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刘冲的合作论文“Local Corporate Taxes and the Geography of Foreign Multinationals”被经济学领域顶级期刊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
近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刘冲的合作论文“Local Corporate Taxes and the Geography of Foreign Multinationals”被经济学领域顶级期刊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接收发表。论文合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邓建鹏、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子和日内瓦国际与发展研究院(IHEID)助理教授资源。
本文聚焦发展中国家常见的引资策略,通过实施较低企业所得税吸引外国跨国公司入驻,但其经济影响仍有待厘清。当前,区域间企业所得税尚未形成有效协调机制,导致国内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实际税负差异显著,且该差距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在此背景下,探究税负差距对生产与福利空间分布的作用路径,以及区域税收竞争的潜在后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构建并估算了一个包含跨国生产和地方企业所得税的量化空间模型。研究揭示了两个关键税收考量因素:其一,外国跨国公司基于自身利益,更倾向于将税后利润转移至境外,该行为促使本国中央政府为保障财政收入等目标,倾向于对其征收更高税率;其二,地方政府既受吸引劳动力迁移产生的“以邻为壑”效应制约,又受跨区域转移支付限制约束,双重约束叠加使其缺乏对跨国公司征收高税的动力,这一现象或进一步放大区域税收竞争带来的福利损失。
文章利用中国2008年的“两税合一”改革,发现在一国之内,企业跨地区生产对有效公司税变化的弹性是文献中关于跨国生产估计值的两倍,表明企业在一国内部的生产调整比跨国调整更为灵活。反事实估计表明:(1)2008年的所得税改革引发外资企业的生产转移到西部省份,使中国福利增加了0.86%;(2)区域税收竞争显著减少了中国企业税收收入,福利降低5.56%;(3)全国最优企业税制将使中国福利增加3.10%。若不存在外国跨国公司,区域税收竞争造成的福利损失降至2.04%,而全国最优企业税制带来的福利收益仅为0.06%,凸显了跨国公司的存在如何放大税收竞争的负面效应并增强协调的必要性。
本文首次揭示了跨国公司存在对一国内部区域税收竞争与协调的作用机制,为理解跨国公司在地区税收政策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研究针对跨国公司的地方公司税收政策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基础框架。
全文信息
Jianpeng Deng, Chong Liu, Zi Wang, Yuan Zi. "Local Corporate Taxes and the Geography of Foreign Multinationals."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forthcoming.
文章地址
https://direct.mit.edu/rest/article-abstract/doi/10.1162/rest.a.279/133008/Local-Corporate-Taxes-and-the-Geography-of-Foreign?redirectedFrom=fulltext
作者简介
刘冲,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经济科学》、《产业经济评论》副主编。研究领域为公共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在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Economic Journal、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等多项研究课题,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咨政报告多次获得采纳和肯定性批示。
供稿单位:财政学系
美编:雨田
责编:度量、禾雨、初夏
来源:北京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