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近八旬的邱九晶是汶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一名志愿者,虽已苍颜白发,但他眼神坚定、步伐稳健且乐于助人。自50岁下岗后,自发组建溪水乡音民间音乐队,常年到田间地头以及农村小巷义务演出,为村里带来了别样丰富的文化生活。2019年,汶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使用,邱
--------以上为广告--------
一个好人,带动一群人
一群好人,温暖一座城
近日
赣州市委宣传部、赣州市文明办公布了
2024年第四季度“赣州好人榜”以及
2025年第一季度“赣州好人榜”名单
龙南市6人光荣上榜
一起来看看都有谁~
一、助人为乐
邱九晶:八旬老人义务演出30载, “影音人生”书写惠民情怀
二、见义勇为
吴才辉:村小组长勇闯火海显大义,单衣踏焰担使命
三、诚实守信
邱小平:30余年坚守拜师承诺,传承人让非遗跳龙焕发新活力
四、敬业奉献
徐伟明:扎根山村28载育桃李,守望乡野万千春
五、敬老爱亲
钟丽琴:坚强母亲十三年用爱作谱,孤独症儿子于音符间涅槃
王月平:好弟媳柔肩担当照顾残疾大伯哥28年
下面一起来看看
6位龙南籍“赣州好人”的感人事迹
▼▼▼
1
助人为乐
邱九晶
八旬老人义务演出30载
“影音人生”书写惠民情怀
龙南市汶龙镇新圩村村民
年近八旬的邱九晶是汶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一名志愿者,虽已苍颜白发,但他眼神坚定、步伐稳健且乐于助人。自50岁下岗后,自发组建溪水乡音民间音乐队,常年到田间地头以及农村小巷义务演出,为村里带来了别样丰富的文化生活。2019年,汶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使用,邱九晶成为了实践所的“常驻”志愿者。为了配合做好移风易俗宣讲,积极弘扬社会新风尚,邱九晶创新形式,以乡村音乐为独特载体,巧妙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汶龙的新风貌新变化等满满正能量的内容融入词曲之中。他用心编排了《移风易俗树新风》《高额彩礼要不得》《唱唱汶龙新气象》等一系列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积极向上的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播撒进每一位村民的心中。多年来,他用歌声与微笑,搭建起一座连接党和人民、传递文明与进步的桥梁,为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贡献着自己独特而又珍贵的力量。
2
见义勇为
吴才辉
村小组长勇闯火海显大义
单衣踏焰担使命
龙南市桃江乡清源村村民
2024年1月22日夜间1点左右,吴才辉起夜上厕所时发现不远处邻居刘九妹家中失火。而此时正值干燥冬日,烈风呼呼,火势已然蔓延多处房屋。吴才辉心中一惊,因为刘九妹是一位80多岁的空巢老人,独自带着残疾的孙子谭志清生活,在这危急时刻,他们行动不便,难以逃生。时间就是生命,吴才辉来不及多想,更顾不得回房穿衣,衣衫单薄便冲向刘九妹家。他一脚踹开大门,在浓烟中迅速找到刘九妹祖孙俩,眼看房屋即将倒塌,吴才辉急忙背起谭志清,拉着刘九妹冲向屋外,凭借着丰富的消防知识成功逃生。吴才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他的英勇事迹也成为了村民口中传颂的佳话。
3
诚实守信
邱小平
30余年坚守拜师承诺
传承人让非遗跳龙焕发新活力
龙南市里仁镇金莲村村民
“跳龙”,作为客家舞龙的一种,在里仁镇东坑地带已传承百余年之久,如今面临着失传的困境,但邱小平却坚守诺言,执着前行,让“跳龙”的独特魅力得以延续。1984年,年仅12岁的邱小平被“跳龙”表演折服,于是他找到当地的跳龙技艺人邱明山,勇敢地提出拜师学艺的想法。因年纪尚小、口齿稚嫩,邱明山只当玩笑话,便敷衍道让他到训练的祠堂旁观看,若能坚持下去就收他为徒。邱小平随即承诺下来。自此,每每傍晚,他便准时来到祠堂,全神贯注地观看学习。他的恒心与毅力最终打动了邱明山,使其收他为徒。出师后的邱小平技艺高超,与队员配合默契无间。年迈的邱明山慧眼识珠,计划培养他为传承人,面对师傅的殷切期待,邱小平再次庄重地承诺道:“我一定会将跳龙传承下去!”为了践行诺言,邱小平直面传承困境,自筹经费采购服装道具,自学龙身制作技艺。他一次次动员村里的年轻人加入队伍,又一次次到圩上和校园进行免费演出。在他的坚持下,“跳龙”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
4
敬业奉献
徐伟明
扎根山村28载育桃李
守望乡野万千春
龙南市杨村镇焦陂小学校长
1996年,刚毕业的徐伟明怀揣着反哺家乡的愿景,回到杨村镇从事乡村教育。他先后到杨村镇6所村小任教,从初出茅庐的语文老师到沉稳担当的村小校长,他的足迹遍及乡间。初到村小时,教学条件极其简陋,破旧的教室、残缺的桌椅、匮乏的师资……艰苦的环境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激发了他改变家乡教育面貌的决心。基础设施差,他便四处奔波,积极争取上级及社会各界的支持,改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弱,他便一人包揽多项工作,兼任学校总务奉献青春力量;学生进步慢,他便一家家走访,分层布置作业,为孩子们倾注了无尽的耐心与智慧。作为土生土长的杨村人,他深知教育对山村孩子的重要性,为此,他也曾多次放弃过调任到县城的机会,放弃过与家人日夜团聚的机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徐伟明用28年的坚守奉献扎根杨村,护送了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出山村、走向远方,用爱与坚韧书写师者本色。曾获评“江西省最美书记校长”“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5
孝老爱亲
钟丽琴
坚强母亲十三年用爱作谱
孤独症儿子于音符间涅槃
龙南市城市社区新生社区居民
2011年,钟丽琴初为人母的喜悦被命运的巨浪击碎——两岁的儿子曾业确诊典型孤独症。面对“孩子可能终生无法自理”的医学预判,这位母亲擦干眼泪,用柔弱双肩为儿子托起希望的天空。她放弃都市生活独自带着儿子返乡开启漫长的干预之路,丈夫则留粤打拼筹措康复费用。当康复费用压得人喘不过气时,她边照顾孩子边经营网店,在逼仄的生活里辟出希望的微光。面对儿子青春期频发的走失、自残等行为问题,她以超凡耐心观察摸索,从电子琴的黑白键间找到打开心门的密码,用架子鼓的节奏唤醒儿子与世界的共鸣。十三年寒暑交替,钟丽琴将“母亲”二字锻造成最坚韧的铠甲。如今的曾业不仅能生活自理,更在音乐天地绽放异彩,电子琴与架子鼓的旋律里,流淌着母子俩共同谱写的生命强音。
王月平
好弟媳柔肩担当照顾残疾大伯哥28年
龙南市龙南镇大罗社区居民
1996年,王月平嫁入夫家,面对公婆多病、家庭贫困的困境,她省吃俭用,用心经营着一家生活。1999年,公公去世,婆婆精神失常。而丈夫的哥哥自小患有重度精神残疾,毫无自理能力。一家子的重担,全然压在了王月平夫妻二人身上。为了让家人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丈夫到外地打工,留守在家的王月平辞去乡村教师的工作,柔肩担当全家责任,白天背着幼子到田里耕作,晚上到米粉厂上夜班,日夜操劳无怨无悔。日子逐渐晴朗,哥哥的病情却愈发严重,狂躁易怒攻击性强,王月平也从未离弃。为了更好照顾哥哥,王月平再次辞去工作,全职在家照顾亲人。2021年哥哥突发重病,除夕夜转至赣州治疗,康复期间,王月平和孩子日夜不辍悉心照料。面对十多万的治疗费用,她也从未犹豫。王月平用自己的坚强与担当直面生活的困难,以爱为帆,勇敢前行。她对婆母的悉心照料、对哥哥的不离不弃,展现出了孝道与仁爱,大家无不被她的善良和坚韧所打动。这场“亲情马拉松”王月平一跑就是28年,如今也未停下坚定前行的脚步。
为他们点赞!向他们学习!
传播龙南正能量 唱响龙南好声音
快转发给更多人
编辑:周昊燕
一审一校:任玉霞
二审二校:唐夏玲
三审三校:叶伟贤 凌虹
来源:龙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