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木兰飞燕赏析:首联: “善字清幽”与“青林卷霭”相对,一个点明核心主题,一个描绘主体事物;“清幽”与“卷霭”,一静一动,藏着幽静与卷动云霭之态跃然纸上;“入翠篁”和“漫穹苍”相对,展现出善字竹海深入翠绿竹林又仿佛蔓延至天空的壮阔场景,描绘出一幅宏大且静谧的画面
善字竹海胜景
□王本海
善字清幽入翠篁,青林卷霭漫穹苍。
风弹细箨千丝韵,露润修筠万缕光。
劲节常存凌汉气,虚怀每纳岁时芳。
悠游胜处情难已,不换蓬壶意未央。
木兰飞燕赏析:首联: “善字清幽”与“青林卷霭”相对,一个点明核心主题,一个描绘主体事物;“清幽”与“卷霭”,一静一动,藏着幽静与卷动云霭之态跃然纸上;“入翠篁”和“漫穹苍”相对,展现出善字竹海深入翠绿竹林又仿佛蔓延至天空的壮阔场景,描绘出一幅宏大且静谧的画面。
颔联: “风弹”和“露润”,赋予风与露以人的动作,形象生动;“细箨”对“修筠”,精准刻画竹子不同部位,“千丝韵”与“万缕光”对仗工整,将风吹竹叶发出的丝丝韵味和露珠润泽竹子散发的缕缕光芒进行描绘,视听结合,呈现出竹海的美妙与灵动。
颈联: “劲节”与“虚怀”,从竹子的外在特质和内在精神相对;“常存”和“每纳”,体现竹子长久不变的特性;“凌汉气”对“岁时芳”,展现竹子凌云的气概和容纳岁月美好芬芳的品质,突出竹子坚韧且包容的高尚品格。
尾联: “悠游”对“不换”,“悠游”体现悠然自在的游览状态,“不换”强调内心坚定的态度;“胜处”对“蓬壶”,“胜处”指善字竹海这一美妙之地,“蓬壶”代表仙境,“情难已”与“意未央”,表达诗人沉醉于善字竹海的美景之中,情感难以抑制,这种喜爱和留恋之意无尽绵长。整首诗通过精妙的对仗,展现善字竹海的美好景致,表达对其的赞美与眷恋之情 。
翠影幽篁
口王本海
岳溪善字漫葱茏,竹海摇波翠意浓。
风抚青竿千籁起,日筛细叶万斑融。
幽林漫步尘心洗,静谷闲听逸兴冲。
沉醉此中思旧梦,悠然岁月韵无穷。
木兰飞燕韵意解读:首联点明地点“岳溪善字”,描绘出竹海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颔联通过“风抚青竿”“日筛细叶”,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对仗工整地展现出竹海风拂竹动、阳光透叶的美妙画面。颈联中“幽林漫步”与“静谷闲听”,将人置身于清幽宁静的环境中,洗去尘世之心,兴起高雅闲适之情。尾联则表达沉醉于竹海美景之中,勾起旧日的美好回忆,体现出岁月悠然、韵味无尽之感。
竹韵幽怀
口王本海
善字村头翠浪翻,青筠叠嶂掩重峦。
竿摇碧影云边舞,叶奏清音谷底传。
心向幽篁寻雅趣,身临净境忘尘烦。
林泉逸韵催诗兴,墨洒长笺意自安。
木兰飞燕韵意解读:首联以“翠浪翻”形象描绘出善字竹海的壮阔,“青筠叠嶂”展现出竹子层层叠叠如屏障般的景象。颔联“竿摇碧影”对“叶奏清音”,“云边舞”对“谷底传”,生动写出竹子在风中舞动、声音在谷底传播的动态与声响。颈联表明人来到这片清幽的竹海,追求高雅意趣,忘却尘世烦恼。尾联说明在这充满林泉逸韵的地方激发了创作灵感,挥洒笔墨,内心感到安宁。
竹海逸梦
口王本海
岳溪善字竹千竿,秀入云霄势若澜。
玉节凌霜添劲骨,琼枝映日泛清寒。
林间宿鸟啼幽梦,石上清泉绕翠峦。
沉醉不知归路远,此中真意胜仙坛。
木兰飞燕韵意解读:首联写岳溪镇善字竹海竹子众多,高耸入云,气势如波澜壮阔。颔联通过“玉节凌霜”“琼枝映日”,赞美竹子历经霜雪依然坚韧挺拔,在阳光映照下散发清冷高洁之气。颈联“林间宿鸟”“石上清泉”,从听觉和视觉描绘出竹海清幽静谧的环境,仿佛带着人们进入幽梦之中。尾联表达沉醉于竹海美景,忘记归途,认为这里的美妙意境胜过仙境,突出对善字竹海的喜爱与赞美。
来源:文史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