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安顿好家人奔赴长安。乱军之中,杜甫被叛军抓捕。由于他没有官职在身,叛军对他看管不严有了脱身机会。杜甫脱身后,没有想着和家人团聚,而是投奔抵抗叛军的唐肃宗。他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为了出一份力。唐肃宗封他为左拾遗,官职品阶不高,却有很多机会见到皇帝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安顿好家人奔赴长安。乱军之中,杜甫被叛军抓捕。由于他没有官职在身,叛军对他看管不严有了脱身机会。杜甫脱身后,没有想着和家人团聚,而是投奔抵抗叛军的唐肃宗。他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为了出一份力。唐肃宗封他为左拾遗,官职品阶不高,却有很多机会见到皇帝。
当时唐肃宗让宰相房琯负责军务,制定作战计划。平叛初期,唐军节节败退。皇帝把遭遇败绩的全部责任都撇给了房琯。别人不敢说话,只有杜甫仗义执言为宰相求情。就这样,皇帝把杜甫从身边撵走。杜甫担任华州司功参军期间,看到百姓流离失所饱受战乱之苦,索性一走了之去了成都。那里有一位叫严武的官员是杜甫朋友,终于可以稳定下来了。
严武是剑南节度使,他的幕府中需要参谋。杜甫到了成都入职幕府,有了一份领俸禄的差事,有了一座栖身的草堂。由于杜甫住的地方距离节度使幕府较远,他需要在幕府内住下来。一到夜晚,常常是他一个住在府中,于是写了一首《宿府》。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住在幕府的意思。
诗中写道,清秋时节,天气转寒,幕府中的梧桐树似乎感受到寒意,树叶在风中颤动。杜甫一个人住在幕府的小房间里,盯着蜡烛一点点燃烧殆尽。夜里,军营方向传来了号角声音。天上那么漂亮的月色,没人有心情去欣赏。安史之乱爆发期间,吐蕃人趁机作乱。杜甫所在的蜀地也面临着内忧外患。在这种情况下,赏月这样的雅事只能放到一旁。
战乱不断,一路漂泊,杜甫心中泛起了乡愁。到哪里去寻找家乡亲人的音讯呢?天下动荡,边关也不太平,想要回乡探望成了奢望。归家之路找不到,又能怎么办呢?杜甫已经忍受了十年漂泊,未来生活大概率也不会稳定。这些不是他的错啊!哪怕暂时有了栖身之地,也未必就能稳定下来。
一方面,杜甫对当下的生活很满意。他在成都期间写了很多趣味十足的诗篇,表达出他的满足。另一方面,他对天下时局有自己的判断,觉得战乱不会马上停歇。他作为严武的参谋,掌握第一手战报。暂时的安宁,并不能给他带来足够的安全感。
一人在幕府中独宿很容易胡思乱想,让他心情有点沉闷。并且通过一些史料判断,杜甫在工作上并不开心。他和严武是朋友关系,自然会受到一些优待。这些优待成为同僚嫉妒他的原因,他感觉自己成为别人围观打压的对象。
杜甫很擅长写这种纠结矛盾的心情,看似每一句都是信手拈来,实际上都能做到意有所指。这就是伟大诗人的创作能力,寥寥数语勾画出生动鲜活的心理活动。
来源:萨培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