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干燥、红肿、瘙痒......春暖花开,你的皮肤是不是又要开始“闹脾气”了?为啥一到春季,过敏的人就多起来了?中医如何从根源调理,让肌肤焕发新生?痘痘肌又如何安然度过春季?
干燥、红肿、瘙痒......春暖花开,你的皮肤是不是又要开始“闹脾气”了?为啥一到春季,过敏的人就多起来了?中医如何从根源调理,让肌肤焕发新生?痘痘肌又如何安然度过春季?
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与安徽广播电视台综艺体育频道共同打造的大型融媒体健康节目《医道健康》,本期邀请到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美容科副主任医师李云分享实用护肤技巧,为您揭秘春季皮肤敏感的中医调理之道!
春季为何敏感高发?
中医理论中,春季过敏多与风邪相关,春季五行属木、其时多风,风为六邪之首,是导致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风邪侵入腠理,内不得通、外不得泄,营卫不和、气血运行失常,使皮肤诱发风团丘疹。风善行而数变,游走不定,遍及全身、瘙痒无度,侵犯于肺、肺失宣肃,则咳嗽、气喘、鼻塞、喷嚏、流涕。
春季是植物花粉和尘螨的活跃期,增加了皮肤过敏的风险。此外,细菌和微生物的繁殖也可能导致皮肤问题。春季气温忽冷忽热,会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收缩功能失调,导致皮肤水分流失,从而引发皮肤干燥、紧绷和刺痛感。
紫外线增强:春季阳光中的UVA含量较高,对皮肤造成损伤,尤其是在云层较厚的情况下,UVA能够穿透云层到达地面,对皮肤造成直接伤害,春季紫外线中的UVA较强,而UVA是导致皮肤老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春季防晒要选择具有UVA防护功能的产品。此外,春季气温较低,很多人容易忽略防晒,但其实春季的紫外线同样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春季哪些人群容易过敏?
1.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的人群,比如儿童,干性皮肤、敏感性皮肤的人;
2.过敏体质的人,比如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病史的人;
3.长期使用化妆品、护肤品不当的和医美后人群,皮肤屏障容易受损。
4.中医上来看就是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也会导致对外界的过敏原反应过度,从而引发皮肤敏感。
春季哪些皮肤病高发?
1. 湿疹:瘙痒剧烈,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皮肤损害表现为多形性,即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等各种皮疹可互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任何季节;皮疹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最易发的部位是头面、耳后、四肢、手足、阴囊、肛门等。
2.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产生红斑和风团,伴瘙痒。荨麻疹的病因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其常见类型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空气中的花粉、尘螨等是重要的诱因。
在春季高发的荨麻疹中还有一种特殊类型叫作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虫咬性皮炎,春秋多见,常分批发生于躯干、四肢伸侧,自觉瘙痒。皮损为红色风团样丘疹,呈纺锤形或圆形,中央常有丘疱疹、水疱或大疱。局部红肿,常呈梭形,表面可出现水疱及大疱,皮损中心有时可见叮咬痕迹。自觉奇痒,有时有刺痛、灼疼。常由蚊、白蛉、蠓、蚋、臭虫、蚤、虱、螨虫及其他昆虫叮咬引起。
注意和荨麻疹鉴别:后者多发于夏秋季节,儿童尤多,为风团样丘疹性皮疹,可与某些昆虫如蚊虫、螨、跳蚤、臭虫等叮咬有关,且风团样丘疹不会时起时消。
3. 皮炎:皮炎的种类其实很多,有季节性的、日光性的、激素依赖性等等,春季比较高发的就是季节性,日光性。季节性皮炎的症状一般是颜面、颈部轻度红斑、丘疹、肿胀,伴瘙痒,严重的可出现渗液,后期可皮肤轻度肥厚,有脱屑。日光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对日光中紫外线过敏的疾病,好发于春季和夏初。在曝光部位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鲜红色;随后红斑颜色变暗、脱屑,留有色素沉着或减退。自觉烧灼感或刺痛感,常影响睡眠。主要分布于面、颈及手背等暴露部位,一般在日晒后数小时或数天出现。
中医如何治疗皮肤过敏?
中医治疗春季敏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整体调理和个性化治疗上。中医认为,春季敏感与“风邪”和“血热”有关,因此治疗时不仅针对症状,还会从调节体质入手。比如,通过中药内服调理气血,外用中药面膜修复皮肤屏障,再结合针灸、拔罐等方法,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此外,中医还会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药内服和外用:比如用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黄芩等疏风止痒,清热解毒的中药煎汤内服,或者用中药面膜外敷。中药湿敷多以凉血疏风止痒药物为主,如地肤子、苦参、白鲜皮、黄柏等。
放血疗法:穴位 、皮损处点刺放血,通过放出适量血液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使局部气血通畅,引邪外出,促进皮损快速消退。这种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历史悠久,对于一些急性过敏症状,往往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神阙穴上拔火罐:拔罐通过负压作用,帮助祛除体内的风邪,改善血液循环。在神阙穴上拔火罐,调节机体免疫,具有很好的抗过敏作用,可治荨麻疹和过敏性皮炎等。
预防过敏小妙招
1.防晒:防风防光,固护肺卫。防晒需注重“防风”与“防光”结合:外出佩戴纱巾或宽檐帽遮挡风邪,选用天然植物成分(如绿茶、槐花、黄芩煎水,冷敷,可以抗炎、抗氧化,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冷敷舒缓日晒;避免正午暴晒,因“午时阳气最盛”,易耗伤阴血加重敏感。
2.体育锻炼:升发阳气,调和营卫。春季宜通过适度运动疏泄肝气、畅通气血,减少“血虚风燥”型过敏。推荐晨间慢跑或八段锦,以微微汗出为度,遵循“春生”规律助阳气升发;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液,因“汗出当风,易生隐疹”。忌剧烈运动耗气伤津,过敏发作期宜选择室内太极等锻炼方式。
3.作息:夜卧早起,养血熄风。《黄帝内经》提倡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睡前可用菊花枕清肝明目,或按摩三阴交穴健脾养血。避免熬夜耗阴,引发“虚火夹风”型荨麻疹。午间小憩15分钟补养心阳,但忌久卧伤气。过敏人群建议22:30前入睡,顺应“春养肝”之道。
4.中药茶饮:益气固表,预防过敏。乌梅、荆芥、菊花、黄芪、甘草各5g,代茶饮,益气固表,祛风清热止痒。
来源:健康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