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引起了更的关注度。一方面当时中国文坛需要这一个奖项。莫言是第一个,另一方面整个中国文化的氛围还处于一种仰视西方的状态。所以获奖回来,莫言是一身的光环,属于“载誉归来”,级别较高的机构和官员给他发了贺信,甚至去机场迎接。但恰
大民
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莫言就是一个畅销书的作者,甚至有很多年在福布斯排行榜上,位居中国作家收入的前三名,与当时备受追捧的青年作家不相上↓。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引起了更的关注度。一方面当时中国文坛需要这一个奖项。莫言是第一个,另一方面整个中国文化的氛围还处于一种仰视西方的状态。所以获奖回来,莫言是一身的光环,属于“载誉归来”,级别较高的机构和官员给他发了贺信,甚至去机场迎接。但恰恰是2012年这个时间节点,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仰视西方逐渐改变姿态获取了与西方平等平起平坐的实力。整个社会思潮和普通网民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改变了对一些过去司空见惯的现象的看法。
接下来的十几年——我们现在叫它是新时期。的确,中西方在意识形态的对立愈演愈烈了。一方面是西方的确拉垮,不成正行,灯塔暗淡。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了解了对方,也了解了自己,可以做出独立的判断。民族复兴,文化自信,不再停留在纸面上。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对莫言的争议性言论持续十几年未停止,与出版机构的互动形成闭环的现象,也是大可言说的。以下几个传播学理论恰如其分:
1.议程设置理论(Agenda-Setting Theory)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选择性地报道某些议题,能够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关注程度。在莫言的案例中,出版机构通过持续出版其作品以及围绕其争议性言论进行宣传,包括出版社出资召集座谈会,邀请评论家写文章,电视网络做访谈……诸如此类,斗是在设置公众议程,引导公众对莫言及其言论的关注。这种议程设置使得莫言的争议性言论不断被放大和传播,从而形成了一个持续的热点话题。本质上,这是一种营销术。
2.沉默的螺旋(Spiral of Silence)
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属于少数时,会因害怕被孤立而选择沉默,从而导致主流观点更加强大。在莫言的案例中,出版机构和部分媒体对莫言的争议性言论进行大量报道和出版,可能会使持有不同观点的人选择沉默,而支持或中立的观点则被进一步放大。这种现象导致莫言的争议性言论在舆论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了其话题性。
3.回音室效应(Echo Chamber Effect)
回音室效应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中,人们不断听到与自己相同的声音,从而强化了既有观点。出版机构和媒体在传播莫言的争议性言论时,往往会吸引那些已经对莫言或相关议题有特定立场的受众。这些受众在回音室中不断听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进一步强化了对莫言言论的关注和支持,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闭环。
4.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倾向于选择符合自己既有观点和兴趣的信息,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信息环境。出版机构通过出版莫言的争议性言论,吸引了那些对这类话题感兴趣的读者。这些读者在信息茧房中不断接收与莫言相关的争议性内容,进一步加深了对莫言的关注和讨论,而对其他观点的接触则相对减少。
5.编码与解码(Encoding and Decoding)
根据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传播过程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意义的生产与解读。出版机构在出版莫言的作品时,会根据自身的商业利益和社会影响进行编码,强调其争议性和话题性。而受众在解码时,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背景进行解读。这种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可能导致莫言的争议性言论被进一步放大和传播,形成一个闭环。
6.传播的商业化与市场化
出版机构的商业化运作也是导致莫言争议性言论持续传播的重要原因。出版机构通过出版和推广莫言的作品,能够获得商业利益,而争议性内容往往更容易吸引公众关注,从而带来更高的销量和利润。这种商业利益的驱动使得出版机构不断挖掘和传播莫言的争议性言论,形成了一种商业化的闭环。
忽然想起大衣哥了。“星光大道”栏目推出了很多草根歌手,但是只有大衣哥持续保持着热度。这也有传播学的一些道理,也有自媒体过分发达导致很多不明就里的人去找大衣哥蹭热度,蹭流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考量角度。
总之,
莫言的争议性言论持续传播并形成闭环的现象,是多种传播学理论和现象共同作用的结果。出版机构通过议程设置、强化回音室效应、利用信息茧房等手段,不断挖掘和传播莫言的争议性言论,从而获得商业利益和社会关注。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也揭示了商业化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除非有官方的干预或者有更加重大的文化舆论事件将社会的关注点吸引开去。这种围绕冒险的话题这种所谓的莫言热还会持续。
来源:打油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