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下,上市公司进入财报季。对从业者来说,每到此时,都是感知行业水位,号脉未来风向的好时机,毕竟平时的营销战报可能有虚头,但财报严谨得多。
眼下,上市公司进入财报季。对从业者来说,每到此时,都是感知行业水位,号脉未来风向的好时机,毕竟平时的营销战报可能有虚头,但财报严谨得多。
由于上市公司公布全年财报的时间有先有后,我们今天就先从已完成公布的快手科技、柠萌影视、星空华文、唐德影视等公司入手,看看短剧的风怎么吹。
01
首先来看平台方。
在快手的全年业绩公告中,“短剧”的字眼出现了三次,均与营销有关。
其中提到,快手在2024年第四季度,抓住了包括商业化短剧在内的线上营销服务增量机会,并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优化营销服务推荐模型预估能力,带来营销素材投放转化效率的提升。
快手将短剧、小游戏和小说定义为内容消费行业,并表示其取得了更快的增长。其中,商业化短剧的营销消耗在2024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超300.0%。
这一业绩增长与人们的感知相符。微短剧之所以成为风口,甚至诞生出“短剧赋能万物”的说法,靠的绝不仅仅是媒体的炒作和半真半假的造富神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对其他娱乐形式的挤压带给了人们信心。
在剧集行业,它掀起了长短之争;在阅读领域,它成为了小说营销最直观的载体;而快手在商业化短剧营销收入上的猛增,也证实了品牌方正在走出直播间、短视频,向短剧这块全新的流量池迁徙。
形成这一增长的条件,自然是免费模式的兴起。
去年,快手在前三季度的业绩公告中就提到,在第三季度加速跑通了IAA(应用内广告)短剧模式,扩大免费短剧内容的消费用户规模,由此迎来了短剧营销消耗的暴涨。
除此之外,快手还表示,快手星芒短剧获得了包括天猫在内的主要品牌冠名复购(现已由美团团购独家冠名),2024年第二季度快手星芒短剧的招商收入同比增长超20倍。
有意思的是,将视线前移到两年前,2023年第四季度,快手也有一项营销业务实现了300%的同比增长,只不过主角是付费短剧。
付费模式方面,快手在第三季度和全年的年报中均没有提及,当然并不能就此说付费模式没落了,而是它在去年的年中报告中已经介绍了这一业务的亮点:
对于付费短剧营销,我们继续通过深化原生链路改善用户体验,同时结合智能化补贴提升用户付费规模,促进了付费短剧营销投放的快速增长,付费短剧日均营销消耗同比增长超2倍。
02
看完平台,再来看看各家公司对短剧的投入和成绩。
柠萌影视表示,2024年,深耕短剧赛道,快速扩大产能规模,持续迭代升级优质内容生产能力,打造多部爆款产品,探索多元化商业化路径。
据了解,柠萌影视去年共生产短剧约6000分钟,同比增长约5倍,其中付费短剧《贤妻扶我凌云志》C端充值超人民币千万元。
此外,柠萌全年制作并上线了《卖豪宅的女人》(又名《了不起的售楼处》)《愿者上钩》等11部商务短剧,板块收入同比翻倍。
值得一提的是,柠萌影视去年的销售及分销开支由9300万人民币增加至1亿5千8百万,猛增70.7%,主要与扩张短剧业务有关。
星空华文上个月在短剧行业狠刷存在感,它与爱奇艺、欢乐时光影业联合发布了“百部港片微剧计划”,旨在构建“IP授权—创作—制作—分发”全链条,解决微剧题材同质化、品质参差等问题。
这一计划覆盖了《精武门》《英雄本色》《警察故事》《胭脂扣》《武状元苏乞儿》等百部经典国港片IP。
星空华文在其中扮演的无疑是IP授权的角色,它在全年业绩公告中提到:我们也将积极参与短剧的二次创作业务,启动我们所拥有的700多部老电影的价值,开发符合短视频时代用户需求的短剧内容,让经典IP焕发新生。
这意味着,100部港片IP授权应当只是一个开始。
唐德影视的年报中,有这么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在长剧领域褪去光环的唐德影视,开始在短剧领域产出爆款,其出品的《清宫辞》上线3天播放量即破亿。
除此之外,它还即将推出主投主控的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精品创作传播工程”第二部作品《锦月安笙》。
二是主投短剧的投资规模也与往日在长剧领域的大开大合形成了鲜明对比。
公告披露,唐德影视在2024年与浙江新蓝网络传媒签署了短剧《副本女将军》和《我是林凡星》的联合开发投资协议,后者每部出资6万元,其余资金由唐德影视负责。
既有爆款项目产出,也不以短剧规模之小而不为,乘着短剧的东风,这家命运多舛的老牌影视公司也许能够讲出新故事。
【文/许心强】
来源:独舌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