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实测超95%防效!新型除草剂破解小麦恶性杂草抗药性困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1 18:06 1

摘要:近年来,我国小麦主产区恶性杂草抗药性加剧、种群结构复杂化等问题持续升级,成为威胁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面对雀麦、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等杂草“越治越难”的困局,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防治方案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小麦主产区恶性杂草抗药性加剧、种群结构复杂化等问题持续升级,成为威胁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面对雀麦、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等杂草“越治越难”的困局,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防治方案迫在眉睫!

2025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农科院(以下简称“项目组”),就“十四五”计划重点研发项目课题《麦田恶性杂草爆发成灾机制及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展开麦田防治试验。其中,拜耳研发的新型除草剂“欢玛”作为针对恶性杂草防治、助力粮食安全建设的新方案,在课题组试验中表现出亮眼成效。

抗性升级与草害交织,亟需“解难止痛”!

据统计,小麦田杂草发生面积已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0%-90%,其中危害较重的超10万公顷,占小麦播种面积的30%~40%。仅以黄淮海地区为例,杂草种类达到70多种,具有生长繁殖能力强、抗逆性高的特点,与小麦抢夺水肥、营养和生长空间,抑制小麦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减产损失。统计显示,全国每年因杂草危害损失的小麦产量约40亿公斤,损失率高达15%,严重地块可致小麦减产50%以上,严重危害小麦的安全生产。

当前,中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已达到3.54亿亩,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成为最重要的冬小麦主产地区。然而,冬小麦田杂草防治逐渐呈现“痛点很痛”“难点很难”的特点。

“痛”在恶性杂草和抗性杂草;“难”在杂草防治难度增加,单剂仅能防除一种或几种杂草,鲜有针对小麦拔节期后既安全又有效的除草药剂。

据了解,冬小麦主产区杂草群落发生明显演替。原本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冬麦田,如今已演变为单双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群落。雀麦、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等恶性杂草的抗性种群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其抗药性水平不断上升,对农作物构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大穗看麦娘、播娘蒿等杂草的抗药性问题也日益突出,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并形成大规模种群,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高兴祥指出,目前杂草对苗后除草剂的抗性越来越高,当地大部分地区的雀麦田已经达到“苗后无药可用”的状态。

“杂草克星”新方案,防控破局促粮安!

面对恶性杂草难防和扩展、抗性杂草增多和蔓延,杂草防治如悬顶之石,亟待解决!

在《麦田恶性杂草爆发成灾机制及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麦田防治试验中,项目组针对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山东、河北多地的主要草害进行了大量对比试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刘都才与各试验所在地区农科院、植保站专家展开实地考察,观察到了拜耳新型除草剂“欢玛”的麦田杂草处理成效。

山东济南小麦试验田对比试验

而在“欢玛”小麦试验田山东济南站,项目组进行了雀麦主发试验。

拜耳高级市场开发农艺师李跃指出,2024年10月14日播种的小麦,10月16日进行“欢玛”用药,通过对照试验可以看到,空白对比杂草盖度基本达到90%以上,“欢玛”处理基本找不到雀麦、猪殃殃、播娘蒿等杂草,防效能达到95%-99%。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高兴祥在观察试验田对比成果后表示,组合施用苯草醚、砜吡草唑、吡氟酰草胺后,对雀麦、猪殃殃等阔叶草防除效果达到95%以上,同时试验证明“欢玛”对小麦的安全性高,不会出现药害。

据悉,近些年,麦田杂草对 ALS 抑制剂类、ACCase 抑制剂类作用机理药剂的抗药性凸显并发展迅速。两类作用机理分类中,对小麦田草害有效的药剂不足,抗性不断加重,发生规律难以掌控。而“欢玛” 三元复配增效显著。其中,砜吡草唑是当前及未来10年除草剂中最重要的土壤活性有效成分之一,延缓其抗性发展至关重要;苯草醚来自新作用机理SDPS类,可作为有效的抗性管理工具,价值和潜力巨大。

“欢玛”可作为节节麦综合治理方案的关键封闭起始,可以有效遏制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危害,具有较高的实效价值和应用前景。

据悉,就更多试验成果,以及小麦杂草防治用药建议的提出,项目组将于2025年4月26日举办黄淮海小麦田恶性杂草防控现场观摩与技术交流会,并将有来自农业农村部领导、植保站及学会专家到场参会,共话小麦恶性杂草防治成果,助力丰产丰收!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来源:农资导报

本期编辑:王翠翠

本期审核:翟怡婷

本期监制:蒋善军

来源:农资导报农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