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村种植大葱有很多个年头了。”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朱建忠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记者说道,“今年大葱行情好,我每天播种500多米葱苗,每天能挣200元。工作不累离家又近,比出去打工好多了。”
长子县丹朱镇朱坡底村大葱种植基地现场。 本报记者冯毅松摄
4月7日,记者在长子县丹朱镇朱坡底村的大葱种植基地看到,嫩绿的葱苗整齐排列,数十名农户正在松土、打孔、插苗,动作娴熟而利落。
“我们村种植大葱有很多个年头了。”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朱建忠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记者说道,“今年大葱行情好,我每天播种500多米葱苗,每天能挣200元。工作不累离家又近,比出去打工好多了。”
朱坡底村党支部书记王海峰介绍,该村地处平川,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大葱生长。这里出产的大葱以葱白长、质地脆嫩、辣味浓郁而闻名,在周边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为把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该村去年引进了山西旭源勤和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规模化发展大葱种植。
“去年我们试种了500亩大葱,效益超出预期。”山西旭源勤和公司负责人申喜民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扩大种植700亩大葱,预计总产量能增加150万公斤,增收200多万元。可带动3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1万多元,村集体可增收60多万元。基地种植的是优质铁杆大葱品种,从育苗到采收需要近8个月时间。”
长子县丹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丹朱镇将大力支持朱坡底村发展特色农业,下一步计划建设冷链仓储设施,延伸产业链条,同时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小葱苗”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大产业”。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刘盼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