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安全形势下,间谍与反间谍的暗战始终在无声无息却又激烈地进行着。近期,国家安全机关成功破获的一起重大间谍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
前言
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安全形势下,间谍与反间谍的暗战始终在无声无息却又激烈地进行着。近期,国家安全机关成功破获的一起重大间谍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留学归国后长期潜伏核心要害部门
近日,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坚如磐“十”——国家安全机关典型案例短视频展播》特别节目第一集《“定向应聘的海归留学生”》中披露了郝某被捕现场。
据悉,犯罪嫌疑人郝某,是一位远赴海外攻读博士的学生。彼时,郝某因前往某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需要到该国大使馆办理签证。
在这个关键节点,T以提供签证帮助为诱饵,迅速与郝某搭上了话,并开始施展一系列拉拢手段。
他频繁邀请郝某吃饭,不断拉近彼此的距离,不仅如此,T还为郝某提供了一份看似轻松的兼职工作,在这样的“糖衣炮弹”攻势下,郝某对T越发信任。
但好景不长,几个月后,就在郝某即将毕业回国的前夕,T的真实目的彻底暴露。T的同事L亮明了间谍身份,并以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将郝某成功策反。
学成归国后的郝某,凭借自身的学历优势,顺利应聘进入中央某部直属研究所,成为了一名重点涉密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
在研究所工作期间,郝某多次冒着巨大风险,与外国间谍人员秘密接头。他将单位内部的重要资料、研究成果等情报偷偷传递给对方,作为回报,他收取了一笔笔丰厚的间谍经费。
由于工作表现等原因,郝某得到了一个看似难得的机会——被借调到中央某部工作,并且负责一项极为重要的涉密工程。
身处如此核心要害的位置,郝某不仅没有丝毫的警觉与愧疚,反而变本加厉地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服务。
经专业鉴定,郝某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提供的情报内容触目惊心,其中包含了中央某部敏感项目的关键信息,以及内部人员详细情况。
这些情报中,机密级国家秘密多达5项,秘密级国家秘密有2项,还有依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的情报14项。
而这起留学生间谍案件的破获,深刻的揭示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国留学人员群体的觊觎已久。
他们深知留学人员在接触国际前沿知识的同时,也更容易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和诱惑。
而签证环节,这个留学人员出国过程中的必经程序,竟被他们巧妙利用,成为了物色目标、实施策反的重要切入点。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这起案件也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在招聘和人员任用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人员背景的全面审查,不能仅仅关注学历和专业能力,更要注重人员的政治立场、道德品质和忠诚度。
毕竟,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让间谍有机可乘,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类似案例
其实,大国之间的竞争向来就是如此,之前我们国家也揪出了不少间谍。其中曾某某曾任职于中国某军工集团,是重要涉密人员。
在一次公派意大利留学期间,美国驻意大利使馆官员塞斯主动结识曾某某,不断向他灌输西方价值观,动摇其政治立场。
时机成熟后,塞斯亮明中情局身份,以巨额报酬和全家赴美移民为诱饵,要求他提供中国军事敏感信息。回国后,曾某某多次与中情局人员秘密接头,出卖大量核心情报。
好在国家安全机关经过缜密侦查,获取铁证,依法对其采取强制措施,目前案件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他必将为叛国罪行付出沉重代价。
对此,有网友表示,像钱老等外出回来报效祖国的,和这种外出回来的卖国贼就是心里的念想,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钱学森,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远渡重洋赴美深造。在美期间,他凭借卓越的学术天赋与不懈努力,成为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备受尊崇。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他毅然决然地决定放弃在美国优渥的生活与科研条件,冲破重重阻挠,一心归国。
美国政府深知钱学森掌握的关键技术与知识对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巨大价值,因此对他进行百般刁难,实施软禁,禁止他回国。
但钱学森怀揣着炽热的爱国之心,历经五年的艰难抗争,最终在祖国的大力营救下,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土。
归国后,他投身于祖国的航天事业,为“两弹一星”工程立下不朽功勋,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挺起了坚实的脊梁,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是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 。
反观曾某某、郝某这类卖国贼,他们留学时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蝇头小利所诱惑。
这些间谍机关利用他们的私欲,以金钱、移民机会为饵,几句甜言蜜语、几次奢华宴请,便轻易动摇了他们的立场。
他们不顾国家培养之恩,将核心机密拱手相送,全然不顾这些情报会给国家带来怎样的灾难。
钱学森用一生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与奉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那些卖国贼则沦为历史的罪人,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他们的行为也时刻警示着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坚定立场,守护国家的安全与尊严。
结尾
每一位普通公民,国家安全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
来源:泰西太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