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中美关税战受害者出现?特斯拉中国停售ModelS/X!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2 05:21 2

摘要:2025年4月1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悄然撤下了ModelS和ModelX的“订购新车”按钮。这个没有发布会、没有官方声明的调整,一切就那么突然,曾经代表特斯拉技术巅峰的两款旗舰车型,为何突然成了中国市场的“限量款”?

2025年4月1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悄然撤下了ModelS和ModelX的“订购新车”按钮。这个没有发布会、没有官方声明的调整,一切就那么突然,曾经代表特斯拉技术巅峰的两款旗舰车型,为何突然成了中国市场的“限量款”?

从表面看,这是一场由关税引发的连锁反应。中国海关总署4月9日宣布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84%关税,而ModelS/X作为美国加州工厂生产的“纯血统”进口车,首当其冲。

以ModelXPlaid为例,加税后其中国售价突破90万元,比国产ModelY贵出近3倍,甚至超过了保时捷Taycan顶配版的价格区间。这种价格倒挂,让特斯拉不得不做出选择。

但深挖数据会发现,这个决定似乎早有伏笔。2024年ModelS/X在华销量不足2000辆,仅占特斯拉中国总销量的0.3%。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Model3/Y凭借本土化优势,一季度在华交付量达17.2万辆,近乎扛起全球33.67万辆的半壁江山。当卖一辆亏一辆的数学题摆在面前,特斯拉的选择更像商人的理性,而非理想主义者的执念。

ModelS/X的退场,暴露了电动车行业一个残酷现实,技术标杆未必是市场宠儿。ModelSPlaid三电机版1020马力的狂暴输出、2.1秒破百的极致性能,至今仍是量产电动车的天花板;

ModelX的鹰翼门设计,更是将科幻感与实用性结合到极致。但这些“炫技”配置在真实消费场景中,往往敌不过充电焦虑、维修成本和保值率这些现实考量。

有趣的是,特斯拉自己也在消解这种技术崇拜。2025年焕新ModelY搭载的4680电池、HW5.0智驾系统,正在将当年ModelS/X的尖端技术下放。当30万元级车型就能获得80%的旗舰体验,消费者自然知道该如何投票。

这种技术民主化策略,恰是特斯拉应对中国市场竞争的杀手锏——毕竟隔壁的比亚迪仰望U8,已用“原地掉头”“应急浮水”等功能重新定义了高端电动车。

当上海超级工厂实现Model3/Y超90%国产化率时,继续为两款年销不足2000辆的进口车型支付关税成本,显然不符合成本狂魔马斯克的作风。

更耐人寻味的是,特斯拉同步在日本停售这两款车型,却在欧洲市场保持供应——这种区域差异化策略,暴露出其对不同市场的价值判断。在电动车渗透率超40%的中国和日本,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而在传统车企转型缓慢的欧洲,高端电动车仍有溢价空间。

这种战略取舍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强势崛起。从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到华为的ADS3.0智驾系统,中国供应链已能提供不输特斯拉的技术解决方案。

当特斯拉的软件优势遭遇中国智驾军团的饱和式攻击,当4680电池遭遇宁德时代神行电池的超车式迭代,ModelS/X的技术光环正在褪色。

停售新政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催生一个意想不到的战场——二手车市场。目前,ModelXPlaid二手车的价格大约在71.80万元至90.29万元之间‌。最高价位直逼新车历史最低价。

事出反常必有妖,一方面,电池技术进步导致老款车型加速贬值;另一方面,限量供应又让某些版本成为收藏品。估计随着官方停售会产生车主开始囤车待涨趋势,试图复制保时捷911的理财神话。

但特斯拉向来有不按套路出牌的传统,若突然宣布改款或国产化,现有库存车价值可能瞬间腰斩。更何况,中国消费者对美国原装进口的情结,早已被新势力品牌的崛起冲淡。

回看这场停售,当行业从电动化1.0步入智能化2.0时代,特斯拉必须重新平衡先锋姿态与商业理性。这种转变在马斯克近期的决策中可见端倪。

一边砍掉高端车型,一边推出Model3/Y五年零息的激进金融政策;一边收缩产品线,一边加速Robotaxi和Optimus机器人的研发投入。

对于中国车市,这场调整更像一面镜子。它照见跨国车企在政策、成本、技术多重变量中的挣扎,而当特斯拉都开始自废双臂,其他车企更需思考未来究竟该带着怎样的“行李”上路?

或许,ModelS/X的退场不是终点,而是新战局的起点。就像iPhone停售经典款时,总伴随着新一代机皇的诞生。我们不妨期待,在上海超级工厂的某条秘密产线上,正孕育着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新物种”——毕竟在这个全球最卷的电动车市场,停下脚步就意味着出局。

来源:驷马之鉴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