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吐槽引风波,西贝致歉整改,预制菜争议何去何从?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7 18:35 1

摘要:预制菜在这次事件中被推到了最高点,成为消费者怀疑的重点。很多人认为预制菜就是偷工减料,是为了压缩成本、牺牲新鲜度的妥协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预制菜的存在是有道理的。

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文,质疑西贝餐厅使用保质期较长的食材,称其“使用预制菜”。这一言论迅速引发大量关注。

几天后西贝官方发布《致歉信》,承认部分产品未满足顾客对新鲜现做的期待,并承诺在10月1日前对儿童餐牛肉饼等8款产品进行整改,实行门店现做。

预制菜在这次事件中被推到了最高点,成为消费者怀疑的重点。很多人认为预制菜就是偷工减料,是为了压缩成本、牺牲新鲜度的妥协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预制菜的存在是有道理的。

比如在西贝被质疑的烤海鲈鱼产品中,所使用的鱼是冷冻运输的。这种方式是很常见的,海鲈鱼的主要产地珠海斗门白蕉镇,占据全国海鲈鱼产量的一半以上。通过冷链系统把这些鱼可以在宰杀后迅速冷鲜处理,并运输至西贝中央厨房再配送到门店。

这种准现做的方式,实际上就是中央厨房+冷链物流,在标准化和食品安全以及效率方面是有优势。但问题在于消费者并未被充分告知,导致吃预制菜的感受与现做现炒的价格之间产生了心理落差。

大量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菜,而是不能接受高价预制菜。

西贝的客单价在连锁餐饮中并不低,但不少消费者反映:分量不大、食材不够新鲜、价格偏高。这种价格与品质之间的不平衡才是引发此次热议的原因。

西贝方面也在致歉信中做出回应,表示将与供应商沟通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缩短食材保质期,并逐步将部分产品改为门店现做。

此次风波之所以迅速发酵除了问题本身,还有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一开始的发声有关。在舆情初期贾国龙选择直接回应罗永浩的质疑,试图用公开对话的方式直接正面回击。

这是有一种把消费者当对手看的态度,是品牌危机中最危险的一种误判,相比起对抗更有效的方式可能是沟通与合作。例如西贝可以邀请罗永浩担任首席品鉴官,让其从质疑者转变为参与者。这种方式既能化解对立,也能提升品牌透明度。

西贝在致歉信中强调将推动透明西贝计划,并承诺通过门店后厨直播、开放中央厨房参观等方式,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食材来源与加工流程。

问题在于透明不是一次性的作秀,西贝应定期邀请媒体、KOL、消费者等群体参与门店和央厨参观,甚至可以向行业协会申请制定公开标准,将预制菜的定义、使用范围、保质期等信息透明化。

中国餐饮行业的连锁化率在2024年达到23%,与美国的46.6%仍有显著差距。西贝作为儿童餐细分领域的头部品牌,其年营收超过60亿元,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效应。

但如何在标准化效率与顾客对新鲜现做的期待之间找到平衡,是西贝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场风波从一条社交媒体上的吐槽开始,迅速演变为一次影响广泛的品牌危机。它不是关于一条鱼、一道菜的讨论,而是关于消费者对预制菜的看法和关注。

消费者的要求并不苛刻,他们要的只是花的钱对得起吃的饭。如果说预制菜是效率的象征,那新鲜感就是信任的基础。当企业愿意从顾客角度出发,真正让透明化,质优价美落地时,危机就不再是危机,反而是一次品牌进化的机会。

来源:瑛子的分享日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