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安全“透视眼”:ADS-B技术与美军直升机争议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2 09:48 1

摘要:现代航空运输的繁忙与高效,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其中,一项名为“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的技术,如同给飞机装上了一双“透视眼”,极大提升了飞行安全。然而,近期美国军方在首都华盛顿附近空域是否常规使用这一系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将这项技术再次推向公众视野

引言

现代航空运输的繁忙与高效,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其中,一项名为“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的技术,如同给飞机装上了一双“透视眼”,极大提升了飞行安全。然而,近期美国军方在首都华盛顿附近空域是否常规使用这一系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将这项技术再次推向公众视野。这背后不仅是技术应用的问题,更牵涉到民航安全与军事行动需求的复杂平衡。

什么是ADS-B?天空中的“我是谁,我在哪”

ADS-B,全称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oadcast,中文译为“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它是一种先进的空中交通监视技术。与传统的雷达需要主动发出信号探测飞机不同,ADS-B系统让飞机能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其他导航系统精确确定自身的位置、高度、速度、航向等信息,然后像广播一样,自动地、持续地将这些信息向周边其他飞机和地面控制中心发送。

可以将其想象成飞机在不断地自我介绍:“嗨,我是航班XX,我现在位于经纬度XX、高度XX,正以速度XX向XX方向飞行。”

ADS-B的优势与重要性

提高空中态势感知: 装备了ADS-B接收设备的飞机和地面管制员,可以实时“看到”附近同样广播ADS-B信号的飞机,大大增强了对空域交通状况的了解,如同拥有了一张动态的“空中地图”。提升飞行安全: 精确的位置信息有助于飞行员和管制员更早地发现潜在的碰撞风险,及时采取规避措施,尤其在恶劣天气或能见度低的情况下作用显著。提高空域效率: 更精确的监视使得飞机之间可以保持更小的安全间隔,从而容纳更多航班,提升空域使用效率。覆盖范围广: ADS-B的地面站建设相对雷达更灵活,可以在雷达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或低空区域提供监视服务。

正因为这些显著优势,包括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在内的多国民航机构已强制要求在特定空域飞行的民用飞机必须装备并使用ADS-B系统。

军方的“特权”与争议的焦点

尽管民用飞机被强制要求使用ADS-B,但军事航空领域存在特殊性。出于国家安全、战术保密或特定训练任务(如模拟躲避敌方探测)的需要,军用飞机有时不希望主动广播自己的精确位置。因此,在2019年,FAA给予了美国军方一项豁免权,允许其在“罕见情况”下可以不使用ADS-B。

然而,争议的焦点在于,这种“罕见情况”在实际操作中似乎并不罕见。根据美国参议员(特别是参议院商业委员会主席特德·克鲁兹)的说法,军方,尤其是陆军的直升机,在华盛顿特区——这个拥有繁忙的罗纳德·里根国家机场(DCA)的空域——进行训练飞行时,很少甚至从未使用ADS-B系统。

备忘录风波:为何“部分失明”飞行?

这场争议因一份陆军内部备忘录而升级。这份标记日期为2024年8月的备忘录,据称详细说明了陆军为何常规性地在DCA附近进行直升机飞行时不开启ADS-B系统的原因,并为指挥官提供了何时可以“故意关闭”该系统的指导。

参议员克鲁兹和玛丽亚·坎特韦尔(民主党资深参议员)要求陆军提交这份备忘录以供国会审查,但最初遭到拒绝。克鲁兹公开质疑:“陆军到底有什么不想让国会和美国人民知道的?他们为什么要‘部分失明’地飞行?” 他甚至警告,如果再发生因军用直升机未开启ADS-B而与民航客机相撞的事故,责任将由陆军承担。

在面临可能被发出传票的压力下,陆军最终将备忘录转交给了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后者再将其分享给商业委员会。值得注意的是,一位陆军官员在确认报告已提交的同时,补充说该备忘录已被撤销。这使得围绕备忘录内容的具体细节和陆军的真实意图更加扑朔迷离。

寻求平衡:安全优先与行动需求

航空业界对此表示担忧。美国航空协会(Airlines for America)等组织呼吁,强制要求军用飞机在大型机场附近空域使用ADS-B广播其位置,以避免潜在的碰撞风险。

面对国会和业界的压力,FAA也采取了行动。据报道,FAA现在要求在里根国家机场附近飞行的政府直升机必须使用ADS-B,除非涉及“积极的国家安全任务”等极少数例外情况。

结语

ADS-B技术是现代空中交通管理和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石。围绕美军在华盛顿空域使用ADS-B的争议,凸显了在日益拥挤的天空中,如何在保障民航绝对安全与满足军事行动特殊需求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的持续挑战。虽然FAA的新规和陆军态度的转变可能暂时缓解了紧张局势,但确保所有飞行器,无论军用还是民用,都能在共享空域中安全运行,仍需要各方持续的沟通、透明的规则以及对技术应用的审慎评估。最终目标是让科技真正服务于安全,让每一次抬头仰望天空时,我们都能更加安心。

来源:航空之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