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日的狮山横塘街道,阳光在社区各个角落洒下温暖注脚,一个个“隐于社区”的能人达人,用他们的专业所长和志愿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绘就出温暖有爱的幸福图景。
春日的狮山横塘街道,阳光在社区各个角落洒下温暖注脚,一个个“隐于社区”的能人达人,用他们的专业所长和志愿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绘就出温暖有爱的幸福图景。
园艺达人为社区“种下”阳光
“插花的形式多样,包括阶梯式、重叠式、焦点、组群式、平铺式等,如果想要打造成像楼梯一样一阶一阶的,适合用点状的花材,像玫瑰、康乃馨之类的都可以……”阳春三月,正是播种时。全职妈妈黄丽君正在插花活动中,向居民详细讲述花卉知识和插花技巧。
黄丽君是馨泰社区是社区园艺达人,也是“阳光领袖”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在馨泰社区举办的各类活动上,都能看见她活跃的身影。除了常态化开展各种绿植体验活动,“阳光领袖”还常年协助社区老年居民关爱走访活动、环境治理、文化宣传等服务,如今,志愿队成员已超200人。
在社区的“‘阳光’赋能,‘心手相牵’助力社区‘馨’服务”项目中,“阳光领袖”积极链接社区志愿力量,如理发师、退休医生、党员等,为老人开展上门理发、量血压等定向帮扶和生活帮助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独居、空巢老人面临的生活困境,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她们用志愿者的热情与园艺专业知识,书写出新时代女性活跃在一线的飒爽英姿。
“串珠达人”巧手串起邻里情
引线、串珠、捆扎……每周四下午,何山社区“爱心工艺社”活动室总是热闹非凡,社区“串珠达人”谢云手指翻飞,将五颜六色的水晶珠变成精美的造型,向居民邻里分享她的串珠经验和技巧。
“一颗珠子连着一个故事。”2003年,就职于养老服务机构的谢云,偶然间接触到了串珠工艺。之后,她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串珠技法,创作出了不少造型独特的串珠摆件。
“老同事们对这些作品赞不绝口,都说这些作品能抚慰人心,所以我们尝试义卖,没想到真的帮到了有困难的老人。”回忆起串珠初衷,谢云感慨万千。退休之后,谢云更是全心全意地将这门手艺转化为公益纽带。多年来,她精心制作的上千件作品通过义卖被售出,所有善款都用于帮扶社区里的独居和失能老人,为他们的生活带去了温暖与希望。
谢云的故事正是“老有所为”的生动注脚。据了解,接下来,何山社区将以她的串珠手艺课堂为蓝本,推出“银龄工匠”培育计划,不断丰富“爱心工艺社”内涵,让更多退休居民在传承技艺中找到人生新舞台。
“缝补达人”为居民编织幸福
“这衣服哪都好好的,只破了一个小洞,真的舍不得扔,没想到在菜市场就能修补好,真是太感谢了!”在星韵菜市场的幸福小铺,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的幸福小事。
小铺“掌柜”申桂花,是横山社区的“幸福社工”,一位用巧手和爱心温暖邻里的“缝补达人”。
幸福小铺是横山社区和爱心共建单位铭言集团在星韵菜市场共同打造的惠民阵地,以服务替代租金的形式,申桂花低偿或无偿为居民提供缝补、配钥匙、配老花镜等服务,虽是小事但极大地方便了辖区居民。
除了娴熟的缝补技艺,申桂花还热心公益,无论是寒风凛冽的冬日,还是烈日炎炎的夏日,总能看到她带着温暖的笑容出现在各类志愿活动中,为居民解决各类问题。
楼栋长点缀“邻里客厅”
春天来临,天都花园8幢的“拾翠里”楼道披上了新衣裳,楼道志愿先锋刘雪平带领热心居民用绿植装点出春天的氛围,让每一位走进楼道的居民都能感受到洋溢的生机。
依托“幸福天都”楼道治理项目,作为楼栋长的刘雪平与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楼道的装扮中来。他们有的捐赠绿植,让楼道四季常青;有的提供旧物改造的创意,将废弃的柜子改造成花架;他们还一起为楼道取名叫“拾翠里”并制作楼道文化展示墙面,展示了楼道里温情互助的瞬间,讲述邻里之间的感人故事。
在他们的努力下,楼道逐渐变得生机勃勃。原本单调的墙壁被一张张充满笑脸的照片填满,居民们走进楼道,不再只是匆匆而过,而是会停下脚步,欣赏这些生机盎然的绿植花卉。这些小小的改变,让楼道公共空间从曾经的无人问津,充满了人情味的“邻里客厅”。
聚沙成塔,微光成炬。在狮山横塘街道还有许多社区能人,他们是退休职工、全职妈妈、普通居民,更是社区的 “主人翁”。他们用一技之长搭起服务桥梁,以点滴行动凝聚向善力量,以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共建共治共享” 的基层治理密码,共同书写属于狮山横塘的幸福长卷。(狮萱)
来源:苏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