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田桃源转到文化馆,非遗中心的曾主任说,湖南已启动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保护和利用项目,请我提供线索。我立即想起桃源还有一位“红色雕塑家”——陈江华。
【陈江华作品】
说起雕塑,我并不陌生。在广东,我认识潘鹤和他的一群弟子,还策划过一次潘鹤与他的学生的雕塑展。《渔家女》、《艰苦岁月》大家都很熟悉。
昨天,田桃源转到文化馆,非遗中心的曾主任说,湖南已启动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保护和利用项目,请我提供线索。我立即想起桃源还有一位“红色雕塑家”——陈江华。
陈江华,湖南常德尚宜雕塑公司艺术总监,常德市设计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持有《全国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从师雕塑名家,从事雕塑艺术专业近十几年,创作了大量雕塑肖像艺术作品。
他出生在桃源青林乡,青林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浯溪河红军烈士纪念碑巍然屹立在浯溪河村六斗坪。1934年12月17日,贺龙、肖克率领红二,红六军团为掩护中央红军长征北上,与国民党第十军独立三十四旅罗启疆部在浯溪河的界山湾、庙山、六斗坪展开激战,我军大捷,为纪念这一革命胜地,桃源县在界山湾修建纪念碑,于2009年完工。现在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陈江华从小听父亲讲红军的故事,幼小的心里播下了红色的种子。后来到广州美术学院潘鹤老师工作室见习,看着潘鹤先生一件件红色雕塑作品,陈江华内心受到巨大的震动,发心要做第二个潘鹤。
如今,他的红色雕塑作品遍及革命老区桃源,在宋教仁纪念馆,在翦伯赞纪念馆,在老兵集团,在防洪大堤......都可以看到陈江华及其团队的作品。
最为大家熟悉的可能就是2002年陈江华与涂志成共同设计、他们的雕塑团队集体创作的《抗洪纪念碑》,见下图所示。
近期,他创作的铸铜雕塑《翦伯赞》肖像雕塑作品,在人物内心世界把握相当准确,极大地运用雕塑艺术语言,作品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准,是难得一见的好作品。
牛车河的犀牛沟,是贺龙部队经过的一条山沟,目前正在抓紧打造红色旅游景区,我看到陈江华设计的一幅图,估计不久会有精彩呈现。
陈江华说,肖像雕塑作为最具文化特质的构成要素之一,把城市历史人物放大化,广泛地应用在公共空间,用于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颂扬真善美等,同时也反映了某个地域的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
一个地区的历史、传说、 风俗都可以成为肖像雕塑的题材。肖像雕塑作品可以被视为标志,比如珠海的《渔家女》,代表着一座城市和景区的文化内涵、精神气质和时代风貌,是用艺术的形式记录城市与景区历史文化的最有效方式。
通过对肖像雕塑作品由现实到抽象感悟的认识,从而由心到物,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除作品内涵的深邃,造型的生动感人,艺术语言的多变,材料种类的变化也非常多。
陈江华在雕塑材质上根据作品的需要来选择,用材质为雕塑艺术语言服务,来表达作者的深心世界。
向红色雕塑家致敬!
治学三分匪气,练剑半个书生
来源:白鳞洲一点号