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招股书中,东鹏饮料表示,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完善产能布局和推进供应链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互动,持续增强品牌影响力;持续推进全国化战略,拓展、深耕和精细化运营渠道网络;拓展海外市场业务,探索潜在投资及并购机会;增强产品开发能力,持续实现产品品类拓展等。
中时财经原创出品
作者:沈 阳
编辑:周雪松
制图:乔寒云
近日,东鹏饮料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计划“A+H”两地上市,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和瑞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据了解,东鹏饮料曾于2021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也被称为中国“功能饮料第一股”。
01 “A+H”上市是为何?
在招股书中,东鹏饮料表示,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完善产能布局和推进供应链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互动,持续增强品牌影响力;持续推进全国化战略,拓展、深耕和精细化运营渠道网络;拓展海外市场业务,探索潜在投资及并购机会;增强产品开发能力,持续实现产品品类拓展等。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东鹏饮料的收入分别约为85亿元、112.57亿元、158.3亿元,2022年至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为36.5%;净利润分别约为14.41亿元、20.4亿元、33.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2%;净利润率分别为16.9%、18.1%、21.0%。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分析称:“目前来说,中国的功能饮料受新生代的人口红利不断叠加、消费红利等因素影响,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东鹏饮料兼具性价比和质价比,这也是它在功能饮料业务上可以开疆辟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据了解,东鹏饮料产品包括能量饮料、动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果蔬汁饮料等多个品类。其中,能量饮料代表产品东鹏特饮2024年营收为133.04亿元,同比增长28.5%;运动饮料代表产品东鹏补水啦2024年营收为14.95亿元,同比大增280.4%;其他饮料产品2024年营收10.23亿元,同比增长103.2%。
对于此次东鹏饮料赴港上市,业内普遍认为是为其国际化进程做准备。东吴证券分析师苏铖分析认为,东鹏饮料港股上市着眼于国际化战略,能持续巩固龙头地位。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有助于东鹏饮料连接国际投资者、建立跨国品牌认知,为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扩张铺路,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
02 国内份额不及红牛,东鹏饮料瞄准海外?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功能饮料近年表现亮眼,2019年至2024年零售额年复合增长率达8.3%。按零售额计,预计2029年功能饮料行业的市场规模达人民币2810亿元,2024年至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达11.0%,远高于同期软饮市场的6.2%。
虽说国内市场庞大,但功能饮料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据了解,当前功能饮料品牌包括红牛、东鹏饮料、乐虎、中沃、战马、力保健、MONSTER魔爪等,其中,红牛则连续多年保持市占率第一。
不过,国信证券研报称,2016年起华彬集团陷入与泰国天丝的商标权纠纷,至今仍未解决,营销投入被动减少、山寨产品频出,华彬红牛不时传出被地方性系统商超下架,品牌力持续受损。近年来红牛收入停滞,市场份额由2013年的72.9%持续下滑至2023年的53.2%。
尽管如此,能量饮料市场仍然是一超多强格局,据尼尔森IQ数据,2023年中国能量饮料市场中,红牛销售额占比53.2%,东鹏份额占比30.94%。
在这一背景下,东鹏饮料近年来也在积极拓展全球市场,“因为国内的市场已经非常‘卷’,所以提前布局海外市场是每个企业破天花板或者寻求新的增长点的一个重要手段,‘A+H’对于东鹏特饮未来的国际化发展也有好处。”朱丹蓬向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谈道。
华安证券分析称,东鹏饮料的东南亚出海战略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东南亚地区以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密集的劳动力和高温环境,为能量饮料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24年东南亚11国能量饮料市场规模已达到42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市场的49%,且增速高于中国,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不过,东鹏饮料在东南亚市场的拓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东南亚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复杂,国际品牌如天丝红牛、百事Sting等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东鹏饮料需要在品牌建设、渠道拓展和产品本土化等方面下功夫,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03 营收依赖大单品,第二增长曲线不明?
东鹏饮料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58.39亿元,同比增长40.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27亿元,同比增长63.09%。其中,能量饮料东鹏特饮2024年营收为133.04亿元,同比增长28.5%。
值得注意的是,从营收结构来看,东鹏特饮这一超级大单品常年占据了东鹏饮料总营收的八成以上。其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东鹏饮料旗下能量饮料东鹏特饮的收入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96.6%、91.9%、84%。
实际上,东鹏饮料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近几年也在进行多元化布局。2023年,东鹏饮料推出了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2024年其营收为14.9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9.4%。
然而,国信证券研报称,东鹏饮料第二增长曲线尚不明晰,补水啦市场表现良好,但电解质水行业内农夫山泉、哇哈哈等巨头纷纷入局,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在未来削弱该产品性价比高的竞争力。另外,东鹏大咖、乌龙上茶和VIVI鸡尾酒等产品表现有待观察,营收规模都较小,暂无显著增长的趋势。
据中国商报报道,上海博盖咨询创始合伙人高剑锋分析认为,东鹏饮料目前仍过于依赖“红牛类产品”,即其大单品东鹏特饮。东鹏饮料近两年推出的运动饮料和其他饮料产品虽展现出公司进行品类扩张的决心,但其产品和目前市面上的茶饮料、咖啡饮料、果汁饮料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尚未激起太大水花。
高剑锋认为,依靠红牛商标纠纷和低价红利,东鹏饮料近年实现快速扩张,未来若单靠功能饮料这一个品类,增长空间有限。东鹏饮料未来的突破点是多品类发展和全球化扩张。他认为,包括可口可乐、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在内的大型饮料企业最终都是朝着多品类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将是东鹏饮料未来要走的道路。
总监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来源:中时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