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徽因和陆小曼都是民国时期的知名人物,围绕她们身边的话题总能占据头条,但一百年后再看她们两人的情况,林徽因墓位于八宝山,备受敬仰;陆小曼生前无儿无女,如今墓地凄凉冷清。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林徽因和陆小曼都是民国时期的知名人物,围绕她们身边的话题总能占据头条,但一百年后再看她们两人的情况,林徽因墓位于八宝山,备受敬仰;陆小曼生前无儿无女,如今墓地凄凉冷清。
北京香山的脚下,八宝山革命公墓南12组6号的台阶上,常有鲜花与松枝相伴,因为这里正是为了纪念林徽因建造的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不仅是众多为中国革命献身的英雄们长眠的地方,同时也成为了林徽因这位民国时期杰出的才女的最终的安息之地,她的墓碑上刻着“建筑师林徽因墓”,墓碑下方有一块刻着秀丽花圈的汉白玉。
由于林徽因生前在建筑行业及文学领域的贡献,尤其是生前曾参与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的遗体被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而墓地是由丈夫梁思成设计的,整体简洁、庄重、朴实。
八宝山公墓前身是始建明代,后来成为了明清两代的太监养老送终的世外桃源,如今,公墓的建筑格局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和近现代陵园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建立了革命公墓,以安葬党和国家领导人、革命先烈、社会贤达和国际友人,其建制规格可以说是全国最高。
今年的4月1日是建筑师林徽因去世的70周年,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因肺结核医治无效,于同仁医院病逝,林徽因走完了51年的人生。
林徽因的一生极为丰富,在建筑领域,她的首篇建筑理论论文《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被赞誉为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的奠基之作。
在诗歌方面,她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之一,著名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就是林徽因的佳作。
在小说方面,她的《99度中》是完全现代主义的小说,可谓中国早期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成就。
当然,她最珍重的,还是建筑师这一称号。
林徽因的病是老毛病,早在37年,林徽因在前往西南联大的途中不幸感染支气管炎、后来迅速转变为肺炎。
40年11月底,在营造学社李庄的总部,林徽因染了肺结核,高烧不退,以至于几年之后因为肺病恶化被迫切掉了一个肾,那时候的医疗水平远不如现在,再加上她在病痛中也不忘协助梁思成整理大量的文献资料、绘图校对和手稿撰写工作,导致她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梁思成很多的手稿也是由林徽因润色修改的,他们共同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撰写,但是她的病却越来越严重,可是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她仍投身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然而此时的林徽因的身体已无法如常人般自如活动,只能于床铺半卧着创作。
最终,林徽因在55年病情急剧恶化,年仅51岁便匆匆离开了人世,在林徽因逝世一个月后,梁思成抱病写出了《大屋顶检讨》。
二人早有约定,后去世的那个要为先去世的设计墓碑,这是一个极为精彩动人的作品,饱含对比与力量、饱含爱与美、饱含建筑艺术的智慧。
前为平面长方形石棺平卧,后为立面呈宫殿状的墓碑横立,前者尺度变化迅疾,运动感强,形体简洁,因微妙的细节调整而饱含力量。
后者构图缜密,造型繁丽,高华无匹——极具对比效果的两者紧密相接,实现了作品的完整性,也组合成了梁思成心中的林徽因。
在这里,梁思成把自己化成了这座小殿,把自己的爱妻放在“心间”托起。
墓碑是汉白玉的材质,十分简约大气,“建筑师林徽因墓”七字,凝固了她的一生,仔细看浮雕上还有莲花、牡丹、花环等纹样。
而碑上镌刻着“建筑是林徽因之墓”,是林徽因的弟子、建筑史大师莫宗江之字。
每年4月1日,前往八宝山公墓向林徽因献花之人纷至沓来。
林徽因生前备受敬重与倾慕,逝世后亦广受缅怀纪念,其人格魅力与卓越才华令人难以忘怀,不愧为民国女神级别的人物。
网上有种说法,一个人会死亡三次,第一次是肉体死亡,第二次是社会学死亡,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忆死者的人死亡。
林徽因或许已经死了两次,但是第三次不会到来,她遗留给人间的价值永垂不朽。
相比林徽因墓碑的大气宽宏,陆小曼的墓显得着实有点落寞了,不仅环境荒凉,也少有人去祭拜。
陆小曼的前半生大放异彩,也是一代才女,在绘画方面颇有天赋,晚年还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但身后事却极其冷清凄凉,不禁令人心酸。
陆小曼终生未育,无儿无女,她逝世23年后,娘家堂侄与堂侄女共同出资,于苏州为这位姑母设立了陆小曼纪念墓。
1965年4月3日,陆小曼溘然长逝,享年62岁,她曾风光半生,然而身后之事却无比冷清萧条。
直到死去,陆小曼也未能与丈夫合葬,没有亲人的她,如今留下的,只是堂侄女为她建的衣冠冢。
陆小曼纪念墓在苏州吴中区东山镇华侨公墓杨湾墓区,当然,这仅仅是一个纪念墓。
1965年,陆小曼去世之后,骨灰就寄存在上海殡仪馆,后来为了处理这位才女的身后事,一路上充满坎坷。
骨灰是集体存放的,后来存放在哪里就不为人知了,直到1988年,陆小曼的堂侄以及堂侄女一起出资才为陆小曼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建造了纪念墓。
墓碑上的刻字非常简单:“先姑母陆小曼纪念墓”,而陆小曼和徐志摩合葬的心愿,终究没有实现。
现在的陆小曼纪念碑是重修的。
从1988年的陆小曼纪念碑的碑文的刻字来看,相当粗糙,由于历史的缘故,这只是一座衣冠冢,一代名媛,如今却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陆小曼一生才华超卓,然而命运多蹇,着实令人喟叹,现在她终于能在太湖东山安享宁静,很少有人打扰。
徐志摩飞机失事死后,陆小曼像是变了一个人,整日素面朝天,身着素服闭门不出,陆小曼淌不尽的悲伤泪水,证明了她对徐志摩的爱是真的,真到任性,可众人都将诗人徐志摩的死怪罪于她。
其实,徐志摩那天是为了听心中的女神林徽因的演讲,才冒险搭上了那架夺命飞机,这是一个意外。
可世人只知道怪罪陆小曼自幼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平日生活奢华,出手阔绰,还有抽鸦片的恶习,徐志摩为了养家只得四处兼职,在北京、上海、南京三个地方来回跑。
却不知道在徐志摩去世后的三十四年里,陆小曼完成了《云游》《爱眉小札》《志摩日记》《徐志摩诗选》《志摩全集》等等,来寄托她的哀思,这些作品也成功地让徐志摩的故事永远名留青史。
为了纪念对徐志摩的爱,陆小曼彻底绝迹于跳舞和众多娱乐场所,她还长年累月,每天买来鲜花供奉在徐志摩的遗像前。
大约在徐志摩去世两年后的清明节,陆小曼去了一次浙江海宁硖石,为安息在故乡的志摩扫墓。
林徽因墓前,每天前来鲜花的粉丝络绎不绝,而陆小曼的墓,是那样的孤独、凄凉,只是与太湖与东山相眠。
这究竟是世人的偏见,还是一个才女的宿命? 墓地的光景,说到底都是生前因果的显影,那些过去的故事,如今都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中国新闻网——中新人物|这份迟到的礼物,林徽因等了足足一百年2024年04月01日
澎湃新闻——新民晚报——往事|忆姑母陆小曼(下):写到湖山总寂寥2020-11-28
来源:平观千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