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美国实施“对等关税”引发全球资产价格剧震下,沪指近300点的振幅让人猝不及防,中央汇金公司第一时间果断入市托底,大举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央行宣布必要时提供再贷款支持,随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调保险机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社保基金主动增持国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兆寰 北京报道
近一周的A股,可谓波澜壮阔。
在美国实施“对等关税”引发全球资产价格剧震下,沪指近300点的振幅让人猝不及防,中央汇金公司第一时间果断入市托底,大举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央行宣布必要时提供再贷款支持,随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调保险机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社保基金主动增持国内股票。央企和民企积极增持回购,上下形成合力,上演了一次“史诗级”股市保卫战,A股企稳,站稳3200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保卫战中,中央汇金公司首度官宣作为资本市场上的“国家队”,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将继续发挥好资本市场“稳定器”作用,有效平抑市场异常波动,该出手时将果断出手。一时间,“中国版平准基金”刷爆朋友圈和各大媒体头条,投资者信心大振。
不过,在专业人士看来,此次稳股市的过程中,中央汇金公司确实“功不可没”,且发挥“类平准基金”职能,但其仍然与一般意义上的股市平准基金有所区别,包括制度安排、规模和退出机制等。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美之间已经形成了明确的相互反制态势,美方接下来可能采取更严厉的经济制裁措施,并配合金融手段,这将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进一步冲击。因此,设立专门的平准基金是非常必要的。
来自粤开证券的报告显示,我国A股合计市值81.7万亿元(截至2025年4月9日收盘),适合我国的股市平准基金资金规模在1.6万亿元至5万亿元之间。
首度官宣“类平准基金”
受美国“对等关税”的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出现巨幅震荡,“全球股市巨震”登上微博热搜第一。清明节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亚太市场出现“黑色星期一”。
4月7日,A股开盘一路下跌,3000点岌岌可危。午盘后,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称,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已再次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18个小时后,4月8日早间,中央汇金公司有关负责人对外发声:中央汇金公司一直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战略力量,是资本市场上的“国家队”,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下一步,将坚定增持各类市场风格的ETF,加大增持力度,均衡增持结构。中央汇金公司具有充分信心、足够能力,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中央汇金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目前是二十多家金融机构的控参股股东。自2008年以来,中央汇金公司多次参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工作,积极提升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该负责人指出,中央汇金公司坚定看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根本在于看好中国经济的光明未来。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更加稳固,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坚强的基本面支撑。
特别是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以来,资本市场呈现出积极而深刻的变化。作为长期机构投资者,中央汇金公司将继续秉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积极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可以看到,此次中央汇金公司不仅首次官宣定位“类平准基金”,还首度披露了资金来源。据该负责人介绍,中央汇金公司资产实力雄厚。作为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公司经营稳健,资产负债表健康。同时,公司的现金流充足稳定,每年获得稳定的现金分红,可动用的自有资金规模较大;公司的融资渠道畅通高效。经多年发展,中央汇金公司已建立起覆盖短中长期限、成熟稳定的市场融资渠道,还可获得人民银行流动性支持。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分析指出,“中国版平准基金”横空出世。中央汇金公司拥有参与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充足、多元的资金来源,将承担基本职责。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将为“中国版平准基金”提供重要资金来源。
在章俊看来,当下资本市场已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重点考量。去年924一揽子政策推出,央行创设两项稳定资本市场的工具: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同时,在去年924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平准基金也在研究中。
章俊指出,A股市场长期向好。国内政策方面有充分的储备,调整空间较大,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经济挑战提供了坚实保障。经历大幅调整后,A股市场配置价值进一步抬升。随着科技底层技术不断革新以及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国内AI产业正处于向上突破的关键节点,结构性估值重塑空间较大。在“中国版平准基金”呵护市场信心,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的环境下,A股市场长期稳健运行具备更为坚实的基础。
专业平准基金还有必要?
此次中央汇金公司正式表态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后,专门的股市平准基金是否还有必要?
田轩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设立专门的平准基金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可以有效稳定市场预期,进一步加强市场稳定的保障,防范大的市场波动出现。另一方面,当市场剧烈波动真的出现时,可以迅速启动平准机制,通过大规模资金注入,展开逆向操作,平抑市场波动,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在田轩看来,中央汇金公司自称的“类平准基金”,通过大规模增持ETF等方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准基金的作用。但其角色更偏向临时的市场稳定器而非专职机构,缺乏长期的制度保障。
“需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平准基金机构,进一步完善类似中央汇金公司的角色,明确其职责与权限,提供更系统、更有效的干预手段,并形成长效机制,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大的金融风险。”田轩如是说。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王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直言:随着未来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创新,专门的股市平准基金后续将会有安排。
在王伟看来,中央汇金公司从建立的定位,到其主要的职能都是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出资额为限代表国家依法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实现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同时,调控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此次中央汇金公司定位自身的“类平准基金”功能也是在稳定资本市场的方面发挥了“国家队”的作用,通过买入ETF,进一步提供流动性。
当然,王伟坦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央行也起到了“类平准基金”的作用。2024年,其通过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即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大幅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和股票增持,从而稳定资本市场。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则认为,中央汇金公司仍然与一般意义上的股市平准基金有所区别,所以称为“类平准基金”。股市平准基金的唯一职能就是托底救市,而中央汇金还有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等其他职能;股市平准基金往往有一套成机制的制度安排,如明确的资金来源、透明的退出机制等,而中央汇金灵活性更高。
此外,股市平准基金往往规模更大。因此平准基金的制度仍有优化空间,真正意义上的“股市平准基金”的研究储备还需加强。
明确设立目标与定位
田轩指出,借鉴日本、美国等海外经验,中国的平准基金需进一步明确设立目标、定位与职责,确保其在关键时刻能够按照确定的规则和程序迅速响应并发挥作用。同时,合理确定投资标的与规模,如覆盖不同行业、主题的ETF,均衡配置,分散风险。
田轩认为,按照国际通行2%—3%比例,平准基金初期规模可由5000亿起,根据市场反馈,逐步增加,总体规模可在1.5万亿以上。资金来源可以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财政拨款、中央汇金、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机构的自有资金、市场融资以及人民银行的流动性支持等。
田轩坦言:把握好入市时机,当市场出现大幅下跌,无法实现自主调节时进入,设定好指数下跌的警戒线,如持续性下跌达30%时介入;完善退出机制,当市场恢复稳定且达到预设的退出条件时,逐步减持所持资产,确保平稳过渡,避免长期干预市场。
“此外,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就资金筹集、投资策略、交易执行、风险管理等信息进行充分的市场披露,提高操作的透明度,并加强对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平准基金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田轩如是说。
在王伟看来,未来中国的平准基金的投资组合会呈现多样性,进一步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随着2025年对于科创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大力支持,平准基金的功能或将予以倾斜,进而形成特色的中国平准基金。
罗志恒则认为,先解决立法层面问题,赋予平准基金在特定情况下干预市场的法定权力。同时,明确投资决策体系、资金规模等,减少寻租、利益输送等问题。
在投资标的方面,以沪深300、A500等主要宽基指数以及相关ETF为主;在操作披露方面,一是平准基金入场操作前对外公布明确规模,以起到稳定信心的作用,但对买入标的、具体进场时间严格保密;二是完成任务后(如操作后三个月),应将平准基金的操作绩效、过程及选股标的予以披露。
最后是退出及考核方面,罗志恒认为,要设立明确的退出机制,同时允许平准基金救市期间出现亏损。一方面,平准基金不同于社保、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其入市目的不在于保值增值,而是出于稳定市场的考虑,是以公共效益为先。提高对亏损的容忍度,可以减轻平准基金救市期间的“顾虑”,使得出手更果断,效果更明显。
“另一方面,平准基金一般在股市企稳上涨时期退出,境外经验显示,即使平准基金救市期间有浮亏,退出时基本都能收回成本,并取得不错收益。”罗志恒称。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