”。
更有意思的是,她的粉丝画像显示,70%以上为25-40岁女性——这一群体恰好是母婴、家居类产品的核心消费力。
类似“素人因家庭伦理剧走红”的案例并不少见。例如,“错换人生28年”事件中的许敏,也曾凭借“寻子母亲”的人设成功转型带货,但最终因过度消费亲情而引发反噬。
相比之下,许建华的策略更为高明——她不卖惨,不攻击前夫,甚至不主动提及带货,而是让网友自发为她“鸣不平”。这种“被动营销”,反而让她占据了道德高地。
目前,许建华已清空所有争议性评论,仅保留带货预告视频。业内预测,若她首播选择平价服饰或家居用品,单场销售额很可能突破百万。
但这场流量狂欢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当公众人物的私生活被无限放大,我们究竟是在支持一个母亲,还是在满足自己的窥私欲?
当许建华最终按下直播键的那一刻,屏幕前抢购的每一件商品,真的只是为了“给妹妹买衣服”吗?或许,在这场没有赢家的流量游戏里,唯一能确定的只有一件事——在这个时代,连最纯粹的母爱,都不得不标上价格。
来源:趣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