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行中东的这几个月很是无趣。傍晚开车路上,骤雨已转为濛濛细雨,袅袅雾岚从公路边莽莽山林升起,感觉真美,天凉恰似好个秋。
出行中东的这几个月很是无趣。傍晚开车路上,骤雨已转为濛濛细雨,袅袅雾岚从公路边莽莽山林升起,感觉真美,天凉恰似好个秋。
傍晚开车路上▲
播放器传出一首舒心乐曲——《希伯来旋律》,小提琴与钢琴二重奏。
犹太裔波兰小提琴家兼作曲家阿赫隆(Joseph Achron),年仅25岁竟能写出旋律那么优美的曲调,令人听着,有打从内心深处涌出的感动。
旋音流出的氛围,悠悠缓缓,恬静却又似忧伤。音符简约而又深沉。阿赫隆1911年写的曲,是他从小听祖父常哼唱的希伯来即兴曲以及由犹太会堂的民俗音乐中得到的灵感。
作曲家阿赫隆专辑CD▲
忽然我很触动,想到以巴冲突。
如果那些交战双方的人,都能喜爱、能聆听、能领悟这样的美好的音乐,就不会发动战争。无论是以色列、哈马斯或巴勒斯坦都应会如此。
如同我听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一样,那是老柴150多年前到老家乡间小住从民歌中得到灵感,写出了乌克兰人淳朴宁静的小日子,也倾诉了他们灵魂深处的苦难。那时,哪有分什么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如果那些弱肉强食者也会喜欢这既忧伤哀婉而又宁静美丽的音乐,他们也不会发动侵略战争。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然而,残酷的现实、历史的宿怨、种族的仇恨、宗教的冲突、政治的野心乃至意识形态的纷扰,都淹没了心灵中至善的美好,也混淆了我们的道德判断,以致无语。
这不,一声枪响震惊了全球。美国最大的保守派青年政治团体美国转折点联合创办人查理·柯克近日在犹他州一场大学活动中遭遇一枪毙命的事件,震动美国社会和国际,他长期力挺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更罕见要求全国下半旗致哀。事件虽令人吃惊但并不意外,西方长期所谓的“民主”的有效运作缺乏以法治和秩序为基础,美国内部政治分歧持续恶化,导致共和、民主两党的人都受害。事件令人反思。
仇恨政治——右翼把柯克捧为英雄,左翼则把他贬得一文不值▲
不过,现在许多美国人更担忧的,是政治暴力事件的增加。
虽然政治暴力在美国史上并不鲜见,有几位总统和总统候选人也遭枪杀,但人们担心的是美国将再次陷入一个新的政治暴力时代,动辄用枪支来解决政治岐见。这当然不是一个所谓“民主国度”应该有的现象。
肯尼迪总统遭遇枪击▲
这并非杞人之忧。过去几年来接连发生的政治人物遭刺杀案件,给人不祥之兆。
除了特朗普两度遭遇暗杀企图,今年6月,明尼苏达州民主党众议员梅丽莎·霍特曼及她的丈夫在家中遭人开枪射杀,州长华尔兹认为那是出于政治动机的暗杀行为。枪手之后又在明尼苏达州另一处郊区,向民主党参议员霍夫曼和妻子开枪,两人都受伤。在此案之前,有两名以色列驻华盛顿使馆人员被枪杀。去年12月则发生联合健康保险总裁布赖恩·汤普森在纽约市中心被枪杀案。较早一些,2022年10月,时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的丈夫在家中遭人以铁锤打裂颅骨。当然,更加恶名远扬的政治暴力事件,是2021年1月6日史无前例的国会山骚乱事件。
2021年1月6日史无前例的国会山骚乱事件▲
稍有常识的读者都清楚,美国具有漫长黑暗的政治暴力史。
在20世纪里,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总统经历过暗杀企图。政治暴力的根源在于当今美国政治和社会的两极化,社会充满戾气、不信任和诸多阴谋论,使情况更加糟糕。社交媒体仇恨言论充斥,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枪支的泛滥则为暴力行为提供方便。
美国具有漫长黑暗的政治暴力史▲
从一个局外人角度看,柯克被枪杀除了凸显美国政治暴力之可怕,也反映美国民主政治病况不轻,而且有积重难返之势。
犹如一条老旧的地铁线路经常发生故障,系统中的许多部分因年久失修而相继出问题,无法正常运作。在这种情况下,各方若不对症下药,只是相互指责,“仇恨政治”的情绪必会导致仇恨越来越深,政治暴力事件日益频仍。
美国政治暴力之可怕▲
美国与政治相关的暴力事件不时发生,和长期以来剑拔弩张的“仇恨政治”思维密不可分。
左派与右派政治人物不以寻求对话、妥协和共识为目标,甚至把各自立场极端化,导致知识界也被迫站队,社会大众对很多议题长期莫衷一是或陷入困惑。主流媒体不以中立超然为专业追求,则持续为激进者的仇恨添柴火,试图秉持客观论述的言论甚至被媒体和校园排斥。一些社媒时代成长的新一代,甚至可能在网络激进言论的孵育下成为潜在的孤狼。
美国两党相争▲
对立阵营相互用恶毒言语抹黑、丑化对手,将对手定型,激起支持者特别是年轻人本能的激愤。
在文明的对话、讨论或辩论都不能好好进行的社会中,拥枪权使得枪击成为最容易压制不同意见者的手段,从林肯、肯尼迪、马丁·路德·金到今天的柯克,以及鬼门关走一遭的里根......,都是以暴力关闭对话窗口的受害者。当下,美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扭曲,年轻人正常心理健康缺失,导致人格扭曲的“精神病”多多,这些游离在社会不同角落狂热分子,一些刺杀案行凶者便是这些人导致的。
美国大选之争▲
联想一下,这些天我们浸濡在各不同媒体传输的抗日战争暨抗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亢奋中,排山倒海般密集:
相关国家庆祝九三的大阅兵;军国主义日本在中国及南洋各地的血腥屠杀;广岛长崎原爆纪实;二战盟军战犯囚禁在中国东北的炼狱日子;欧洲战场上惨烈的诺曼底登陆回顾;希特勒纳粹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暴行……等等等等,栩栩如生似远犹近......
军国主义日本在中国屠杀平民▲
八十年了,仍沉重地一一摧折着我们的灵魂。
然而,在如今大到地区、国与国战争不断,小到西方诸国党派仇恨政治进行式的各场毁灭性对抗中,谁又能以史为鉴,从过去的惨痛经历中汲取教训?水深火热中蝼蚁般的苦难生命,谁又能拨开云雾,窥见和平曙光洒落的一天?谁又会领悟“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这句活的真谛?
欧洲战场上惨烈的诺曼底登陆▲
幸福地偏安一隅而无所作为的人如我,只能沉浸于音乐中寻求精神疗愈与安慰。
这才悟觉,为什么我喜爱的许多旋律,总是在静谧美好中蕴含哀婉和悲伤,在深沉的忧戚中,隐隐又看到了美好的希望......
世界和平▲
《清平乐·和平颂》——作者
烽烟远遁,大地祥光蕴。
归雁翩翩云霞衬,处处笙歌成韵。
田畴麦浪飘香,闾阎笑语悠长。
且喜山河无恙,千秋共沐安康。
来源:鹰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