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5年真拿到角色那天,她蹲在片场角落哭,妆全花,像只花猫。
“长得不够上镜”六个字,差点把萨日娜直接踢出剧组。
她毕业即失业,六年零戏拍,靠老公潘军工资过活。
啃夫?啃到连她自己都怀疑人生。
可2008年,《闯关东》一播,全国观众齐喊“这就是我亲妈”。
从被嫌弃到国民妈妈,她到底做对了哪一步?
先说最扎心的。
导演拒她的理由千篇一律:脸圆、身板厚、不上镜。
那几年她去试镜,副导演连简历都不翻,直接一句“下一个”。
回家路上,她把简历揉成团,塞进垃圾桶,心里跟塞了铅一样。
潘军没劝,只把团成球的简历捡回来,摊平,用熨斗烫平。
“烫平了还能用。”他说。
就这么一句,萨日娜记了六年。
六年里她干过小品队、端过茶水、写过会议纪要。
晚上回家对着镜子练表情,把《牛玉琴的树》台词抄了十几遍。
1995年真拿到角色那天,她蹲在片场角落哭,妆全花,像只花猫。
《闯关东》选角时,导演想找“像大地一样的女人”。
副导演递了十几张照片,导演一眼相中萨日娜。
理由简单:她眼里有土味,有风,有熬过来的痕迹。
戏一播,收视率冲顶。
观众记住的不是漂亮脸蛋,而是她往那一站,就像自家老娘。
后来飞天、白玉兰、金鹰,一路拿奖拿到手软。
有人问她秘诀。
她笑:哪有什么秘诀,就是把那六年咽下的委屈,全吐进角色里。
现在她和潘军反着来,她主外,他主内。
女儿写作文《我的爸爸是家庭煮夫》,全班哄笑,老师却给了满分。
萨日娜说,家不是舞台,谁做饭谁洗碗,谁有空谁上。
前几天“光影那达慕”,她穿蒙古袍唱长调。
下台后把话筒递给当地小女孩,小女孩声音发抖,她拍拍肩:
“别怕,我当年比你还抖。”
故事到这,其实就一句:
被嫌丑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信了。
六年没戏拍,她没改脸,改了命。
来源:窑洞前自在晒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