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薪兼职”或藏犯罪“陷阱”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1 15:32 1

摘要:为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分辨现实中“兼职陷阱”,心尖上的检察·小雪姐姐法治宣讲团襄阳分队特别推出系列宣传,深度剖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以及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这五个与青少年容易陷入的“兼职陷阱”紧密相关的罪名。

“出租、出借苹果ID,轻松日赚过百!”

“动动手指架设通讯设备,月入过万不是梦!”

当这些极具诱惑性的兼职广告出现在社交平台上,你是否也曾有过一丝心动?

不少青少年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轻易相信了这些所谓“高薪兼职”的诱惑,最终从“兼职者”沦为了违法犯罪链条中的一环。

为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分辨现实中“兼职陷阱”,心尖上的检察·小雪姐姐法治宣讲团襄阳分队特别推出系列宣传,深度剖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以及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这五个与青少年容易陷入的“兼职陷阱”紧密相关的罪名。

首先为大家揭开第一个“陷阱”——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真面目”。

一次设备架设的悔恨

16岁的小冯初中毕业后一直待业在家,看着身边朋友用新款手机、穿名牌鞋,他越来越渴望“快点赚钱”。某天,小冯的朋友彭某突然联系他:“有个轻松赚钱的门路,只要办几张手机卡,一张卡给你500元。”小冯心动了,他用自己的身份证办理了多张手机卡,不仅如此,他还以200元至500元的价格从朋友处收购多张手机卡。有了手机卡后彭某就带着小冯等人在租赁的房屋内使用音频线连接两部手机,搭建起“简易组网GOIP”,即一部手机插入收购的手机卡建立电话端,另一部手机作为语音端供他人远程操控,向不特定人群拨打诈骗电话。“每天只要开机,钱就自动到账”彭某拍着胸脯保证。小冯虽未能听到通话的具体内容,但心里隐隐觉得不太对劲,面对每天数百元的“分红”,他还是没能抵挡住诱惑。

图片由豆包AI生成,与本文无直接关联

短短两个月,这个看似简单的“GOIP设备”就拨打了上千通诈骗电话,导致44万余元涉诈资金流入骗子口袋,小冯等人也从中非法获利4万余元。他们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然为其提供通讯传输服务,情节严重,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2024年6月,小冯等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至一年五个月不等刑期,并处二千元到六千元不等罚金。

一次账号出借的代价

“轻松赚钱,一小时20元。”直播间内不断刷屏的评论闯入小高的视线。17岁的小高在家使用某短视频APP观看自己喜欢主播的直播,无意间看到了这条评论,想着平时在家没什么事,能挣点零花钱也不错,他便私信了发表评论的人。对方告诉小高,只要把自己的苹果ID出租给他,每个小时能给小高20元。在此之前,小高就曾因出租电话卡被行政处罚过,所以当时他便拒绝了。可是架不住手头上实在缺钱,再加上对方一再给小高发消息催促说过两天就没这个机会了,小高还是没能经住诱惑,又抱着苹果ID不是手机卡的侥幸心理,将自己的苹果账号和密码告诉了对方。对方在登录时,小高的手机界面显示登录地点在国外,小高虽心有疑虑但还是立即点了允许。

随后,诈骗分子用小高的账号拨打FaceTime视频电话实施诈骗,致使被害人被骗10万余元。很快,公安机关就根据线索追踪到小高。最终小高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24年10月,小高因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两千元。

“轻松兼职”“日结高薪”可能是诱饵!

出租、出借银行卡、电话卡、社交账号,或为“刷单”“跑分”提供帮助,看似“零成本赚钱”,实则沦为网络犯罪的帮凶!

家长、学生一定要牢记:

①不轻信“未成年优先”“无门槛兼职”,警惕要求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的工作。

②拒做网络交易“中间商”,不帮陌生人转账、提现、解封账号!

③遭遇威胁或利诱,一定要马上告诉老师或家长,保留证据及时报警。

来源:枣阳市人民检察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