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部署要求,锚
克拉玛依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克拉玛依市统计局
2025年4月8日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部署要求,锚定新疆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的使命任务,着力推动全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稳步收官。全年,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主要目标基本实现,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民生保障坚实有力,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27.0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4.0%(按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1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934.1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371.8亿元,增长3.1%。三次产业比重为1.6:70.4:28.0。
说明:根据第五次经济普查结果,对2020-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进行修订,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为初步核算数。
全年,克拉玛依区地区生产总值(GDP)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8.2%;独山子区地区生产总值181.1亿元,下降12.4%;白碱滩区地区生产总值234.8亿元,增长1.1%;乌尔禾区地区生产总值26.7亿元,增长54.3%。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2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8.8万人。城镇化率为99%,比上年末提高0.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100人,出生率6.31‰;死亡人口2800人,死亡率5.70‰。全年实现“小升规”企业6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限额以上商业企业3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1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4家,资质建筑业法人单位3家。
全年实现新增就业3838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31人,新增创业887人,创业带动就业2204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企业吸纳就业社保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发放社会保险补贴金额9719.96万元。
据国家统计局克拉玛依调查队资料显示,2024年克拉玛依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同期上涨0.8%。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居住价格、衣着价格、医疗保健价格、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和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7.2%、6.4%、5.0%、2.4%、2.1%和2.0%;食品烟酒类价格和交通通信价格分别下降4.4%和1.8%。
2024年新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同期下降2.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7%。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53.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4%。其中:全行业用电149.5亿千瓦时,增长26.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8亿千瓦时,增长17.0%。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6亿元(现价,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其中,种植业产值8.95亿元,增长7.2%;林业产值0.34亿元,增长33.7%;畜牧业产值4.50亿元,增长1.8%;渔业产值0.03亿元,增长188.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9亿元,增长11.5%。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94万亩,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玉米面积6.62万亩,增长13.0%;棉花面积24.2万亩,增长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86.1亿元,比上年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0%,按工业门类划分,采矿业增长0.6%,制造业下降1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0%;按隶属关系划分,中央石油石化企业工业增加值下降3.1%,地方工业增加值增长11.3%;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下降3.7%,中型企业增长27.2%,小型企业增长12.2 %,微型企业增长16.1%。
在支柱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8%;开采辅助性活动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4.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5.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
图5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增加值比重(%)
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5%。其中,重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33.9亿元,下降2.0%,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10.8亿元,下降32.9%;税金总额201.0亿元,下降18.0%;亏损企业亏损额24.6亿元,增亏11.5亿元。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6.7亿元,比上年下降1.6%。全市有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131.4亿元,增长1.3%。竣工产值56.0亿元,下降57.6%。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2.7亿元,比上年增长4.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8.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1亿元,增长9.8%;房地产业增加值33.8亿元,增长3.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42.7亿元,增长2.2%。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90.5亿元,比上年增长0.1%;利润总额3.74亿元,下降1.4%。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3766.38万吨,比上年增长15.89%。旅客运输总量295.3万人,增长22.2%。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20.5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4.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5.9万辆,增长4.9%。年末全市城市公交汽车373辆,城市公交线路31条。
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19408.6万元,比上年增长12.8%;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21526.0万元,增长6.1%。全市备案登记快递企业及分支机构50家,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450.8万件,增长34.1%;快递业务投递量3616.8万件,增长13.4%;快递业务收入13064.2万元,增长12.8%。
全年电信业务收入74981.16万元,比上年增长3.4%。固定电话用户8.1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4.75万户,其中:2G用户7.62万户,3G用户0.52万户,4G用户16.47万户,5G用户40.14万户。全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5.0亿元,比上年增长4.5%。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1亿元,比上年增长6.0%。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20.3亿元,增长6.7%;餐饮收入额9.8亿元,下降1.7%。
图6 2020-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从销售商品分类看,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26.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6%,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4.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9%,化妆品类下降1.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7%,日用品类下降4.6%,书报杂志类下降7.2%,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8.1%,中西药品类下降14.5%,金银珠宝类下降24.1%。
六、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
全年固定资产完成投资比上年下降7.7%。其中,中央石油石化项目投资下降5.0%;地方项目投资下降11.9%。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4.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6%。重点行业中,工业投资下降9.2%,民间投资增长3.1%,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9.8%,民生投资下降28.6%。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5.5亿元,比上年下降21.9%,其中:住宅投资下降8.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32.2%,办公楼投资增长100.0%。房屋施工面积289.5万平方米,下降17.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91.4万平方米,下降20.1%。房屋竣工面积7.9万平方米,下降92.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7万平方米,下降94.8%。商品房销售面积37.1万平方米,下降1.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0.2万平方米,增长1.1%。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人民币)19.3亿元,增长14.9%,其中,出口18.3亿元,增长17.3%,进口1亿元,下降16%。
全年全市招商引资项目732个,其中,往年结转项目281个,新建项目451个,实现到位资金842.9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区外项目222个,实现到位资金701.4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增速排名全疆第一。
年末,全市旅游企业69家,其中:A级景区19个(5A级1个,4A级3个,3A级15个)。星级酒店(饭店)6家(五星级1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4家)。全市旅行社及分社共35家(总社14家,分社21家)。全市S级滑雪场4家。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12257人。
全年旅游业总花费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27.5%。接待国内游客232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8%。入境旅游人数30680人次,其中,外国人13716人次,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6964人次。
八、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2.2亿元,增长10.6%。其中:税收收入82.2亿元,增长13.1%;非税收入40.0亿元,增长5.7%。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4.6亿元,增长21.9%。
年末,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8家,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305.0亿元,较年初增加188.5亿元,增长8.9%。其中:境内存款余额2065.5亿元,增长2.5%,含住户存款余额766.5亿元,增长7.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648.4亿元,增长68.7%;境外存款余额239.5亿元,增长137.5%;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19.6亿元,较年初增加105.0亿元,增长9.4%。其中:住户贷款507.1亿元,增长25.1%;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701.1亿元,增长0.7%。
年末,辖区内保险业务机构16家。按业务性质分,财产险业务机构10家,寿险业务机构6家。全年保险公司各项保费收入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财产险收入16.0亿元,增长41.07%,赔款支出11.97亿元,增长10.67%;寿险收入18.9亿元,增长2.5%,给付保险金4.0亿元,增长25.9%。
年末,辖区内证券公司营业部7家,证券交易额2240.19亿元,增长25.0%;取得经营许可证的融资性担保机构 1 家,注册资本共计5.98亿元,全年担保业务发生额11.66亿元,增长1.04%,年末融资担保责任余额13.73亿元,增长16.06%;小额贷款公司5家,注册资本共计6.70亿元,全年发放贷款8.77亿元,增长53.86%,年末贷款余额10.07亿元,增长6.7%。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172元,增长6.0%,其中:工资性收入47536元,增长6.6%;经营净收入2348元,下降5.1%;财产净收入1253元,增长2.4%;转移净收入10035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527元,增长9.1%。
图7 2020-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图8 2020-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速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8487元,增长8.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2.4%。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9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2.5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0.3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6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8.5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2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92万人。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
全年累计向866名城乡低保人员、11名孤儿、81名特困人员、38名临时救助人员、55名流浪乞讨人员发放救助资金1017.5万元。其中,低保资金746.4万元,特困人员保障资金205.6万元,孤儿保障资金23.1万元,临时救助资金26.1万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16.4万元。
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机构6家,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村)日间照料站点95个,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站共有床位2239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117张,在院826人。
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6亿元,为国家筹集社会福利资金(福彩公益)7803.6万元,为我市筹集社会福利资金(福彩公益)1827.7万元。
2024年,城乡低保标准是每人每月810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全日制高等学校3所(其中普通高等本科学校2所,普通高等职业学校1所),开放大学1所,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9所,初级中学6所,小学27所,幼儿园5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说明:小学教职工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师;普通中学教职工不含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职工。
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100%。
在全市中小学中,有自治区级示范高中3所,市级示范学校19所,规范化学校20所,自治区级德育示范学校17所,市级德育示范学校25所。在全市52所幼儿园中,普惠性幼儿园 45所。其中:自治区级示范性幼儿园4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9所,规范化幼儿园8所;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有市级特色学校(幼儿园)45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2024年录取学生2785人。目前,校区在校学生9417人。
年末,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20家,比上年增长16.4%;高新技术企业共234家,比上年增长21.9%。全市共有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9家,自治区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共有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自治区级星创天地1家。
截至年底,授权专利1762件,有效发明专利1030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08件。商标申请量1156件,注册619件,目前拥有有效注册商标6554件。
1名专家获2023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3项成果获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全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共计38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2.5亿元,成交额总量位居全疆第2位。
十一、文化、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市级文化馆、图书馆、剧院(群艺馆)、美术馆各1座,市歌舞团1家,区级文化馆4座、图书馆4座、美术馆1座。广播电视台1座,调频广播发射台1座。市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20.7万人次,文献流通16.6万册次,新办理借书证1690个,累计办理借阅证79134个。
在册国有博物馆2个,分别为克拉玛依市文博院(展览馆)、独山子区展览(博物)馆。民间博物馆12家,全市辖区内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24处,已公布文物保护单位13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克一号井,新疆第一口油井),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不含兵团)120个,拥有编制床位2745张,卫生技术人员5072人。其中,医院(含民营)2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2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乡镇卫生院2家、村卫生室3家、门诊部10家、诊所,含医务室55家);采供血机构1家;妇幼保健机构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家;其他医疗卫生机构6家。
年末,全市体育场地总面积为275.95万平方米,体育场地单位数量为1192个,体育场地数量1787个,其中,室外体育场地1150个,室内体育场地637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5.67平方米。
全年共参加国际、国内和自治区年度比赛40项,参赛运动员1000余人,共获得金牌110枚、银牌118枚、铜牌130枚,体育道德风尚运动队12个。35名运动员达到国家一级,68名运动员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同时向自治区专业队输送运动员 16名,为自治区体育人才储备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市总面积7333.0平方公里。其中,湿地184.6平方公里,种植园用地4.8平方公里,草地2431.7平方公里,林地2130.9平方公里,耕地543.5平方公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64.3平方公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3.5平方公里,交通运输用地102.8平方公里,其他土地1216.9平方公里。
全年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状况良好。2024年,克拉玛依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优良天数342天,重污染天数为0,优良率93.4%,PM2.5平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下达的考核指标。
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2024年,我市重点河流、水库各断面(点位)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建成区持续保持无黑臭水体。全市6个地级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市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0.9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3.7分贝,均符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质量保持清洁(安全)级,农村环境质量保持良好。2024年,我市无受污染耕地,未发生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农用、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安全。2024年,全市核技术利用活动安全可靠,未发生辐射事件或事故,辐射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天然本底水平。
全市农村燃气、村内道路硬化及亮化全覆盖,环境卫生设施基本健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城市道路照明亮灯率98%以上。城市供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98.11%,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绿地率40.73%,绿化覆盖率44.2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6平方米。
全年发生各类事故92起(不含火灾事故统计),比上年增长6.98%;死亡34人,比上年下降26.09%;受伤83人,比上年增长43.10%。其中:发生生产经营性事故32起,死亡17人,受伤25人。
2024年,全市亿元GDP死亡率为0.0128人/亿元,比上年下降39.0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1.37人/万车,比上年下降35.98%。
注释:
1. 本文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初步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正式数据以《克拉玛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2025》为准。
2. 地区生产总值(GDP)、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各行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 三次产业划分按照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的标准。
4. 小升规:是指调查对象达到规模以上/限额以上企业标准并纳入国家联网直报平台的单位。
5. 本公报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来源于克拉玛依市统计局,其他数据资料来源于相关部门,具体如下:交通数据来源于市交通运输局;邮电数据来源于市邮政管理局、市邮政分公司;进出口及招商引资数据来源于市商务局;财政数据来源于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源于金融服务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克拉玛依市分行、保险协会等部门;电信业务数据来自于工信局;教育数据来源于市教育局;科学技术数据来源于市科学技术局、专利数据来源于市场监督管理局;旅游、文化、体育数据来源于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广播电视台;卫生数据来源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医疗保障局;人民生活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克拉玛依调查队、市农业农村局;劳动就业数据来源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生活保障数据来源于市民政局、市残联;国家税务总局克拉玛依市税务局;环境监测数据来源于市生态环境局;全市总面积数据来市自然资源局;城建数据来源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全生产数据来源于市应急管理局。
来源:克拉玛依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