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弃用900亿品牌,宗馥莉另起炉灶推“娃小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16:47 1

摘要:一份外流的内部文件透露,宗馥莉将在2026年以新品牌“娃小宗”取代沿用近40年的“娃哈哈”,这场豪赌背后是商标权争夺、销量下滑与股权博弈的三重困境。

一份外流的内部文件透露,宗馥莉将在2026年以新品牌“娃小宗”取代沿用近40年的“娃哈哈”,这场豪赌背后是商标权争夺、销量下滑与股权博弈的三重困境。

近日,一份来自杭州娃哈哈宏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内部文件在市场上投下震撼弹。文件显示,自2026年销售年度起,公司将启用新品牌“娃小宗”,逐步替代已使用近40年的“娃哈哈”商标。

此举被视为宗馥莉在父亲宗庆后离世后,为摆脱商标使用合规性困境的战略抉择。不过,这场品牌更替背后涉及的价值900亿元的品牌价值重估,可能让中国最著名的饮料品牌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

1

商标之争

当前,“娃哈哈”商标使用权问题正成为宗馥莉掌舵企业后最棘手的法律难题。根据公司内部文件显示,在当前股权架构下,使用“娃哈哈”这一价值900亿元的商标必须获得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

这一限制源于集团复杂的股权结构: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股46%,宗馥莉持股29.4%,职工持股会持有24.6%。

这种三足鼎立的股权格局导致决策机制陷入僵局。职工持股会24.6%的股权尤其成为争议焦点,2018年签署的职工股权回购协议正面临退休及离职员工的法律挑战。这些员工通过诉讼主张权利,使得持股会的股权归属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涉及商标使用的决策都需要协调多方利益,实际操作中几乎难以达成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困境与当年达能-娃哈哈之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前的权力博弈中,一方遵循“股权即权利”的现代企业治理逻辑,另一方则坚持“谁创造,谁主导”的传统规则,两种理念的冲突使得商标问题更加复杂化。

因而,此时宗馥莉提出的“娃小宗”品牌替代方案,本质上是在这种僵局下寻求突破的权宜之计。

对这一事件,有法律专业人士表示,商标权的地域性与保护需求之间的矛盾在此案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跨境商标侵权案件中的法律规制困境已有诸多讨论,但像娃哈哈这样因内部股权纠纷导致商标使用受限的案例实属罕见。

《观澜商业评论》认为,放弃经营近40年的“娃哈哈”品牌,转而培育全新的“娃小宗”,这一决策不仅涉及巨额品牌价值重估,更将考验企业管理层的战略定力和执行能力。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娃小宗”作为一个新品牌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宗馥莉的个人形象。如果她的人设立得住,品牌发展的机会无疑会更大。然而,纵观当前中国饮料市场的激烈竞争程度,要想在短期内实现“去娃哈哈化”,从产业端、渠道端再到消费端整体来看,这一决策显得相当冒险。

2

股权博弈

对宗馥莉而言,放弃价值900亿元的“娃哈哈”品牌,并不是最优解。事实上,她也曾尝试过另一种解决方案——转让商标。

今年2月,娃哈哈集团曾对“娃哈哈”系列商标进行转让,申请由娃哈哈集团转让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但这一计划最终未能实施,商标转让被大股东发现并断然拒绝。

之后,宗馥莉才开始了一系列被市场解读为“去娃哈哈化”的操作。她让员工和娃哈哈经销商转签宏胜集团,关闭了18家娃哈哈工厂,同时新建了许多属于宏胜系的生产线。

8月下旬,娃哈哈集团旗下西安恒枫饮料有限公司获批建设宏胜西安饮品新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将建设高速水线、奶线、无菌线等5条生产线,并预留2条产线空间,覆盖纯净水、茶饮、咖啡、果汁、含乳饮品等全品类饮品生产。

项目由宗馥莉担任执行董事的宏胜饮料集团主导,持股比例90%,恒枫贸易有限公司持股10%。

西安恒枫前身为丽水恒枫饮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500万美元,长期隶属于杭州娃哈哈非常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尽管2025年5月法人由宗馥莉变更为祝丽丹,但核心决策权仍掌握在宗馥莉手中。

公开资料显示,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由英属维京群岛的恒枫贸易有限公司100%控股,宗馥莉通过该架构实现对宏胜系的绝对控制。

对于品牌“娃小宗”,据天眼查显示,其商标目前归属于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除了“娃小宗”,宏胜饮料集团还在2025年2月申请了“宗小哈”“娃小哈”等商标。

另外,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显示,2025年2月至5月,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共申请了45件“娃小宗”商标,涵盖啤酒饮料、方便食品、食品与医药、餐饮住宿、办公用品、服装鞋帽、教育娱乐、包装材料等多个领域。

这说明,在内外压力之下,宗馥莉已提前开始了“去娃哈哈化”的布局。

3

战略清仓

上个月末,娃哈哈的工商信息栏里,两条“简易注销公告”悄然上线——浙江娃哈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江山娃哈哈宏振饮用水有限公司,这两家由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宗馥莉担任董事的企业,正式进入注销流程。

公告期将从8月28日持续至9月16日,这并非宗馥莉第一次对娃哈哈“动刀”。

就在今年7月,浙江德清娃哈哈科技创新中心、桂林娃哈哈饮用水公司、浙江宏振智能芯片公司等四家企业已接连注销。

一系列“减法”操作背后,娃哈哈的版图看似在收缩,实则一场精心谋划的“战略清仓”已然展开。

外界曾将宗馥莉的“关停潮”简单解读为“豪门内斗”或“去宗庆后化”,但透过表象不难发现,每一步决策都藏着复杂的考量,既是商业逻辑的取舍,也是应对多重压力的自保。

宗馥莉的改革思路很清晰,与其在非主业上“内耗”,不如及时止损。

她要做的,是让娃哈哈从“多元化迷局”中抽身,集中火力深耕茶饮、瓶装水、功能性饮料等优势赛道,在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等强敌环伺的市场中,守住核心竞争力。

2024年宗庆后去世后,娃哈哈陷入百亿遗产纠纷的漩涡。香港法院暂时冻结了18亿美元信托资产,杭州法院关于职工持股会股权纠纷案的审理也牵动人心。

不过,就在2025年8月27日,宗馥莉方因不满审理进度,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交投诉举报材料,要求加速案件推进。

家族博弈愈演愈烈之际,任何游离在核心业务之外的资产,都可能成为诉讼中的“靶子”。所以,注销非主业公司、简化资产结构,也就成了宗馥莉降低纠纷影响的无奈之举。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娃哈哈的“王牌”AD钙奶在华东市场销量暴跌37%,新品尚未形成足够的市场号召力,投资120亿元的大健康产业园也已停摆。新旧业务的“青黄不接”,让宗馥莉的品牌改革备受考验。

可以说,当下宗馥莉的每一步都走在“刀尖”上,她要对抗的不仅是市场的残酷竞争,还有家族、法律、舆论的多重压力。而她当下所做的一起,或许更多的是在风暴中维系企业稳定的“无奈之举”。

来源:看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