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插满红蓝两色小旗的沙盘,粟裕苦苦思索。他将目标集中于沿着宿迁东进的一支国军。这支部队是由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胡琏整11师以及戴之奇的整69师组成。从战场态势来看,这支部队相对孤立,可集中兵力一举歼灭之。
面对插满红蓝两色小旗的沙盘,粟裕苦苦思索。他将目标集中于沿着宿迁东进的一支国军。这支部队是由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胡琏整11师以及戴之奇的整69师组成。从战场态势来看,这支部队相对孤立,可集中兵力一举歼灭之。
毛泽东一直强调,要打有把握的仗。相比于狡猾的胡琏,戴之奇只能算一介政客,对蒋介石个人忠诚。因此相对于整11师,粟裕更想歼灭整69师。
随后粟裕开始调兵遣将,他将华东野战军分为突击和监视、阻援两部分:以24个团为突击集团,集中兵力实行中央突破,首先围歼立足未稳的整编69师于宿北,分割、阻击并视情歼灭整编11师。以28个团担负监视和阻击任务,防止其他三路国军的增援。
对于粟裕的部署,陈毅想都没想,直接同意。随后陈、粟二人联名向毛泽东提交了报告。毛泽东获悉粟裕的部署,第二天便欣然同意;“决心与部署甚好。战况望随时电告。”
12月15日,绵绵细雨飘洒而下。戴之奇率部队行至宿迁至新安镇公路中段的嶂山镇一带,这里沙土道路积水泥泞,汽车坦克行进艰难,2万余人的队伍,绵延数十公里,慢慢蠕动。左边是碧水连天的骆马湖,右边是层峦叠嶂的山峰。戴之奇的部下蔡智仁见此地形,心中突然升起一丝恐惧:要是敌人突然从右边山岭杀下来,再前截后堵,那我们就只有往骆马湖里跳了。他忍不住提醒戴之奇道:“师长,此处地势险要,是否提醒部队加强警戒?”
戴之奇淡然一笑,回答道:“没事的,粟裕主力在涟水盐城,那里张灵甫和李默庵杀去了,就够他应付的,他还有暇顾及这里?陈毅也除非插翅才能飞来。”
戴子奇话音刚落,四处猛然响起了枪炮声,华东野战军如神兵天降一般,突然出现在胡琏和戴之奇面前。仅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叶飞的山野1纵便迅速打掉了胡琏的工兵营和骑兵营大部,距离胡琏的师部不过300米,把胡琏惊出了一身冷汗。此战之后,华野成功切断了整11师和整69师的联系。
随后华野第8师按照原定计划,夺取战场的制高点峰山。峰山一失,戴之奇一时间慌了神,他非常清楚,峰山一失,整69师就将陷于四面包围之中,想撤退就难了。
天亮后,戴之奇让60旅旅长魏人镜亲自带队,不计伤亡地向峰山发动冲击。第8师坚守峰山的部队派上了一波又一波,峰山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多少兵力都填不满。
胡琏为重新打通与整69师的联系,向北猛攻,峰山南侧的1纵遭受巨大压力。激战到中午,第8师后撤,国军转向1纵防守的三台山、蔡林、巷庄、晓店子等地发起猛攻,试图把整69师救出重围。
就在形势万分危急之时,陈士渠致电给叶飞:由于敌人的火力太猛,第8师难以抵抗,我已同意8师撤离,你们也马上撤退吧!
撤退?怎么撤?1纵身处空阔地带,又四面受敌,难道飞出去不成?1纵司令员叶飞一听到这些违背常理的话,只感觉背后发凉,大声解释道:整11师在疯狂攻击我们,我们四面受敌,后路也被封锁,根本撤不了,要不你来1纵指挥撤退吧!
陈士渠回答道:“敌人封锁严密,我带一个警卫班也进不去啊!”
叶飞有点发怒道:“你一个班的兵力都进不来,一个纵队又怎么能撤出去呢,这根本不符合常理啊!”
“反正8师已经撤了,你们撤不撤我不管了!”说罢,陈士渠挂断了电话。
“轰隆”,叶飞如晴天霹雳,顿时一脸茫然,不管了?这可是一个纵队啊,你说不管就不管了?叶飞整个人都变得激动起来,刚想要辩论,却见陈士渠已经挂断了电话,顿时火冒三丈,一气之下摔掉了话机。
主力部队不管他们了,怎么办?叶飞自知只能靠自己来解决,即刻开展会议,商讨作战计划,当1纵干部得知主力弃他们于不顾时,个个如五雷轰顶,震惊不已。叶飞表达自己的看法:如今我们四面受敌,地域空阔,白天不能撤,一撤必败无疑,唯一的办法只有等黄昏再实行突围。
可现在离黄昏还有4个钟头,该如何抵抗到黄昏时分?为今之计,只有誓死捍卫高家洼、沈庄的最后阵地,一旦这两个阵地不保,全纵队将赤裸在国军的面前,面临着被全歼的命运。
为了确保阵地不丢,叶飞令战斗力最强的王牌7团扼守,且必须是死守!而后,除少部分哨兵及防守高家洼、沈庄两地的战士外,叶飞令全体战士一律睡觉,养足精神,准备最后的突围。成败在此一举,叶飞令全员养足精神,是打算以势不可挡之势给予国军奋力一击,从而实现突围成功的目的。
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想要抵抗4个小时并不是一件易事。在12架飞机及榴弹炮团火力的掩护下,整11师发起了猛烈的集团式冲锋,激战许久后,高家洼的阵地被国军摧毁,守军损失惨重。而后,战事引向了最后的阵地——沈庄。
此时,1纵仅剩下最后的阵地,可离预定的突围时间还有2小时,情况非常紧急,叶飞当机立断,毅然决定提前一小时突围。一小时后,叶飞一声令下,1纵向进攻沈庄的国军发起猛烈的冲击,突然以一当十,士气锐不可挡。
整11师被突如其来的猛烈攻击吓得猝不及防,开始全线溃退。出乎预料是,1纵这猛烈的一击,不仅把整11师打跑了,同时北面的整69师也开始向南逃窜,他们逃窜的队形很乱,看起来毫无斗志。
叶飞指挥部队向整11师乘胜追击。追击途中,叶飞又突然下令停止追击整11师,迂回包围敌整69师。整69师完全预料不到1纵会转身包围他们,所以整69师没反应过来,便被1纵团团围住了。
戴之奇一面组织部队拼死抵抗,一面呼叫前线总指挥胡琏增援。他向胡琏求救道:“老兄,赶快拉兄弟一把!”
“老弟坚持,我马上组织部队向你靠拢!”
戴之奇又报告此路总指挥、徐州“绥署”副主任吴奇伟,请求命令胡琏增援。吴奇伟即电令胡琏道:“请你立即强渡六塘河,向戴之奇靠拢!”
戴之奇又紧急呼叫41旅,但没有得到回应,便命蔡智仁化装便衣,带着他的手令,去二里外的苗庄,让41旅旅长董继陶火线前来救援。
粟裕指挥山野大军,对被围困在人和圩的整69师展开了四面合击。正所谓困兽犹斗,绝境之中的整69师拼命抵抗,华野一时间还拿不下来。就在这关键时刻,粟裕给在前线指挥的韦国清打来电话,命令他立即集中所有的炮火,包括刚刚缴获的大炮,将戴之奇的火力点和军事设施全部轰平。
18日黄昏,山野第2纵队和华野9纵一部,对整69师师部发起了猛烈攻击,迅速突入人和圩。戴之奇在指挥部听到越来越近的枪炮声,自知大难已到,面向南京方向说道:“校长,我坚守了三天三夜,但胡琏负我,陈诚欺我,我又奈何。我亲口向您说过要以身许国,现在是兑现的时候了!”
不一会儿,缴枪不杀的喊声包围了师部驻地民房的院落,戴之奇彻底绝望了。突然,包围的解放军撞开院门,一梭梭子弹打进屋内,喊杀声震天。戴之奇不再犹豫,拔出手枪,高呼:中国国民党万岁!蒋委员长万岁!举枪对准了自己的心脏,砰的一声,鲜血从他的胸口顿时喷涌而出。至此,整编69师全军覆没,被歼2.1万人。
19日拂晓,所有阵地枪声渐止。此时的胡琏听闻解放军围歼戴之奇的枪声平息,不禁担忧起来。
粟裕取得了歼灭戴之奇的大捷,终于松了一口气。对于胡琏这块硬骨头,他暂时还不想碰。相反,他倒担心胡琏此时猛扑过来,为戴之奇报仇。所以结果双方是互相忌惮,各不相惹。恰好,此时薛岳来电,命胡琏撤回宿迁,胡琏遂率部撤出了战场。
当戴之奇的胸徽、日记和一把短剑被送到粟裕那里时,粟裕拿着这把“中正剑”端详良久。心情沉重地说道:“找副好棺木把戴师长埋了。”
此次宿北战役,粟裕来到山东野战军指挥,第一次以华东野战军指挥部的名义发布战役预备命令,署名是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渠。
12月19日,宿北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是名义上的联合作战,粟裕只身到山东野战军指挥,但是两军作战单位并未合并,只是名义上的合并。
12月25日,毛泽东来电,赞扬了他们的战斗胜利,下一步的作战任务是集中华东野战军主力,将敌歼灭于鲁南,同时指出华野和山野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收支。
随即粟裕把华野指挥机关和指战员带到鲁南,进行会合。虽然部队合并的很顺利,但接下来攻打那里却有了分歧。毛泽东的命令接下来的作战区域是鲁南,只说消灭鲁南区域的敌人,但没有具体说打谁,他把这个选择权给了前方的指挥员。
粟裕的主张是进攻苏北,找机会打一下整编74师,同时找机会收复淮阴。粟裕之所以提出南下苏北,是因为整74师是老冤家,之前在淮阴和涟水粟裕都吃了大亏,部队上下都希望能够报仇。而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渠却表示反对,他认为粟裕的想法太大胆了,目前整74师已经占领了两淮,周边还有其他国军协防,何况黄河改道后淮北地区河流众多,部队机动作战有很大困难,如果打的胶着,会面临着打又打不下,撤又撤不走的局面,很被动。
随后陈士渠去找了司令员陈毅汇报,陈毅觉得陈士渠说的有道理,而且还有毛泽东的电令在,觉得先打鲁南比较稳妥。
陈毅为这个问题去找了粟裕,粟裕和底下的众多纵队首长都坚持打整74师,陈毅看着这么多指战员的强烈求战,他觉得自己不能打击下面指挥员的信心,也不能忽视他们的仇恨,陈毅犯了难,说要再商量下就先走了。
陈毅此时心下也犯难了,也觉得粟裕的想法太大胆了,但是战士们的求战心切他也不能无视,自己也左右为难。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但具体打哪里陈毅这个总司令一直没拍板,陈士渠担心贻误战机,就找了华野政治部主任唐亮,两人联名向中共中央发电报,电报中呈请了两种作战计划的利弊,让毛泽东定夺。
陈士渠是从秋收起义就一直跟着毛泽东,一直到上井冈山和建立苏区,他特别听毛泽东的话,在井冈山时期就是“嫡系”。
客观上看,陈士渠的意见也有道理,但是撇开上级,越级向上报告,任何时候都是大忌。
两支野战军刚刚合并,作战风格完全不同,山东野战军原先是八路军居多,而华中野战军则以新四军为主,陈毅一天到晚也忙的焦头烂额。
但当陈毅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在电话中对陈士渠怒斥道:“你们有电台,你们能发报,你们告我的状!”
陈士渠反而不紧不慢,完全没有受影响,回答道:“你是司令员,我是参谋长,我服从你的指挥,这次意见分歧,不是我和你之间的个人恩怨,最终都是为了胜利。我看到了先打74师的方案存在重大缺陷,我如果不反对就是不负责!”
最后,还是毛泽东给出了明确的答复:鲁南战役关系全局,此战若胜利,即使苏北各城全部丢失也有办法恢复。
粟裕接到中央的电报也没说话。陈毅对陈士渠说道:“之前,华中的不愿意来鲁南,山东的不愿意去苏北,这次一合并,大家甩掉包袱,好好打。”
关于戴之奇死亡,有好几种说法,有学术著作描写是被华野击毙的,有的报刊杂志报道是被解放军活捉后枪杀的,自杀说多见于官方和我军参战将领的回忆录。
2011年9月9日,原台湾国民政府行政院长郝伯村参观宿北大战纪念馆时,看到了戴之奇死亡的照片,面色凝重对陪同人员说:“戴师长是自杀身亡的,你们尊重历史史实。好!好!”因戴之奇在抗日战争中战功卓著,有效地抵御了日军的全面进攻。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戴之奇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来源:方忆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