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护犊子”!央视新闻力挺,揭开18岁全红婵入学后的真实现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8 06:13 2

摘要:捧上神坛再高高摔下,“造神”之后再“祛魅”的反转,只有被动的当事人深知其中苦楚。

上神坛再高高摔下,“造神”之后再“祛魅”的反转,只有被动的当事人深知其中苦楚。

即便被捧为“天才少女”,全红婵还是一早就开始担忧:

“如果我不是冠军,不练了,他们还能喜欢我吗?”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

伴随群攻反噬而来的,不是成绩的下滑,而是对她发胖身材的审视。

“妈妈总担心我没文化,上了大学她就不担心了。”

全红婵说出这句话时,网友的心疼还历历在目。

转眼间,全妹就以大一新生保送生的身份,前往暨南大学报到。

尽管报到当天,穿着白T带着帽子的全妹格外低调,但还是被不少同学认出。

她便略显害羞地加快脚步,明显不想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只不过,冠军的排场是她想低调也低调不了的。

开学仪式当天,全红婵作为新生代表上台,而且还是站在C位接受校徽,一开学就已成为全校的“小骄傲”。

进入大学后,全妹就读体育学院的运动训练专业。

而且体育学院的院长,也是她的“老熟人”,短跑名将苏炳添。

从出征奥运的“战友”到学院“领导”的身份转变,全妹算是有靠山了。

原本还有网友“意难平”,全红婵的冠军成绩,她可以选评级更好的大学。

不过看到暨大给她安排的课程,大家才放心地闭了嘴。

这课程完全就是量身定制!除了运动专业知识,还有心理课,最重要的是,竟然还有媒体应对课。

之前全妹出征巴黎奥运会,就在应对媒体上招惹出不少非议。

接受媒体采访,她直来直去,被问及:别人都关心你飞的高不高,但实际上你累吗?

她不煽情:这话问的,谁不累啊,你上班不累吗?

当初她的口头禅 “小小巴黎,拿捏”,被国内的媒体人批评不谦逊、没礼貌。

记者考她“拿捏”的英语会不会说。

她不矫情:自己不想知道。

看她向德国运动员展示金牌,还被记者在直播间锐评,疯疯癫癫、不学外语、不跳水之后像白chi一样。

虽然大都是记者素质的问题,不过奇怪发酵后,还是有“情商低、不会来事”的帽子,扣在她头上。

有了媒体应对课,日后全妹在面对采访时,也能更自如一些。

即便学校安排的妥当,也不会想到,全红婵开学要上的第一课竟然是面对“网暴”。

就是因为此次的开学露面,全妹的身材,肉眼可见胖了不少。

由于休赛期,调整训练计划,加之年龄到了发育节点,她整个人都比之前大了一号。

肩颈、胳膊上的肉肉,在亮黄色的T恤下,半点藏不住。

于是有人开麦批评,指责她放纵吃喝、不够自律。

对她的休假日常指指点点,吃根辣条被说、戴个手镯被骂炫富,鸡蛋里挑骨头般“找茬”。

甚至开始唱衰她再也回不去了,多半会选择退役的结果。

果然,比对手的武器更冰冷的,是自己人用言语铸成的“尖刀”。

全红婵的身材变化真是因为“贪吃”造成的吗?

显然不是这样的。

看看全家父母以及兄弟姐妹的身材,就能知道,有种易胖体质叫家族基因。

全妹的母亲还有兄长,都是体型偏壮硕的,小时候看不出,但是到了发育节点,就会显露出这种家族遗传的体型。

全红婵的妹妹全红桃和弟弟全进鹏,就双双因发育问题退出了跳水领域。

十岁出头就已长高发胖,很显然已不适合走跳水的路。

即便他们不吃晚餐、午餐仅以西瓜果腹,严格控制饮食之下,还是躲不开父母基因带来的体质壁垒。

妹妹全红桃只能转型,当起跳水队助理教练。

弟弟全进鹏则当地的高中就读,偶尔出现在哥哥直播间当当助播。

毕竟跳水对身材要求极高。

体重每增加1公斤,起跳高度降低2厘米,空中翻转重心偏移,水花控制精度就会直线下降。

而全妹的发育大关,从东京奥运会结束就开始了。

身高从1.43米增长至1.6米,体重由38公斤增至48公斤。

她的招牌动作207C也因此,完成质量显著下降。

东京奥运期间平均得分能超95分的,但在2025年赛事中一度跌至64分。

种种难以抗衡的变化下,达不到对自我的要求,还要面对外界的质疑。

所以小小年纪的全红婵才会沉重的说出:我也有年轻过,但我怎么也找不回年轻的感觉了。

即便如此,全妹也没想过放弃。

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她每天保持着6小时高强度的训练,除了练习核心力量和水中动作。

她还要控重服跑步、桑拿脱水、低热量饮食,每天引体向上数量从3个增加至8个。

不断刷着体脂,并提升肌肉质量。

日复一日的坚持,很难,伤病更是家常便饭。

今年5月份,全红婵就因腰椎劳损,退出了全国冠军赛,7月份又因脚腕旧伤,缺席了世锦赛。

连着缺席两次大赛,外界议论纷纷。

可在一个月之后,她就在社交平台晒出了自己的训练照,脸颊通红满头大汗,后背衣服也被汗水浸湿。

整个发育关,教练陈若琳一直悉心陪伴,不仅严格管控饮食,还会陪她加练到深夜。

全妹对她坦言,自己曾因压力半夜惊醒,担心“跳不好”,陈若琳也是说不出的心疼。

如今全红婵入读暨南大学后,会有心理课,一定程度上也能进行心理疏导。

而她大学的学习生活,也会在学业与体育之间寻找新的平衡。

学校为她特事特办,安排了弹性学制,比赛的训练日程下,学校的学业可延至8年毕业。

至于学分,也可通过线上课程、假期集训、比赛成绩等种种方式折算。

至于外界那些“退役”的猜测。

显然全妹并没这样的想法,学校的后盾已搭起,教练陪她克服发育大关,她自己更吃苦坚持。

如今正全力备战2025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并冲刺2026年亚运会双冠。

人民日报两次为她发声,批评网暴“不能毫无下限”,强调青春期发育是自然规律,健康比奖牌更重要。

这次全红婵入学,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纷纷祝福鼓励,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撑腰”?

跳台上的水花会消散,但汗水浇筑的成长勋章永不褪色。

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她。

来源:逃出精神病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