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嵩:功名如露亦如电,唯有兰陵月长明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1 18:08 1

摘要:案头一方龟钮玉印泛着温润光泽,这是三年前玄宗亲赐的"河西功臣"印。窗外传来新科进士的喧闹声,这位六十三岁的兰陵名士忽然停笔,想起三十年前初入秘书省时,自己也曾是这般意气风发。

开元十六年的长安城,曲江池畔的柳絮纷飞如雪。刚刚卸下宰相冠冕的萧嵩,正在南书房整理三十年的奏疏。

案头一方龟钮玉印泛着温润光泽,这是三年前玄宗亲赐的"河西功臣"印。窗外传来新科进士的喧闹声,这位六十三岁的兰陵名士忽然停笔,想起三十年前初入秘书省时,自己也曾是这般意气风发。

萧嵩(?-749年),字乔甫,江苏省武进人,唐朝宰相,梁武帝萧衍之后,父亲是萧灌,母亲是隋朝兵部尚书韦云起孙女,韦云起是顶天立地民族大英雄。

契丹入侵营州地区,隋炀帝命令韦云起孤身前往突厥,率领启民可汗借给的2万骑兵,大破契丹军队,实现一人灭一国壮举。

一、河西云起龙沙暗

开元十五年秋,吐蕃十万铁骑突袭河西。当告急文书八百里加急送至大明宫时,五十七岁的兵部尚书萧嵩正与张说讨论《春秋》注疏。

这位以文采著称的江南名士连夜绘制河陇舆图,在含元殿前用沙盘推演三日三夜。当吐蕃赞普的狼头大纛逼近洮州时,萧嵩已带着新制的九星连弩奔赴凉州。

在祁连山北麓的寒夜,萧嵩发明了"烽火连环阵"。他命令每座烽燧白天烧狼粪、夜间燃松脂,用不同颜色的烟柱传递军情。

当探子来报吐蕃大将莽布支屯兵大斗拔谷,这位文官出身的统帅竟亲率三百轻骑翻越雪线,用火攻将敌军粮草付之一炬。河西走廊的百姓至今传颂着"萧公夜雪破蕃营"的传奇。

二、紫宸殿上弈棋人

开元十七年的长安政坛波谲云诡。当宋璟因直谏被贬,张说因朋党遭黜,萧嵩却在政事堂的檀木屏风后稳如泰山。他独创的"三司联议"将中书决策、门下审核、尚书执行融为一体,既制衡了李林甫的权术,又安抚了张九龄的清流。

某日朝会,玄宗笑问:"萧卿何能久居相位?"对曰:"臣如弈棋,知进退而已。"

这位被史家称为"开元最后一位贤相"的智者,在权力巅峰时始终保持清醒。当发现太子与惠妃的明争暗斗已触及皇权底线,他选择在泰山封禅大典后急流勇退。

离京那日,只带走了御赐的《兰亭集序》摹本和半箱治国札记,朱雀大街的百姓看见宰相车驾简朴如寒士。

三、曲江烟雨忆兰陵

晚年的萧嵩隐居终南山,在云栖精舍以著书授徒为乐。某日弟子问及当年修改张说诗作的典故,老人抚须笑道:"'夜火'改'夜月',非畏权势,实存诗魂。"

案头《河西军志》的扉页题着"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墨迹已黯淡,却仍可见当年笔力。

当七十五岁的萧嵩在兰陵祖宅安详离世时,长安城正在准备天宝元年的元夕灯会。史载其临终前命子孙将御赐宝剑与兵符悉数封存,惟独紧握着那方龟钮玉印。

三百年后,苏轼游历兰陵时,在萧氏祠堂看见这样一副楹联:"荣辱总随云烟散,功名不过雪泥痕",或许正是这位开元名相最好的注脚。

来源:历史是任人打扮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