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听丨 “灵隐”不灵,别让乱象玷污佛法圣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1 13:11 3

摘要:近日,有网友爆料,一些商家在短视频平台上打着“灵隐寺”的旗号,售卖所谓的“开光法物”,甚至宣称产品由“灵隐大师父亲手题字”,并承诺“假一罚十”。然而,经调查发现,这些商品并非灵隐寺官方出品,所谓的“大师父”也与灵隐寺无关。

评论员 时风

法物“开光”,原来是诓。

据钱江晚报报道,近日,有网友爆料,一些商家在短视频平台上打着“灵隐寺”的旗号,售卖所谓的“开光法物”,甚至宣称产品由“灵隐大师父亲手题字”,并承诺“假一罚十”。然而,经调查发现,这些商品并非灵隐寺官方出品,所谓的“大师父”也与灵隐寺无关。

宗教文化本应是一片净土,却被某些商家当成了牟利的工具。他们利用人们对佛教的敬畏之心,将普通商品包装成“开光圣物”,甚至伪造“开光证”以增加可信度。这种行为不仅亵渎了宗教信仰,更是一种赤裸裸的欺骗,是对消费者的愚弄。

另据报道,这些商家还在灵隐寺景区内开设实体店铺,进一步混淆视听。游客本就对景区商品抱有较高信任度,再加上“灵隐”二字的加持,更容易轻信其宣传。然而,这些店铺却与灵隐寺并无关联,所谓的“大师父”也查无此人。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景区的声誉。

这些乱象,暴露出相关领域的监管盲区。一方面,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虚假信息在网络上肆意传播,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另一方面,对于景区内商家的经营行为,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得一些不法商家有机可乘。

灵隐寺文创产品的乱象,反映出当前宗教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之间的矛盾。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宗教旅游市场规模已达数千亿元,其中不乏浑水摸鱼者。这种乱象若不加以遏制,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会侵蚀宗教文化的纯正性。

当“灵隐”二字不再被滥用,这片“佛法圣地”才能重现其应有的智慧与庄严。

文章最后,附一首打油诗作为结尾:

“灵隐”招牌镀金边,

“开光证”上印铜钱。

欺人欺心自作恶,

佛祖摇头叹孽缘。

来源:艺阳之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