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年前,马斯特森进入特朗普大楼里,他发现,在特朗普大楼内的物品,不管是帽子、袜子、杯子,亦或者是玩具等等,都是中国制造。
美国总统特朗普公然挥动关税大棒,但可笑的是,特朗普自己的特朗普大楼里,却被“MADE IN CHINA”包裹。
就在今天,央视网发布这样一则视频,是美国喜剧演员沃尔特·马斯特森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内容。
多年前,马斯特森进入特朗普大楼里,他发现,在特朗普大楼内的物品,不管是帽子、袜子、杯子,亦或者是玩具等等,都是中国制造。
甚至我们常见特朗普本人佩戴的那个“MAGA”小红帽也是由中国制造,如今,该帽子在美国售价已从50美元涨至77美元,侧面反映关税政策推高了其自身商品成本。
不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走入抵抗的道路,法国人甚至已经开始抵制可口可乐、麦当劳等美国产品。
现如今,很多网友都开始支持国产,不过,你可能不知道,一些美国产品却早已经“包围”着我们,那么,我们身边有多少美国货呢?
中美贸易摩擦闹得沸沸扬扬,最新关税已经高达145%,贸易壁垒跟城墙似的,但美国货依然在我们身边“潜伏”着,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的钱包和生活。
每天睁开眼,我们的生活就和美国货“纠缠”上了,不信?早上被苹果的闹钟铃声叫醒,就算你用的是国产手机,手机的芯片也可能来自美国的英特尔或高通。
起床后,你挤着佳洁士牙膏、用着欧乐B牙刷,刷完牙后,用潘婷/飘柔/海飞丝/沙宣等宝洁旗下的产品洗头。
洗完头后,洗脸用的雅诗兰黛、科颜氏等产品护肤,女性也会用这些品牌化妆等,现在,你要去吃饭了,厨房里,味好美的沙拉酱成为很多人的心头好,你抹上酱,吃了一份蔬菜沙拉。
之后,你穿上耐克、匡威、新百伦等品牌的衣服鞋子,开着特斯拉/凯迪拉克/福特/雪佛兰/别克等汽车品牌到公司。
坐下后,打开电脑,电脑用的系统多半是微软的Windows,打印文件用的惠普、戴尔打印机,也都是美国货。
中午,你点开外卖,点了一份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的汉堡炸鸡,或者点了份必胜客的披萨,下午,你又点了一杯星巴克咖啡。
休闲的时候,你可能喜欢吃点零食,抽屉里放着的奥利奥、趣多多、德芙等等,这些食品可都是美国的品牌。
晚上下班后,你去沃尔玛超市进行购物,等回到家,你用舒肤佳香皂洗手、用汰渍/碧浪洗衣服,冰箱里拿出一瓶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有想喝啤酒的拿了瓶百威等等。
从这些知名品牌我们也能了解到,美国商品和资本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除了日用品、食品外,美国企业还通过建厂、合资、投资并购等方式,深度参与中国市场。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产业链、消费习惯和经济发展。
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月初闹得沸沸扬扬的李嘉诚卖港口事件,买家正是贝莱德。
如果我们仔细查看贝莱德在中国公司的持股,就能看出来,很多知名企业,贝莱德都有部分持股,像新能源与汽车领域上的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宁德时代等。
科技与互联网领域上,像我们所熟知的快手、中兴、阿里巴巴、腾讯等也都持有相对应的股份,比例多则个位数、少则零点几个百分比。
其实,美国在华的企业有很多,截至2025年,美国在华投资企业超过7万家,标普500成分股中70家披露了在华业务,年利润超500亿美元。
这些企业对双方的意义重大,对我国而言,美国制造业企业推动了中国配套产业的升级,也直接和间接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除此之外,美国企业通过技术转移和合作提升了中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带来的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现代化。
最重要的是美国企业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发挥了“稳定器”作用,促进了两国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而贸易战、关税战带来的只有挑战,所以,对于美国而言,趁早结束所谓的加征关税,寻求合作共赢的道路。
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应该理性消费,支持国货很重要,但也要保持开放的市场态度,在竞争中促进创新和发展。
中美关税、贸易战的未来走向还不好说,但它肯定会对两国经济和消费者产生深远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互相依存,合作共赢才是长久之计。
来源:Talk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