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彻底怒了!再对中国下死手,国家队连忙下场,中国:奉陪到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1 06:01 1

摘要:在特朗普的命令之下,美方再次加大对中国的关税力度,这不再是拜登时期“小院高墙”那样的“例行公事”,而是特朗普极限施压的“绝杀技”——没有任何妥协,只有进一步的“死磕”。

世界上有两种人,第一种是每天做事情都有个规矩,第二种则是每天都把规矩打破了。

特朗普显然属于第二种。

他对全球的贸易规则从来不看一眼,也不想遵守。

他喜欢撕裂规则,喜欢挑战底线,哪怕是全世界的底线。

在特朗普的命令之下,美方再次加大对中国的关税力度,这不再是拜登时期“小院高墙”那样的“例行公事”,而是特朗普极限施压的“绝杀技”——没有任何妥协,只有进一步的“死磕”

北京时间4月10日凌晨1:18,特朗普在真相社交平台再次祭出大招,甚至公开豁免其余所有国家,高关税的对象只剩下中国(很快,白宫官员在声明中补上了加拿大和墨西哥)

至于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算计,几乎不用想。

特朗普依旧是想让美国站在全球贸易的巅峰——而打压中国,显然是他认为最直接的途径。

要说特朗普的政治智慧,实话实说,打得一手好“关税牌”。

你看,他对中国的关税,不仅是一种贸易政策,更是一种政治表达。

4月9日特朗普在签署行政令时发表讲话,左起:财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内政部长伯格姆、交通部长达菲

他给自己设定的“美国优先”战略,表面上是为了美国的利益,实则是为了加强自己在国内的支持基础。

这招“关税”其实就像一把剑,斩断了其他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经济纽带,直接刺向中国这个“最大对手”。

美国制造业的复兴,似乎成了他的使命,但他显然更看重的是,怎样让自己在国内选民面前看起来像个能“带回工作岗位”的英雄。

毕竟那些铁锈地带(铁锈地带范围:大致从纽约州西部延伸到伊利诺伊、艾奥瓦边界)的“红脖子”们,才是一次次力挺他渡过难关并重回白宫的铁杆票仓。

一面宣扬“保护主义”,一面又通过不断增加关税给中国施压。

他所谓的“复仇”无非是通过提高中国商品的价格,让美国人更依赖美国生产的商品——这样做的背后,是几乎忽视了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

难怪美国媒体会报道说,财长斯科特·贝森特无法忍受特朗普政府“荒谬的关税算法”,这一算法被一些批评人士认为是对国际贸易的“幼儿园水平的理解”。

当然,中国不可能只是站在一边看特朗普耍威风。

在特朗普宣布再次加50%关税到84%的消息后,中国迅速反击,宣布对美国产品加征同样的关税。

这种反应,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给人的感觉是精确打击,快速反应。

毕竟,我们早就习惯了这种“刀枪”的较量,甚至还留有后手。

人民日报说,我们已与美打了8年贸易战,诚哉斯言。

中国的应对方式很简单:不让步

我们知道,中国的市场庞大,内需强劲,而且产业链成熟。

这就意味着,单纯依靠关税无法撼动中国经济的根基。中国并不依赖美国的单一市场,也并不惧怕美国的贸易压力。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反应看起来更像是一次“冷静的报复”,而不是急于应对的“恐慌式反击”。

毕竟我们早已习惯这种“关税战”,甚至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加速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

试问,特朗普的战略还能收到理想效果吗?

或许这并不是特朗普在乎的,因为用他的话来说,“问题在于,人必须学会灵活变通。”

对于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突然转变,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当地时间9日报道中将此形容为:“‘解放日’刚刚让位于‘投降日’”。

反正最终解释权归伟大的特朗普总统,怎么都是赢,美国都是正在变得更伟大!

特朗普的加税,表面上看是与中国之间的较量,实则深深影响了全球经济的脉动。

特朗普可能觉得,关税只是为了迫使美国制造业回归,但他忽略了,这一举动已经让全球市场都在瑟瑟发抖。

前两天全球股市的巨震狂跌就是最好的证明,就连华尔街也没能幸免。

美国与中国两大经济体的冲突,已经让全球供应链开始动摇,投资者的不安情绪逐渐蔓延,股市震荡频繁。

欧洲、亚洲以及新兴市场的经济体,因中美争端产生的连锁反应也难逃其咎。

关税的加码,无形中让全球贸易的规则也随之改变。

当地时间4月8日晚,特朗普在募款晚宴公开表示,各国领导人因关税而惊慌失措,纷纷跑来“kiss my ass”(实在是过于粗鄙,不忍翻译),乞求减税或豁免,愿意为此做任何事。

堂堂一国总统,如此作态,令人哗然。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眼下特朗普已经暂缓对其他国家征收高额“对等关税”,这场关税战只是中国和美国两国的事。

但事实上,它已经把整个世界都卷入其中,成为一场无法逃避的全球大战。

面对特朗普的威胁,中国的经济展现了令人惊叹的韧性。

即使在国际局势不稳定、全球经济动荡的情况下,中国依旧稳步前行。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2月份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的数据,就像一颗定心丸,打破了外界对中国经济崩溃的种种猜测。

中国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长期以来的深耕细作。

从高科技到消费品,中国已经不再是世界工厂,更是全球创新的重要一环。

即使美国加大关税,也无法彻底打垮中国的内需市场与自主创新的步伐。

这两天马云多年前的演讲视频被翻出,在社交平台上爆火。

2019年1月3日,马云在世界浙商上海论坛上发言称:“贸易谈得好,你就做点外国生意,贸易谈不好,那就做14亿人的生意,多大点事,中国的市场足够我们了,但是你自己不调整好,去怪别人,就像你去怪美国,没有用的,你改变不了特朗普,你连你妈都改变不了。”

当然,特朗普也许并不意识到,尽管他一次又一次地加税,但中国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

而且,或许正是这种外部压力,反而加速了中国内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中国依旧强大,甚至比以前更加坚韧。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到底能走多远?

这很难说,毕竟美国国内的经济压力也在加大,通货膨胀、民众生活成本的提高都可能影响选民的支持。

上个周末,波士顿、纽约等多地已经爆发反对“对等关税”的示威游行,人数超过了60万。

随着时间推移,一旦因为高额对华关税而让那些原本的支持者感到生活不便,“粉转黑”的破坏力将更加可怕。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表面上看是要让中国低头,但从长远来看,更大可能是要以此要挟中国在某些方面进行重大让步。

比如允许TikTok出售、大量购买美国产品和能源,反正特朗普作为深谙“交易艺术”的商人,胃口大的出奇,没有他吃不下去的菜。

无论他如何加税,又如何豁免,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博弈时代”。

这场关税战,说到底,不是你多征了几个百分点,我少出口了几吨钢铁,而是谁更能熬、谁更能变。

那些美国“大爷”们,真熬得起吗?

特朗普想用关税压垮中国,其实也许压垮的是美国自己的耐心;而中国若能在压力下破茧,就不是走出困境那么简单,而是完成一次国力的再定义。

所以我们欣喜地看到,对于美方的挑衅,我国政府的态度只有斩钉截铁的四个字,奉陪到底

就在这篇文章发出来的几小时前,CCTV的新闻报道里,依然写着“奉陪到底”。

全球化的时代,不是看谁能筑起高墙,而是看谁能站在风口还能稳得住脚。

牌已经发了,局还在打,谁输谁赢,现在还远远没到揭晓的时候。

但可以确定一点:这不只是中美之间的较量,而是一面向全世界展示的镜子,照出的是实力、耐力,还有格局。

来源:远川Tal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